一种可提高茶园土壤肥力的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56999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提高茶园土壤肥力的构建方法,其步骤为:步骤一、撒播有机肥,在土壤表面,进行有机肥撒播,每亩不少于三千斤,步骤二、旋耕,土壤进行全面深耕50厘米,并结合施入氨基酸菌肥,步骤三、氨基酸菌肥与土壤混匀,将基酸菌肥与土壤混匀充分混匀,进行土壤二次旋耕,步骤四、将秸秆打碎,并覆盖在土壤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可提高茶园土壤肥力的构建方法,通过茶园地表覆盖秸秆具有提高作物产量,减低杂草发生密度,提高土壤肥力、温度、生物多样性等作用,操作简便,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水土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提高茶园土壤肥力的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园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茶园土壤肥力的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鸿雁12号是从铁观音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选育而成的高香优质乌龙茶新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强,适制高香乌龙茶、花香红茶和花香绿茶,成品茶品质优异,秸秆还田是将作物秸秆直接或间接处理后返还土壤的过程,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农艺措施之一,在传统的种植模式中许多茶农依靠合成肥料将养分返回土壤,并使用农药与茶园中的病虫草害作斗争,这些方法会带来水污染、水土流失和破坏茶园生物多样性等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严重影响生态茶园建设。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提高茶园土壤肥力的构建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提高茶园土壤肥力的构建方法,解决了上述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提高茶园土壤肥力的构建方法,其步骤为:
[0006]步骤一、撒播有机肥,在土壤表面,进行有机肥撒播,每亩不少于三千斤;
[0007]步骤二、旋耕,土壤进行全面深耕50厘米,并结合施入氨基酸菌肥;
[0008]步骤三、氨基酸菌肥与土壤混匀,将基酸菌肥与土壤混匀充分混匀,进行土壤二次旋耕;
[0009]步骤四、将秸秆打碎,并覆盖在土壤表面。
[0010]进一步地,所述氨基酸菌肥,pH为3.36,有机质含量为25%,有效磷含量为7%,速效钾含量为8%,碱解氮含量为9%。
[0011]进一步地,所述有机肥包括鸡粪、豆粕和茶树菌渣,步骤四中碎秸秆覆盖土壤的厚度为4

5厘米,覆盖时间为1

5年。
[0012]进一步地,步骤一中撒播有机肥后对土壤进行翻耕处理,深度为20~30cm,翻耕的同时将有机肥和土块混充分,并对种植地进行曝晒3~5天,最大限度的进行杀菌除虫处理。
[0013]进一步地,步骤四碎秸秆中添加蚯蚓一并覆盖在土壤表面。
[001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提高茶园土壤肥力的构建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提高茶园土壤肥力的构建方法,通过茶园地表覆盖秸秆具有提高作物产量,减低杂草发生密度,提高土壤肥力、温度、生物多样性等作用,操作简便,减少水土流失。
[0016]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提高茶园土壤肥力的构建方法,由于秸秆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数量巨大,一年农作物秸秆总产量约达10亿吨,通过合理地使用秸杆资源有利于茶叶生产管理,秸秆直接还田更有利于提高茶叶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及细菌多样性,并且在茶园
内直接覆盖稻草、谷壳和秸秆对于提高茶园土壤温度、含水量及抑制杂草都有显著效果,发现在茶园地表覆盖秸秆能显著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土壤肥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茶园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茶园土壤碱解氮的含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茶园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茶园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茶园土壤有效钙的含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茶园土壤有效镁的含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茶园土壤全氮的含量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茶园土壤全磷的含量图;
[0025]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茶园土壤全钾的含量图;
[0026]图10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茶园土壤pb的含量图;
[0027]图1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茶园土壤Se的含量图。
[0028]图中数值以平均值
±
标准差表示(n=3),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年份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0]实施列1
[0031]请结合参阅图1

3所示,一种可提高茶园土壤肥力的构建方法,其步骤为:步骤一、撒播有机肥,在土壤表面,进行有机肥撒播,每亩不少于三千斤,步骤二、旋耕,土壤进行全面深耕50厘米,并结合施入氨基酸菌肥,步骤三、氨基酸菌肥与土壤混匀,将基酸菌肥与土壤混匀充分混匀,进行土壤二次旋耕,步骤四、将秸秆打碎,并覆盖在土壤表面。
[0032]本专利技术的氨基酸菌肥,pH为3.36,有机质含量为25%,有效磷含量为7%,速效钾含量为8%,碱解氮含量为9%,有机肥包括鸡粪、豆粕和茶树菌渣;
[0033]本专利技术的步骤四中碎秸秆覆盖土壤的厚度为4

5厘米,覆盖时间为1年;
[0034]本专利技术的步骤一中撒播有机肥后对土壤进行翻耕处理,深度为20~30cm,翻耕的同时将有机肥和土块混充分,并对种植地进行曝晒3~5天,最大限度的进行杀菌除虫处理,步骤四碎秸秆中添加蚯蚓一并覆盖在土壤表面。
[0035]实施列2
[0036]如图1

5所示:在其它部分均与实施例1相同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四中碎秸秆覆盖土壤的厚度为4

5厘米,覆盖时间为3年。
[0037]实施列2
[0038]如图1

5所示:在其它部分均与实施例1相同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四中碎秸秆覆盖土壤的厚度为4

5厘米,覆盖时间为5年。
[0039]本专利技术研究表明,分别采集覆盖1年、3年和5年的土壤样品,具体为采集0

30cm土层土壤样品,每小区随机选取3个样点,每个样点至少相隔100

,并将同小区各样点土样混
匀、风干、过筛;
[0040]本专利技术的茶园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参考标准NY/T 1121.6

2006;碱解N、全N测定方法参考标准LY/T 1228

2015;有效P测定方法参考标准NY/T1121.7

2014;速效K测定方法参考标准LY/T 1234

2015;有效Ca、有效Mg测定方法参考标准NY/T 1121.13

2006;全P测定方法参考标准LY/T1232

2015;全K测定方法参考标准LY/T 1254

1999;茶园土壤重金属Pb含量测定方法参考标准GB/T 17141

1997;茶园土壤Se含量测定方法参考标准NY/T 1104

2006;
[0041]本专利技术试验数据采用Excel进行整理,运用PASW Statistics 18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来确定处理组之间的差异,P≤0.05被认为是具有显著差异,最后采用GraphPad 8.0.进行图片绘制;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提高茶园土壤肥力的构建方法,其步骤为:步骤一、撒播有机肥,在土壤表面,进行有机肥撒播,每亩不少于三千斤;步骤二、旋耕,土壤进行全面深耕50厘米,并结合施入氨基酸菌肥;步骤三、氨基酸菌肥与土壤混匀,将基酸菌肥与土壤混匀充分混匀,进行土壤二次旋耕;步骤四、将秸秆打碎,并覆盖在土壤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提高茶园土壤肥力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酸菌肥,pH为3.36,有机质含量为25%,有效磷含量为7%,速效钾含量为8%,碱解氮含量为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提高茶园土壤肥力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肥包括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农红艳蔡晓怡游鹏侯灌兴农红秋黎健龙周波崔莹莹
申请(专利权)人:南雄市江头镇小竹生态农民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