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电法电缆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6789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密度电法电缆保护装置,包括:第一挡板,其盖设于电缆钢制接头的正上方,第一挡板的竖直向下的投影覆盖电缆钢制接头;编号机构,其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数字转轮,任一数字转轮转动设于所述第一挡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避免电缆钢制接头遭受雨淋,转动数字转轮即可对电极进行编号;不仅能够保护电缆钢制接头,而且能够对电极进行编号,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适用性好,可重复利用,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密度电法电缆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法勘探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密度电法电缆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密度电法是一种发展成熟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可用于资源勘查、工程勘察及环境监测等领域。在进行高密度电法勘查时,需要在地面勘探线上等间距布设几十至上百根电极(常用电极间距为1米至10米),并将电极与专用电缆相连接,然后开始勘查作业。
[0003]高密度电法电极通常为不锈钢材质制作,电极形式常采用托架式,具体为:一根下端尖锐的钢钎(长约50cm,直径约1.3cm),在距离其顶端位置约10cm处,焊接一段L型角钢作为托架,用来放置并连接电缆钢制接头。高密度电法电缆采用分段式结构,电缆外包覆有绝缘皮,而每段电缆的中间位置设有裸露的钢制接头,将电缆钢制接头安置在布设好的电极托架上,并用弹性橡皮绳将二者绑扎牢固,即完成电缆电极的连接。
[0004]某些监测类项目需要在长作业周期(数周至数月)内进行高频次的数据采集,如每天采集一次或每两天采集一次,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高密度电法电极和电缆在布设完成后,在整个作业周期内都尽量不移动。长期监测作业中,有时会遇到降雨天气,就高密度电法电缆而言,线缆包覆有绝缘皮的部分防水性较好,而钢制接头处则为多种材料接合制作,防水性能相对较差,淋雨后容易出现漏电、短路的情况,影响勘查数据的准确性。为了防止这种情况,通常的做法是在电极与电缆布设完成后,在电缆钢制接头处包裹塑料袋,避免其遭受雨淋,但是,使用塑料袋包裹钢制接头,需要进行多层多次的包裹,操作较繁琐,且塑料袋易破损,不便于重复利用,会造成浪费及环境污染。
[0005]此外,在布设电极时,需在电极旁边的地面钉立桩号牌,写明电极序号或勘探线位置(米数),以便快速确定实际勘探线上与勘探成果图相对应的位置;但是,桩号牌通常为木片或竹片制成,上面已写明电极序号或者勘探线距离(米数),若为一次性使用,则需大量备料并专门制作,若要回收重复利用,则在下次使用时需在众多桩号牌中翻找所需电极序号的桩号牌,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7]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密度电法电缆保护装置,不仅能够保护电缆钢制接头,而且能够对电极进行编号,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重复利用,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
[0008]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高密度电法电缆保护装置,包括:
[0009]第一挡板,其盖设于电缆钢制接头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挡板的竖直向下的投影覆盖所述电缆钢制接头;
[0010]编号机构,其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数字转轮,任一数字转轮转动设于所述第一挡板上。
[0011]优选的是,还包括一对第二挡板,其沿所述第一挡板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且竖直设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两侧,任一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连接。
[0012]优选的是,所述编号机构还包括壳体,其为设于其中一个第二挡板上的中空圆柱体结构,所述壳体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挡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开口和可开闭所述开口的盖体,所述开口为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长条形结构;多个数字转轮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均匀间隔排布,任一数字转轮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任一数字转轮突出于所述开口。
[0013]优选的是,所述编号机构还包括:
[0014]多个隔板,其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均匀间隔排布,任一隔板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的轴线垂直;多个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部分隔为多个腔体,任一腔体与所述开口连通;
[0015]多个第一转轴,一个腔体内对应设置一个第一转轴,任一第一转轴与所述壳体共轴线;任一第一转轴的一端和与其对应的隔板/所述壳体转动连接,另一端和与其对应的隔板转动连接;一个第一转轴上固定套设一个数字转轮。
[0016]优选的是,还包括:
[0017]一对支撑杆,其沿所述第一挡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且位于所述壳体的两侧,任一支撑杆竖直设置,且下端与其中一个第二挡板连接;
[0018]一对第二转轴,一个支撑杆对应设置一个第二转轴,任一第二转轴位于所述壳体和与其对应的支撑杆之间;任一第二转轴与所述壳体共轴线,任一第二转轴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接,另一端和与其对应的支撑杆转动连接。
[0019]优选的是,还包括套筒,其竖直设于其中一个第二挡板靠近所述第一挡板的侧面上,所述套筒的下端敞口,且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下方;
[0020]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挡板为水平设置的倒V型结构。
[0021]优选的是,所述盖体为透明材质制成。
[0022]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3]一、本技术设置了第一挡板和多个数字转轮,第一挡板盖设于电缆钢制接头的正上方,能够有效避免电缆钢制接头遭受雨淋,转动数字转轮即可对电极进行编号;不仅能够保护电缆钢制接头,而且能够对电极进行编号,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适用性好,可重复利用,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
[0024]二、本技术还设置了壳体,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开口和可开闭开口的盖体,任一数字转轮转动设于壳体内;通过壳体和盖体的配合使用,在阻挡野外风沙尘土进入壳体内影响数字转轮使用性能的同时便于进行编号的操作,有利于提高适用性和使用性能。
[0025]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高密度电法电缆保护装置在使用
时的立体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高密度电法电缆保护装置在使用时的侧视图;
[0028]图3为本技术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高密度电法电缆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高密度电法电缆保护装置的爆炸图;
[0030]图5为本技术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技术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技术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罩体的仰视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第一挡板1;电缆钢制接头2;数字转轮3;第二挡板4;壳体5;开口6;盖体7;隔板8;第一转轴9;支撑杆10;第二转轴11;套筒12;凹槽13;电缆14;电极15;托架16。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密度电法电缆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挡板,其盖设于电缆钢制接头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挡板的竖直向下的投影覆盖所述电缆钢制接头;编号机构,其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数字转轮,任一数字转轮转动设于所述第一挡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电法电缆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第二挡板,其沿所述第一挡板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且竖直设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两侧,任一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密度电法电缆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号机构还包括壳体,其为设于其中一个第二挡板上的中空圆柱体结构,所述壳体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挡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开口和可开闭所述开口的盖体,所述开口为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长条形结构;多个数字转轮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均匀间隔排布,任一数字转轮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任一数字转轮突出于所述开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密度电法电缆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号机构还包括:多个隔板,其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均匀间隔排布,任一隔板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的轴线垂直;多个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部分隔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夫王文婷金婧邓腾林杜晓峰张晶
申请(专利权)人: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