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溶解磷酸铁的油茶内生放线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6606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促进溶解磷酸铁的油茶内生放线菌及其应用,该油茶内生放线菌的菌种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481。本发明专利技术油茶内生放线菌表现出非常优异的磷溶解能力,特别是能够高效溶解磷酸铁,增加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和铁含量,明显改良土壤,同时该油茶内生放线菌也具有固氮、产IAA和铁载体等多种促生长功能,也能进一步促进植物的生长,因而可作为土壤改良剂和生物肥料,不仅可以溶解土壤中的难溶性磷,增加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还可以在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的前提下显著促进植物的生长,为研制出适用于酸性红壤的微生物肥料、土壤改良剂等提供了新的资源,对促进酸性土壤中植物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和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和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促进溶解磷酸铁的油茶内生放线菌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肥料及酸性红壤作物逆境保护
,涉及一株促进溶解磷酸铁的油茶内生放线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一种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先锋树种,然而,目前油茶产量普遍不高,因此提高油茶的产量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磷元素是参与植物生命代谢活动和重要物质组成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尤其影响油茶油脂的形成和积累,因此如何提高土壤中磷的含量对于促进油茶的生长以及增产增效有重要意义。当前,种植油茶的林地多为酸性红壤,仍然存在肥料施加量大、生产成本高等缺陷,其根本原因是磷虽然在红壤中很丰富,但施加的磷肥由于强烈的氧化和固定作用,极易被铁、铝氧化物吸附固定形成难溶性的铁磷化合物和铝磷化合物等非有效态磷,因此红壤中有效磷含量非常低,不利于植物根系吸收利用。故此,有效磷缺乏是酸性红壤作物生产中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0003]目前,利用微生物改良和活化土壤难溶性磷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但由于土壤自身的缓冲能力、微生物分泌的磷酸酶受到分解、有机酸易吸附土壤颗粒等原因,普通土壤溶磷菌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仍然难以有效溶解土壤中难溶性磷,这严重制约着绿色农业特别是油茶产业的蓬勃发展。特别的,对于土壤中难溶性磷酸铁而言,目前报道的溶磷菌对磷酸铁的溶解能力普遍偏弱,这使得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有效磷仍然偏低,而且植物和微生物均稀缺的铁元素也非常很低,这些缺陷的存在也制约了溶磷菌在改良土壤中的广泛应用。因此,急需获得一种能够有效溶解土壤中难溶性磷酸铁的溶磷菌,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土壤中磷元素的含量以及促进植物在酸性土壤中的生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株促进溶解磷酸铁的油茶内生放线菌及其应用,该油茶内生放线菌表现出非常优异的磷溶解能力,能够活化多种难溶性磷,特别是能够高效溶解磷酸铁,增加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和铁含量,能够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磷源和铁源,进而促进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能够明显改良土壤,同时该油茶内生放线菌也具有固氮、产IAA和铁载体等多种促生长功能,也能进一步促进植物的生长。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株促进溶解磷酸铁的油茶内生放线菌,所述油茶内生放线菌为链霉菌,命名为 Streptomyces sp.CoH17,其菌种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481。
[0007]上述的促进溶解磷酸铁的油茶内生放线菌,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油茶内生放线菌是从油茶无性系“湘林97号”的根部分离、纯化后获得。
[0008]上述的促进溶解磷酸铁的油茶内生放线菌,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油茶内生放线菌能够活化多种难溶性磷,特别是能够高效溶解磷酸铁。
[0009]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土壤改良剂,所述土壤改良剂包含上述的油茶内生放线菌。
[0010]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土壤改良剂在溶解土壤中难溶性磷酸铁中的应用。
[0011]上述的应用,进一步改进的,包括以下步骤:将土壤改良剂与含有难溶性磷酸铁的土壤混合进行培养,完成对土壤中磷酸铁的溶解。
[0012]上述的应用,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土壤为酸性土壤;所述酸性土壤为酸性红壤。
[0013]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生物肥料,所述生物肥料包含上述的油茶内生放线菌。
[0014]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生物肥料在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
[0015]上述的应用,进一步改进的,包括以下步骤:将生物肥料灌入到植物根部所在土壤中,对植物进行培育。
[0016]上述的应用,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生物肥料以菌悬液的形式施加到土壤中;所述生物肥料菌悬液的施加量为30mL/株~100mL/株;所述生物肥料菌悬液中油茶内生放线菌孢子浓度为106个/mL~108个/mL;所述土壤为酸性土壤;所述酸性土壤为酸性红壤;所述植物为木本油料作物;所述木本油料作物为油茶。
[0017]上述的应用,更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生物肥料菌悬液的施加量为50mL/株;所述生物肥料菌悬液中油茶内生放线菌孢子浓度为107个/mL。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9]针对现有溶磷菌难以溶解难溶性磷酸铁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创造性的提供了一株促进溶解磷酸铁的油茶内生放线菌,该油茶内生放线菌为链霉菌,其命名为Streptomyces sp.CoH17,它是从国家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库(湖南长沙)试验林场内的油茶无性系“湘林97号”根部分离和纯化获得植物内生放线菌。与其他现有常规内生菌或溶磷菌不同,本专利技术的油茶内生放线菌表现出非常优异的磷溶解能力,能够活化多种难溶性磷,特别是能够高效溶解磷酸铁,增加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和铁含量,能够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磷源和铁源,进而促进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能够明显改良土壤,同时该油茶内生放线菌也具有固氮、产IAA和铁载体等多种促生长功能,也能进一步促进植物的生长。在实际应用中,本专利技术的油茶内生放线菌菌株,可作为土壤改良剂和生物肥料,不仅可以溶解土壤(如酸性红壤)中的难溶性磷(特别是磷酸铁),增加土壤中有效磷和铁元素的含量,还可以在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的前提下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并显著促进植物(如油茶等木本油料作物)的生长,为研制出适用于我国南方酸性红壤的微生物肥料、土壤改良剂等提供新的资源,对促进酸性土壤的开发利用以及促进酸性土壤中植物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20]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油茶内生放线菌菌株在不同类型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油茶内生放线菌菌株的进化树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油茶内生放线菌菌株的生长曲线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油茶内生放线菌菌株对不同类型难溶性磷的溶解量对比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中油茶内生放线菌菌株对油茶苗木生长的影响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7]以下实施例中,若无特别说明,所采用的原料和仪器均为市售,所采用工艺为常规工艺,所采用设备为常规设备。
[0028]实施例1:
[0029]一株促进溶解磷酸铁的油茶内生放线菌,该油茶内生放线菌为链霉菌,命名为 Streptomyces sp.CoH17,其菌种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481,保藏日期为2021年9月26 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该保藏中心的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促进溶解磷酸铁的油茶内生放线菌,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茶内生放线菌为链霉菌,命名为Streptomyces sp.CoH17,其菌种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48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溶解磷酸铁的油茶内生放线菌,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茶内生放线菌是从油茶无性系“湘林97号”的根部分离、纯化后获得。3.一种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改良剂包含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茶内生放线菌。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土壤改良剂在溶解土壤中难溶性磷酸铁中的应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土壤改良剂与含有难溶性磷酸铁的土壤混合进行培养,完成对土壤中磷酸铁的溶解;所述土壤为酸性土壤;所述酸性土壤为酸性红壤。6.一种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婷陈永忠崔坤鹏朱咏华彭映赫张震何之龙刘彩霞张英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