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合金粉末搅拌混合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合金粉末搅拌混合装置能够更加省力地将混合后的合金粉末下料,使用时,首先下混合腔位于低位时将粉末倒入,然后通过升降座驱动下混合腔竖直上升,以使得下混合腔与上混合腔对接,具体为下敞口与上敞口密封对接,然后驱动搅拌轴转动,以带动搅拌叶转动对下混合腔内的合金粉末进行搅拌混合;完成混合后,升降座驱动下混合腔竖直下降,以使下混合腔和上混合腔脱离,当下混合腔下降至靠近地面时,再通过第三驱动部件驱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带动下混合腔翻转,以将下混合腔内的合金粉末倒出,下料非常方便省力。下料非常方便省力。下料非常方便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合金粉末搅拌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硬质合金
,特别涉及一种合金粉末搅拌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硬质合金即是由多种不同合金粉末原料组合后烧结形成的金属合金,合金粉末原料经过球磨机进行研磨后,按照不同的配比进行混合搅拌。合金粉末按成分分类主要有铁合金粉、铜合金粉、镍合金粉、钴合金粉、铝合金粉、钛合金粉和贵重金属合金粉等。目前的生产工艺中是通过常规的混合搅拌机器来将硬质合金粉末进行混合。
[0003]但现有的混合搅拌机器的混合腔室的竖直方向高度较高,混合完成后需要人工将合金粉末从混合腔室中取出以下料,操作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合金粉末搅拌混合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混合搅拌机器在混合完成后需要人工将合金粉末从混合腔室中取出以下料,操作费时费力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合金粉末搅拌混合装置,包括支撑架、上混合腔、下混合腔、支撑座、升降座、第一驱动部件、第二驱动部件、搅拌轴、搅拌叶、第三驱动部件、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上混合腔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上混合腔的底部形成有下敞口;所述搅拌轴转动穿设于所述上混合腔;所述搅拌叶设置于所述搅拌轴的下部;所述搅拌轴的顶部向上伸出于所述上混合腔,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所述升降座竖向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座竖向滑动;所述支撑座连接于所述升降座;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分别连接于所述下混合腔的外壁的两侧;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共中轴线,且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三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下混合腔位于所述上混合腔的正下方;所述下混合腔开设有与所述下敞口配合对接的上敞口。
[0007]优选的,所述搅拌叶向下伸出于所述下敞口;所述搅拌轴竖直设置,且所述搅拌轴与所述上混合腔共中轴线。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横臂、竖直设置的竖臂,以及水平设置底座;所述横臂连接于所述竖臂的顶部;所述竖臂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底座用于抵接于地面;所述横臂开设有内腔;所述上混合腔连接于所述横臂的下表面;所述第一驱动部件设置于所述内腔。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蜗轮和第一蜗杆;所述搅拌轴的顶部伸入所述内腔;所述搅拌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杆转动设置于所述内腔;所述第一蜗杆同轴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一蜗杆与所述第一蜗轮啮合。
[0010]优选的,还包括导向板和丝杆;所述导向板通过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竖臂的朝向所述上混合腔的一侧;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导向板的顶部;所述导向板的底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导向板竖直设置;所述升降座滑动套设于所述导向板;所述丝杆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丝杆竖直设置;所述升降座开设有竖直贯通升降座本体的且与所述丝杆配合的螺纹孔;所述丝杆配合穿设于所述螺纹孔;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丝杆转动。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包括第二蜗轮、第二蜗杆和第二电机;所述丝杆的底部同轴连接所述第二蜗轮;所述第二蜗杆转动连接于所述竖臂;所述第二蜗杆同轴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蜗杆与所述第二蜗轮啮合;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
[0012]优选的,所述支撑座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支撑座连接于所述升降座的背离所述竖臂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臂设置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转轴转动穿设于所述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二支撑臂设置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转轴转动穿设于所述第一轴承座。
[0013]优选的,所述上混合腔设置有观察窗口;所述观察窗口密封嵌设有透明板。
[0014]优选的,所述下混合腔的腔壁嵌设有电阻加热丝;所述上混合腔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连接有排气管。
[0015]优选的,所述下混合腔的外壁贴合设置有保温层。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出的合金粉末搅拌混合装置能够更加省力地将混合后的合金粉末下料,使用时,首先下混合腔位于低位时将粉末倒入,然后通过升降座驱动下混合腔竖直上升,以使得下混合腔与上混合腔对接,具体为下敞口与上敞口密封对接,然后驱动搅拌轴转动,以带动搅拌叶转动对下混合腔内的合金粉末进行搅拌混合;完成混合后,升降座驱动下混合腔竖直下降,以使下混合腔和上混合腔脱离,当下混合腔下降至靠近地面时,再通过第三驱动部件驱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带动下混合腔翻转,以将下混合腔内的合金粉末倒出,下料非常方便省力。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合金粉末搅拌混合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合金粉末搅拌混合装置一实施例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中A处细节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2中B处细节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合金粉末搅拌混合装置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10、横臂;120、竖臂;130、底座;140、上混合腔;150、下混合腔;160、支撑座;170、导向板;180、连接板;190、升降座;210、丝杆;220、第二轴承座;230、第二转轴;240、下敞口;250、上敞口;260、搅拌轴; 270、搅拌叶;280、内腔;290、第一蜗杆;310、第一电机;320、第一蜗轮; 330、第二蜗轮;340、第二蜗杆;350、第二电机;360、支撑板;370、第一支撑臂;380、第二支撑臂;390、第一转轴;410、第一轴承座;420、减速器;430、第三电机。
[0026]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金粉末搅拌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上混合腔、下混合腔、支撑座、升降座、第一驱动部件、第二驱动部件、搅拌轴、搅拌叶、第三驱动部件、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上混合腔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上混合腔的底部形成有下敞口;所述搅拌轴转动穿设于所述上混合腔;所述搅拌叶设置于所述搅拌轴的下部;所述搅拌轴的顶部向上伸出于所述上混合腔,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所述升降座竖向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座竖向滑动;所述支撑座连接于所述升降座;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分别连接于所述下混合腔的外壁的两侧;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共中轴线,且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三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下混合腔位于所述上混合腔的正下方;所述下混合腔开设有与所述下敞口配合对接的上敞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金粉末搅拌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向下伸出于所述下敞口;所述搅拌轴竖直设置,且所述搅拌轴与所述上混合腔共中轴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合金粉末搅拌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横臂、竖直设置的竖臂,以及水平设置底座;所述横臂连接于所述竖臂的顶部;所述竖臂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底座用于抵接于地面;所述横臂开设有内腔;所述上混合腔连接于所述横臂的下表面;所述第一驱动部件设置于所述内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合金粉末搅拌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蜗轮和第一蜗杆;所述搅拌轴的顶部伸入所述内腔;所述搅拌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杆转动设置于所述内腔;所述第一蜗杆同轴连接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吉星,彭旺,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吉材硬质合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