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拆卸的野外救援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6263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快速拆卸的野外救援担架,属于医疗担架技术领域。包括可折叠的框架、与框架可拆卸连接的担架布,框架包括两个纵连杆,两个纵连杆通过可折叠的横连杆连接,纵连杆端部还设有可拆卸连接的扶手,扶手上开有收纳槽,收纳槽内一端转动连接有撑杆,所述撑杆伸入扶手内的相对侧分别连接有绕索a和绕索b,绕索a通过滑轮与第一弹簧相连,绕索b通过多组滑轮后进入可控制绕索拉伸的按钮卡合装置。其解决担架不方便携带和固定支脚增加携带空间的技术问题。携带空间的技术问题。携带空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快速拆卸的野外救援担架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担架
,涉及一种可快速拆卸的野外救援担架。

技术介绍

[0002]在救治伤员过程中,担架是伤员运输过程的重要载具之一,而现有的担架多为一体式的结构,其占地空间大,不方便携带。并且野外救援的担架抬护人员往往需要行走较长的距离,行走一段时间后就会需要休息,而将担架放置到地面,此时,担架上的伤员会与地面接触,或造成二次伤害感染,而为了解决这种情况,现有的担架会在框架上设置一个垂直框架的固定支脚,使伤员与地面相互隔开,但是这种支脚的设置会进一步的增加担架的占地空间,不方便携带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拆卸的野外救援担架,解决担架不方便携带和固定支脚增加携带空间的技术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可快速拆卸的野外救援担架,包括可折叠的框架、与框架可拆卸连接的担架布,所述框架包括两个纵连杆,两个所述纵连杆通过可折叠的横连杆连接,所述纵连杆端部还设有可拆卸连接的扶手,所述扶手上开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一端转动连接有撑杆,所述撑杆伸入扶手内的相对侧分别连接有绕索a和绕索b,所述绕索a通过滑轮与第一弹簧相连,所述绕索b通过多组滑轮后进入可控制绕索拉伸的按钮卡合装置。
[0006]进一步,所述按钮卡合装置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为空心管,一端开口,另一端与固定的第二弹簧连接,所述第一管体外侧壁设有供绕索b通过的细孔和用于卡位的第一凸齿;相对所述细孔的一侧还连接有上膛杆,所述上膛杆通过扶手上的导轨孔洞伸出扶手外,所述导轨孔洞沿扶手的轴向开设;所述第一管体内部还设有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穿设内卡齿;所述内卡齿的底部为锥形结构;
[0007]所述第一管体的开口端对应设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径;所述第二管体内设有簧片,所述第二管体相对所述簧片的侧壁上开有孔;
[0008]所述按钮卡合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扶手上的可按动的按钮,所述按钮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孔匹配的可转动的拨齿,所述拨齿上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设有挡板;所述按钮上还连接有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环绕于所述第二管体外,所述U型结构的内侧端设有与第一凸齿相配合的第二凸齿,所述第二凸齿外侧还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一端与所述U型结构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横连杆为空心管;所述横连杆从中间断开为两段,两段横连杆之间通过可向下折叠的铰接支架连接;其中一段横连杆内固设有固定挡板,所述固定挡板与位于横连杆内的弹簧一端头相连,所述弹簧另一端头与L型插销相接,所述L型插销一部份位于横连杆内,用于两段横连杆插接,另一部份通过横连杆上的导轨伸到横连杆外部;所述导轨
沿横连杆轴向开设,所述导轨靠近所述弹簧的一侧还设有用于限制L型插销移动的L型限位口。
[0010]进一步,所述扶手与所述纵连杆通过螺纹匹配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横连杆和所述纵连杆设置有魔术贴的钩毛,所述担架布四周设有与钩毛相配合的卷毛。
[0012]进一步,所述横连杆和所述纵连杆上均匀设置有挂钩,所述担架布四周设有与挂钩相配合的软质环带。
[0013]进一步,所述担架布上设有头枕,所述头枕通过魔术贴与担架布连接。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通过在扶手处设置可以自动弹出和自动回收的撑杆,来解决了伤员与地面接触造成二次伤害感染的技术问题,并且,其通过一次上膛操作,就可以完成撑杆一个打开和闭合的循环;极大的方便了担架的使用人员,其可以在抬担架的过程中,使用单手轻松的将扶手的撑杆打开和回收,不用将担架放置地面后进行操作;其不仅可以减少担架的堆放体积,还使担架的撑杆打开回收更加方便简单。
[0016]2、可拆卸设置的担架布和担架易组装、易分离,可以将担架直接置于病床下,然后取下担架,能够减少到对伤员仅进行一次搬运即可完成伤员躺上病床的过程,甚至可以做到不对伤员的直接接触搬运,即可完成以上过程,减少了二次伤害的可能,增加了救援效率。并且可折叠的横杆设置可以进一步的减少担架的堆放体积,方便单兵携带。
[0017]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0019]图1为一种可快速拆卸的野外救援担架示意图;
[0020]图2为另一种可快速拆卸的野外救援担架示意图;
[0021]图3为一种可调长度的横连杆与纵连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横连杆固定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横连杆折叠时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L型插销的路径示意图;
[0025]图7为扶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自动开合撑杆的扶手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图8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纵连杆1、横连杆2、扶手3、担架布4、头枕5、魔术贴401、魔术贴402、环带403、挂钩101、旋钮201、螺杆202、L型插销203、弹簧204、固定挡板205、铰接支架206、导轨207、L型限位口208、撑杆301、第一弹簧302、定滑轮303、固定挡板304、收纳槽305、旋转件306、第一管体311、细孔312、环形挡板313、第一凸齿314、第二弹簧315、上膛杆316、导轨孔
洞317、内卡齿318、第二管体321、簧片322、按钮331、拨齿332、扭簧333、挡板334、U型结构335、第二凸齿336,阻挡板341、第三弹簧342。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0]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31]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快速拆卸的野外救援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折叠的框架、与框架可拆卸连接的担架布,所述框架包括两个纵连杆,两个所述纵连杆通过可折叠的横连杆连接,所述纵连杆端部还设有可拆卸连接的扶手,所述扶手上开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一端转动连接有撑杆,所述撑杆伸入扶手内的相对侧分别连接有绕索a和绕索b,所述绕索a通过滑轮与第一弹簧相连,所述绕索b通过多组滑轮后进入可控制绕索拉伸的按钮卡合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拆卸的野外救援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卡合装置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为空心管,一端开口,另一端与固定的第二弹簧连接,所述第一管体外侧壁设有供绕索b通过的细孔和用于卡位的第一凸齿;相对所述细孔的一侧还连接有上膛杆,所述上膛杆通过扶手上的导轨孔洞伸出扶手外,所述导轨孔洞沿扶手的轴向开设;所述第一管体内部还设有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穿设内卡齿;所述内卡齿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第一管体的开口端对应设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径;所述第二管体内设有簧片,所述第二管体相对所述簧片的侧壁上开有孔;所述按钮卡合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扶手上的可按动的按钮,所述按钮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孔匹配的可转动的拨齿,所述拨齿上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设有挡板;所述按钮上还连接有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环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先举罗虎王子洪郭海涛苌飞霸周沛马成群寇恂祝冰晶黄晓寒熊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