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隔膜阀下阀盖,包括具有内腔的下阀盖本体以及对接部,对接部外周壁与下阀盖本体之间形成一定位台阶,对接部外周壁设有连通对接部上端面的通气槽,对接部外周壁位于定位台阶与通气槽之间位置设有围绕于对接部的环形通气道,定位台阶上设有连通外界与通气道的出气槽,下阀盖本体外壁设置有第一加强块与第二加强块,第一加强块上设有第一气道、第二加强块上设有第二气道,第一气道与通气道相通,第二气道与内腔相通,下阀盖本体位于内腔的下方形成一连接腔,连接腔侧壁上分布设置有若干加强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更加合理、结构强度高、精度高,从而极大降低了后期使用成本、更加实用。加实用。加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动隔膜阀下阀盖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阀门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气动隔膜阀下阀盖。
技术介绍
[0002]隔膜阀的启闭件为软质材料制成的隔膜,能把阀体内腔与阀盖内腔及驱动部件隔开,使位于隔膜上方的阀杆、阀瓣等零件不受介质的腐蚀,省去了填料密封结构,也不会产生介质外漏。因此,隔膜阀被的广泛使用于各个领域,可以实现高腐蚀性、高温、高纯净介质的控制应用。
[0003]现有气动隔膜阀的气动执行机构包括下阀盖、上盖、活塞以及弹簧等部件。由于现有下阀盖存在设计的不合理性,导致其加工难度较大、强度较低,且气动执行机构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其设计的不合理性,导致其出气量小,从而极大的影响了气动执行机构在工作过程中的动作灵敏性,导致其精度较低、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动隔膜阀下阀盖,该下阀盖设计更加合理、结构强度高、精度高,从而极大降低了后期使用成本、更加实用。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气动隔膜阀下阀盖,包括具有内腔的下阀盖本体以及形成于下阀盖本体上方用于对接上盖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外周壁与下阀盖本体之间形成一定位台阶,所述对接部外周壁设有连通对接部上端面的通气槽,所述通气槽围绕于对接部的外周壁环绕分布设置有多个,所述对接部外周壁位于定位台阶与通气槽之间位置设有围绕于对接部的环形通气道,每条所述通气槽均与通气道相通,所述定位台阶上设有连通外界与通气道的出气槽,所述出气槽围绕于对接部的外周壁环绕分布设置有多个,所述下阀盖本体外壁背向对接部的一面一体设置有第一加强块与第二加强块,所述第一加强块上设有第一气道、第二加强块上设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一气道的轴线与第二气道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气道与通气道相通,所述第二气道与内腔相通,所述下阀盖本体位于内腔的下方形成一连接腔,所述连接腔侧壁上分布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接部与上盖连接后,内腔通过通气槽、通气道并配合第一气道与出气槽构成相通,通过将通气槽与出气槽设置成多个的方式,在有限的设计空间内实现出气结构设计的最优化与流量最大化,从而减少活塞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额外阻力,从而来提升气动执行机构的精度。
[0007]第一加强块、第二加强块与加强筋的设置用于提升下阀盖本体的结构强度,通过将第一加强块与第二加强块设置于下阀盖本体背向对接部一面的方式,不会增加下阀盖本体的横向体积,减少横向空间上的占用;且通过将加强筋设置在连接腔的内部去占用内部空间,以此来保证下阀盖本体的小巧体积,使下阀盖本体的体积更加紧凑、小巧且方便安装。将第一气道与第二气道设置成相互垂直的方式,以适应特殊工况的使用,并使第一加强
块与第二加强块的分布更加均匀,以此来进一步提升下阀盖本体的结构强度。使该下阀盖设计更加合理、结构强度高、精度高,从而极大降低了后期使用成本、更加实用。
[0008]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气槽位于通气槽的正下方,多个所述出气槽与多个通气槽一一对应设置。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种设置方式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气流的流通路径,从而进行最直接、有效的排气。
[0010]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加强块与第二加强块均未凸出于下阀盖本体的外周壁,每条所述加强筋均沿连接腔的开口朝向延伸设置形成一长条形。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种设置最大程度上优化了下阀盖本体的横向体积,使下阀盖本体的体积更加小巧、紧凑,也避免了凸出的第一加强块与第二加强块在安装的过程中造成干涉与磕碰,影响操作以及产品外形的美观。长条形的加强筋在避免造成干涉的前提下,使其拥有更强的结构强度,在最大程度上对下阀盖起到加强作用。
[0012]进一步设置为:包括形成于下阀盖本体且连通外界与连接腔的气孔,所述气孔包括连通外界的外连接段、位于外连接段上方且连通连接腔的内连接段以及连接外连接段与内连接段的对接段,所述对接段沿竖直向下方向延伸且逐渐靠近连接腔一侧倾斜形成一倾斜设置的倾斜段。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气孔设置成外连接段、内连接段与对接段三者并通过将对接段设置成倾斜的方式来增大气流从外界进入到连接腔的阻力与难度,以此来避免外界的颗粒杂质通过气孔被吸入连接腔,来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
[0014]进一步设置为:包括形成于下阀盖本体的固定孔,所述下阀盖本体底部形成一对接面,所述对接面向内凹陷设置形成一定位槽,所述固定孔与定位槽相通。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存在的定位槽来实现下阀盖本体与阀体的安装预定位,使阀门的组装操作更加简便。
[0016]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槽内固定设置有围绕于连接腔的密封凸环,所述密封凸环的高度低于定位槽的深度。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阀盖本体与阀体在锁紧安装的过程中,通过设置的密封凸环来嵌入进密封垫,提升该两者之间的密封力,从而来达到更好的密封对接效果。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计更加合理、结构强度高、精度高,从而极大降低了后期使用成本、更加实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0]图2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实施例的剖面图。
[0022]图中:1、内腔;2、下阀盖本体;3、对接部;4、定位台阶;5、通气槽;6、通气道;7、出气槽;8、第一加强块;9、第二加强块;10、第一气道;11、第二气道;12、连接腔;13、加强筋;14、气孔;141、外连接段;142、内连接段;143、对接段;15、固定孔;16、对接面;17、定位槽;18、密封凸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参考图1至图3,一种气动隔膜阀下阀盖,包括具有内腔1的下阀盖本体2以及一体形成于下阀盖本体2上方用于对接上盖的对接部3,对接部3外周壁与下阀盖本体2之间形成一定位台阶4。对接部3外周壁开设有连通对接部3上端面的通气槽5,通气槽5围绕于对接部3的外周壁环绕分布设置有多个,对接部3外周壁位于定位台阶4与通气槽5之间位置开设有围绕于对接部3的环形通气道6,每条通气槽5均与通气道6相通。定位台阶4上开设有连通外界与通气道6的出气槽7,出气槽7围绕于对接部3的外周壁环绕分布设置有多个,出气槽7位于通气槽5的正下方,多个出气槽7与多个通气槽5一一对应设置。
[0025]下阀盖本体2外壁背向对接部3的一面一体设置有第一加强块8与第二加强块9,第一加强块8上开设有第一气道10、第二加强块9上开设有第二气道11,第一气道10的轴线与第二气道11的轴线相互垂直;第一气道10与通气道6相通,第二气道11与内腔1相通。下阀盖本体2位于内腔1的下方形成一连接腔12,连接腔12侧壁上分布设置有若干加强筋13。第一加强块8与第二加强块9均未凸出于下阀盖本体2的外周壁,每条加强筋13均沿连接腔12的开口朝向延伸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隔膜阀下阀盖,包括具有内腔(1)的下阀盖本体(2)以及形成于下阀盖本体(2)上方用于对接上盖的对接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3)外周壁与下阀盖本体(2)之间形成一定位台阶(4),所述对接部(3)外周壁设有连通对接部(3)上端面的通气槽(5),所述通气槽(5)围绕于对接部(3)的外周壁环绕分布设置有多个,所述对接部(3)外周壁位于定位台阶(4)与通气槽(5)之间位置设有围绕于对接部(3)的环形通气道(6),每条所述通气槽(5)均与通气道(6)相通,所述定位台阶(4)上设有连通外界与通气道(6)的出气槽(7),所述出气槽(7)围绕于对接部(3)的外周壁环绕分布设置有多个,所述下阀盖本体(2)外壁背向对接部(3)的一面一体设置有第一加强块(8)与第二加强块(9),所述第一加强块(8)上设有第一气道(10)、第二加强块(9)上设有第二气道(11),所述第一气道(10)的轴线与第二气道(11)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气道(10)与通气道(6)相通,所述第二气道(11)与内腔(1)相通,所述下阀盖本体(2)位于内腔(1)的下方形成一连接腔(12),所述连接腔(12)侧壁上分布设置有若干加强筋(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隔膜阀下阀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槽(7)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奥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