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架附着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55970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4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爬架附着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爬架附着方法包括:沿常规楼层外墙的周向设置若干第一附墙装置,所述第一附墙装置与爬架连接;沿转换层外墙的周向设置若干第二附墙装置,并在转换层的结构板之间设置若干附着机构,在所述附着机构上设置第三附墙装置,所述第二附墙装置及所述第三附墙装置均与所述爬架连接。该爬架附着方法,通过在转换层的立柱之间以及结构板之间设置附着机构,并在附着机构上设置第三附墙装置,增加了爬架附墙装置的数量,使得爬架的附着不再受限于超高层建筑的柱距、结构层高的变化,提高了爬架的附着能力和安全性。的附着能力和安全性。的附着能力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爬架附着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爬架附着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是通过附着支承结构附着在工程结构上,依靠自身的升降设备实现升降的悬空脚手架,即沿建筑物外侧搭设一定高度的外脚手架,并将其附着在建筑物上,脚手架带有升降机构及升降动力设备,随着工程进展,脚手架沿建筑物升降。
[0003]当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框架

核心筒体系(超高层建筑)时,在柱距或结构层高变化大的情况下,使得爬架的附着跨度和高度受到影响,不利于爬架的附着能力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爬架附着方法,该方法使得爬架不再受限于超高层建筑柱距、结构层高的变化,通过增加爬架附墙支座的数量,提高了爬架的附着能力和安全性。
[0005]本申请提供的爬架附着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爬架附着方法,该方法包括:
[0007]沿常规楼层外墙的周向设置若干第一附墙装置,所述第一附墙装置与爬架连接;
[0008]沿转换层外墙的周向设置若干第二附墙装置,并在转换层的结构板之间设置若干附着机构,在所述附着机构上设置第三附墙装置,所述第二附墙装置及所述第三附墙装置均与所述爬架连接。
[0009]本方案通过在转换层的结构层之间设置附着机构,并在附着机构上设置第三附墙装置,增加了爬架附墙装置的数量,使得爬架的附着不再受限于超高层建筑的柱距、结构层高的变化,提高了爬架的附着能力和安全性。
[0010]进一步的,所述附着机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横梁和竖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固定在所述转换层外墙的两立柱之间,所述竖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横梁,所述竖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结构板。
[0011]通过设置横梁和竖梁,并将横梁的两端与立柱固定连接,将竖梁的一端与结构板连接,使得两立柱之间的距离相对于转换层的两立柱之间的实际距离减少,同理,转换层的层高也相较于转换层的实际层高减少。
[0012]进一步的,所述竖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换层底部的结构板。
[0013]相较于竖梁的另一端连接转换层顶部的结构板,竖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换层底部的结构板会更稳固。
[0014]进一步的,所述横梁与所述竖梁均为工字钢。
[0015]进一步的,所述竖梁垂直焊接于所述横梁的中间。
[0016]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为T型。
[0017]进一步的,在所述转换层外墙的两立柱、以及在所述转换层的结构板上设置钢板,
所述支架与所述钢板焊接。
[0018]进一步的,在所述转换层外墙的两立柱、以及在所述转换层的结构板上设置预埋螺栓套筒,所述支架与所述预埋螺栓套筒螺栓锚固。
[0019]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选取方法包括:
[0020]计算单个第三附墙装置的载荷;
[0021]根据所述支架的承载能力极限、正常使用极限、折弯验算、抗剪验算、挠度验算,计算所述支架的截面;
[0022]根据螺栓连接验算、连接板验算,计算所述支架的连接节点。
[00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选择合适的支架,可以进一步提高爬架的附着能力和安全性。
[002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附墙装置、第二附墙装置以及第三附墙装置均包括附墙支座。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如下的有益技术效果:
[0026]1.本申请提供的爬架附着方法,将空间作业改为地面作业,减少了高空作业的风险,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
[0027]2.本申请提供的爬架附着方法,通过在转换层的立柱之间以及结构板之间设置附着机构,并在附着机构上设置第三附墙装置,增加了爬架附墙装置的数量,使得爬架的附着不再受限于超高层建筑的柱距、结构层高的变化,提高了爬架的附着能力和安全性。
[0028]3.本申请提供的爬架附着方法,通过在转换层之间设置T型支架,T型支架分别与两立柱以及底部结构板连接,使得转换层的整层层高相对于原层高减少,增加了爬墙附着支座的数量,进一步保证了爬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支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1、支架;2、立柱;3、底部结构板;4、第三附墙支座;5、预埋螺栓套筒;6、螺栓;101、横梁;102、竖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实施例1
[003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爬架附着方法,该方法包括:
[0034]沿常规楼层外墙的周向设置若干第一附墙装置,所述第一附墙装置与爬架连接;
[0035]沿转换层外墙的周向设置若干第二附墙装置,并在转换层的结构板之间设置若干附着机构,在所述附着机构上设置第三附墙装置,所述第二附墙装置及所述第三附墙装置均与所述爬架连接。
[0036]常规楼层是相对于转换层来说的,由于超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的高度比常规楼层的高度要高,且转换层的结构往往不同于常规楼层的结构,因此如果在转换层继续使用常规楼层的爬架附着方法,会导致爬架的附着跨度和高度受到影响,不利于爬架的附着能力和安全性。
[0037]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在转换层的结构板之间设置附着机构,可以使转换层的层高相较于其实际层高减小;通过在附着机构上设置第三附墙装置,增加了爬架附
墙装置的数量,使得爬架的附着不再受限于超高层建筑的柱距、结构层高的变化,提高了爬架的附着能力和安全性。
[003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附着机构包括支架1,支架1包括横梁101和竖梁102,其中,横梁10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转换层的两立柱2上;竖梁102的一端与横梁101固定,竖梁102的另一端与转换层的结构板连接。具体的,竖梁102垂直焊接于横梁101的中间。更具体的,支架1为T型。
[0039]转换层的两立柱与结构板连接,结构板包括顶部结构板和底部结构板3,可以理解的是,将支架1设置成T型,也就是说,竖梁102远离横梁101的一端与底部结构板3连接,根据力学常识,竖梁102与底部结构板3连接比与顶部结构板连接更稳固。
[0040]通过设置支架,并在支架上设置第三附着装置,使得两立柱之间的距离相对于转换层的两立柱之间的实际距离减少,同理,转换层的层高也相较于转换层的实际层高减少,爬架在转换层附着时的受力一部分分散到转换层的中部,有利于提高爬架附着的安全性。
[004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竖梁102和横梁101均为工字钢。
[0042]将支架设置成由两道工字钢组合而成的结构,有利于实现小单元的快速安装,简化施工操作,提升工作效率,加快工程进展。
[004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支架1与两立柱2以及底部结构板3之间的连接为焊接,在转换层外墙的两立柱以及在转换层的底部结构板上均设置钢板,将支架与钢板焊接。
[0044]实施例2
[0045]参考图1,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爬架附着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沿常规楼层外墙的周向设置若干第一附墙装置,所述第一附墙装置与爬架连接;沿转换层外墙的周向设置若干第二附墙装置,并在转换层的结构板之间设置若干附着机构,在所述附着机构上设置第三附墙装置,所述第二附墙装置及所述第三附墙装置均与所述爬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机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横梁和竖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固定在所述转换层外墙的两立柱之间,所述竖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横梁,所述竖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结构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与所述竖梁均为工字钢。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梁垂直焊接于所述横梁的中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勇周清友殷飞杨义晨王发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