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齿圈级内变速行星减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5541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定齿圈级内变速行星减速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包括机座和连接座;所述机座上连接有第一内圈;所述连接座上连接有第二内圈;所述机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与第一大行轮啮合,所述第一大行轮与第一小行轮同轴固定,所述第一小行轮与第一内圈啮合;所述第二内圈与第二小行轮啮合,所述第二小行轮与第二大行轮同轴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中,将减速器机壳分为机座和连接座两部分,并分别在机座和连接座上连接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使得第一内圈与第二内圈为分体式结构,可以通过机座与连接座的拆分而分开,使得内部多级传动齿轮暴露出来,便于维护,并且齿圈可以单独做批量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齿圈级内变速行星减速机


[0001]本技术属于减速机
,特别涉及定齿圈级内变速行星减速机。

技术介绍

[0002]减速器是一种由封闭在刚性壳体内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齿轮

蜗杆传动所组成的独立部件,常用作原动件与工作机之间的减速传动装置。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在现代机械中应用极为广泛。
[0003]常见的减速器为行星减速器,减速器壳内壁一体设置齿体形成内齿圈,通过内齿圈输出转矩,内齿圈内部的齿轮减速机构随着级数的增加拆装难度也会增加,并且内齿圈的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0004]如何设计定齿圈级内变速行星减速机,如何降低减速机内部结构维护的难度,降低减速机的生产成本,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定齿圈级内变速行星减速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减速机维护拆装麻烦和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定齿圈级内变速行星减速机,包括机壳;
[0007]所述机壳包括机座和连接座;所述机座上连接有第一内圈;所述连接座上连接有第二内圈;
[0008]所述机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与第一大行轮啮合,所述第一大行轮与第一小行轮同轴固定,所述第一小行轮与第一内圈啮合;
[0009]所述第二内圈与第二小行轮啮合,所述第二小行轮与第二大行轮同轴固定,所述第二大行轮与第二输入轴啮合,所述第二输入轴与交叉滚子轴承的内圈转动连接,所述交叉滚子轴承的外圈与第二内圈固定;
[0010]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将原减速器机壳分为机座和连接座两部分,在机座上连接第一内圈,在连接座上连接第二内圈,使得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为分体式结构,通过机座与连接座的拆分可以将第一内圈配合的齿轮传动机构和第二内圈配合的齿轮传动机构暴露出来,从而便于后期维护;采用分体式结构可以将内圈单独进行批量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0011]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座、连接座和第二内圈通过第二螺钉连接;
[0012]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基座、连接座和第二内圈通过第二螺钉实现整体连接,通过第二螺钉的拆卸可以实现基座、连接座和第二内圈的分体,拆装方便快捷。
[0013]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圈通过第一螺钉连接在机座上;
[0014]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螺钉实现第一内圈在机座上的拆装,第一内圈与机座相对独立,便于第一内圈的批量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0015]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机座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
[0016]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轴承实现第一输入轴与机座的转动连接,并增加第一输入轴在机座内转动的稳定性。
[0017]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小行轮和第二大行轮通过第一轴杆同轴固定,所述第一轴杆通过第二滚针与交叉滚子轴承内圈转动连接;
[0018]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轴杆实现第二小行轮与第二大行轮与交叉滚子轴承的连接,增加结构的配合度,并避免第二小行轮和第二大行轮转动对交叉滚子轴承内圈输出转矩造成影响。
[0019]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入轴与交叉滚子轴承之间设置有第四轴承;
[0020]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通过第四轴承实现第二输入轴与交叉滚子轴承的连接,限制第二输入轴的位置,并避免第二输入轴转动对交叉滚子轴承内圈输出转矩造成影响。
[0021]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入轴的一端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与连接座之间设置有第三轴承;
[0022]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支架提供内部支撑,限制第二输入轴的位置;通过第三轴承实现支架与连接座的转动连接,降低支架的转动阻力,并增加支架的稳定性。
[0023]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与第一输入轴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
[0024]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通过第二轴承实现第一输入轴与支架的连接,以此来增加第一输入轴的稳定性,并避免第一输入轴和支架转动相互影响。
[0025]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通过第一滚针与连接第一大行轮和第一小行轮的第二轴杆转动连接;
[0026]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滚针实现第二轴杆与支架的连接,增加内部结构的配合度,从而增加整体的精密度。
[0027]有益效果
[0028]本技术结构中,将原减速器机壳分为机座和连接座两部分,并分别在机座和连接座上连接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使得第一内圈与第二内圈为分体式结构,可以通过机座与连接座的拆分而分开,使得内部多级传动齿轮暴露出来,便于维护,并且齿圈可以单独做批量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根据齿轮传动位置设置内圈,相较于内齿圈重量小,并且结构紧凑;本专利技术产品将机器人推向高精密、长寿命、低成本和紧凑型的发展方向,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技术的侧视剖面图。
[0030]图2是本技术的一级传动示意图。
[0031]图3是本技术的二级传动示意图。
[0032]图中:1.机座;2.连接座;3.第二内圈;4.交叉滚子轴承;5.第一输入轴;6.第一大行轮;7.第一小行轮;8.第一内圈;9.第一螺钉;10.第二小行轮;11.第二大行轮;12.第二输入轴;14.第一轴承;15.第二轴承;16.支架;17.第三轴承;18.第一滚针;19.第二滚针;20.第四轴承;21.第二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34]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35]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定齿圈级内变速行星减速机,包括机壳,机壳包括机座1和连接座2;机座1上连接有第一内圈8;连接座2上连接有第二内圈3;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将原减速器机壳分为机座1和连接座2两部分,在机座1上连接第一内圈8,在连接座2上连接第二内圈3,使得第一内圈8和第二内圈3为分体式结构,通过机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定齿圈级内变速行星减速机,包括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机座(1)和连接座(2);所述机座(1)上连接有第一内圈(8);所述连接座(2)上连接有第二内圈(3);所述机座(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输入轴(5),所述第一输入轴(5)与第一大行轮(6)啮合,所述第一大行轮(6)与第一小行轮(7)同轴固定,所述第一小行轮(7)与第一内圈(8)啮合;所述第二内圈(3)与第二小行轮(10)啮合,所述第二小行轮(10)与第二大行轮(11)同轴固定,所述第二大行轮(11)与第二输入轴(12)啮合,所述第二输入轴(12)与交叉滚子轴承(4)的内圈转动连接,所述交叉滚子轴承(4)的外圈与第二内圈(3)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齿圈级内变速行星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连接座(2)和第二内圈(3)通过第二螺钉(2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齿圈级内变速行星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圈(8)通过第一螺钉(9)连接在机座(1)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