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水沉淀净化排污装置,溢流口低于进水池外侧池壁,与水位线等高,进水池外侧固定有第一沉淀池,第一沉淀池外侧池壁顶端设有第一沉淀池溢流口,第一沉淀池外侧底部固定有第一排污口,第一排污口外侧固定有排污阀,第一沉淀池底部向外侧倾斜,平行于第一沉淀池内侧池壁两端固定有第一导向板,第一导向板底端与第一沉淀池池底留有空隙,第一沉淀池中部池壁两侧固定有第一拦水板,第一拦水板与第一导向板平行,拦水板底部与第一沉淀池池底留有空隙,进水池溢流口高于第一沉淀池溢流口,第一沉淀池溢流口顶端与第一沉淀池水位线等高,第一沉淀池外侧固定有第二沉淀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免去了人工清洗,节省人力物力,而且过滤量大,方便清理污物。方便清理污物。方便清理污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水沉淀净化排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净化处理,特别是涉及一种流水沉淀净化排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污水处理及水产养殖等各个领域都会用到对水中颗粒物的过滤和分离,其用途非常广泛,也对其分离方法、效果、使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在实际过程中,水中产生的粪便、沙粒、树叶等颗粒污物不便排除,如不及时排除,分解后产生的有害物质将直接影响到水环境污染。
[0004]目前,清除这些污物大都是采用人工或机械过滤,虽然可以清除部分,但如不能及时清除,会导致部分颗粒物蛋白质溶解于水中,污染水质。而且所使用的清污设备结构复杂,能耗较高,生产成本较高。也有在池体底部铺设鹅卵石层,鹅卵石层上部覆盖过滤网,没有过滤的水通过管道,由过滤池上部进水口进入,流经过滤网、鹅卵石层,再从池底出水口流出,进入储水池备用。这种过滤法可以将水中杂质过滤,但是这种过滤方式占地面积大,过滤量小,过滤出来的杂质也会堆积在过滤池里面,清理起来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过滤量大、过滤效果好、方便实用的流水沉淀净化排污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水沉淀净化排污装置,包括:进水池、进水管、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第一拦水板、出水口、第一排污口、第二排污口、第二拦水板,进水池溢流口、第一沉淀池溢流口、第二沉淀池外侧壁,进水池底部固定有进水管,进水池内侧池壁顶端设有进水池溢流口,溢流口低于进水池外侧池壁,与水位线等高,进水池外侧固定有第一沉淀池,第一沉淀池外侧池壁顶端设有第一沉淀池溢流口,第一沉淀池外侧底部固定有第一排污口,第一排污口外侧固定有排污阀,第一沉淀池底部向外侧倾斜,平行于第一沉淀池内侧池壁两端固定有第一导向板,第一导向板底端与第一沉淀池池底留有空隙,第一沉淀池外侧固定有第二沉淀池,第一沉淀池中部池壁两侧固定有第一拦水板,第一拦水板与第一导向板平行,拦水板底部与第一沉淀池池底留有空隙,进水池溢流口高于第一沉淀池溢流口,第一沉淀池溢流口顶端与第一沉淀池水位线等高,平行于第二沉淀池内侧池壁两端固定有第二导向板,第二导向板底端与第二沉淀池池底留有空隙,第二沉淀池中部池壁两侧固定有第二拦水板,第二拦水板与第二导向板平行,第二拦水板与第二沉淀池池底留有空隙,第二沉淀池外侧底部固定有第二排污口,第二排污口外侧固定有排污阀,第二沉淀池外侧壁高于第一沉淀池溢流口,第二沉淀池外侧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第二沉淀池水位线等高。
[0007]所述进水池上部为圆柱体、下部为锥形体,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为长方体。
[0008]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底部分别与底平面倾斜角度为10
‑
45度。
[0009]所述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与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内侧池壁之间的距离,分
别为池总长度的10
‑
30%。
[0010]所述第一导向板、第一拦水板、第二导向板、第二拦水板底端分别与池底之间的空隙为5
‑
30厘米,上端均超过水位线。
[0011]本技术将需要净化的水,进入到进水池,再进入到沉淀池,利用沉淀池中导向板留有的空隙,一方面引导水流向沉淀池底部,由于沉淀池底部成斜面,利用水流冲力把底部污物冲向排污口,再通过排污口排出,另一方面,干净的水通过沉淀池上部出水口进入到下一级沉淀池,继续处理,最后通过出水口排出干净的水,回收再利用。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3]1、本技术不限于2个沉淀池,可以设多个沉淀池,一级一级地过滤,通过层层沉淀过滤,净化水质效果更好。
[0014]2、本技术利用沉淀池底部斜面,利用水的冲力将底部污物冲向排污口,可以根据底部污物沉淀情况,随时打开排污阀,排出污水;而且还可以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排出其中一个沉淀池的底部污水。
[0015]3、本技术免去了人工清洗,节省人力物力,而且过滤量大,方便清理污物。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所示,一种流水沉淀净化排污装置,包括:进水池1、进水管2、第一沉淀池3、第二沉淀池4、第一导向板5、第二导向板6、第一拦水板7、出水口8、第一排污口9、第二排污口10、第二拦水板11,进水池溢流口12、第一沉淀池溢流口13、第二沉淀池外侧壁14,进水池1底部固定有进水管2,通过进水管2,需要净化处理的水进入到进水池1内,进水池1内侧池壁顶端设有进水池溢流口12,溢流口12低于进水池1外侧池壁,与水位线15等高,进水池1外侧固定有第一沉淀池3,当水进入量超过进水池1的水位线15时,流水通过进水池溢流口12进入到第一沉淀池3,第一沉淀池3外侧池壁顶端设有第一沉淀池溢流口13,第一沉淀池3外侧底部固定有第一排污口9,第一排污口9外侧固定有排污阀,便于将第一沉淀池3底部污物排出,第一沉淀池3底部向外侧倾斜,便于水底污物沉积于池底第一排污口9,平行于第一沉淀池3内侧池壁两端固定有第一导向板5,第一导向板5底端与第一沉淀池3池底留有空隙,引导从进水池溢流口12进入的水进入池底,并将污物沉淀冲向底部另一侧,第一沉淀池3外侧固定有第二沉淀池4,沉淀后的干净水通过第一沉淀池溢流口13进入到第二沉淀池4,第一沉淀池3中部池壁两侧固定有第一拦水板7,第一拦水板7与第一导向板5平行,所述拦水板7底部与第一沉淀池3池底留有空隙,以缓冲水流,进水池溢流口12高于第一沉淀池溢流口13,第一沉淀池溢流口13顶端与第一沉淀池水位线16等高,便于高于水位线的流水进入第二沉淀池4,平行于第二沉淀池4内侧池壁两端固定有第二导向板6,第二导向板6底端与第二沉淀池4池底留有空隙,第二沉淀池4中部池壁两侧固定有第二拦水板11,第二拦水板11与第二导向板6平行,第二拦水板11与第二沉淀池4池底留有空隙,第二沉淀池4外侧底部固定有第二排污口10,第二排污口10外侧固定有排污阀,第二沉淀池外侧壁14高于第一沉淀池溢流口13,第二沉淀池4外侧设有出水口8,出水口8与第二沉淀池水位线17等高,便于
高于水位线的干净水从出水口8排出。
[0018]所述进水池1上部为圆柱体、下部为锥形体,第一沉淀池3、第二沉淀池4为长方体。
[0019]所述第一沉淀池3、第二沉淀池4底部分别与底平面倾斜角度为10
‑
45度。
[0020]所述第一导向板5、第二导向板6与第一沉淀池3、第二沉淀池4内侧池壁距离,分别为池总长度的10
‑
30%。
[0021]所述第一导向板5、第一拦水板7、第二导向板6、第二拦水板11底端分别与池底之间的空隙为5
‑
30厘米,上端均超过水位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水沉淀净化排污装置,包括:进水池、进水管、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第一拦水板、出水口、第一排污口、第二排污口、第二拦水板,进水池溢流口、第一沉淀池溢流口、第二沉淀池外侧壁,进水池底部固定有进水管,进水池内侧池壁顶端设有进水池溢流口,其特征在于:溢流口低于进水池外侧池壁,与水位线等高,进水池外侧固定有第一沉淀池,第一沉淀池外侧池壁顶端设有第一沉淀池溢流口,第一沉淀池外侧底部固定有第一排污口,第一排污口外侧固定有排污阀,第一沉淀池底部向外侧倾斜,平行于第一沉淀池内侧池壁两端固定有第一导向板,第一导向板底端与第一沉淀池池底留有空隙,第一沉淀池中部池壁两侧固定有第一拦水板,第一拦水板与第一导向板平行,拦水板底部与第一沉淀池池底留有空隙,进水池溢流口高于第一沉淀池溢流口,第一沉淀池溢流口顶端与第一沉淀池水位线等高,第一沉淀池外侧固定有第二沉淀池,平行于第二沉淀池内侧池壁两端固定有第二导向板,第二导向板底端与第二沉淀池池底留有空隙,第二沉淀池中部池壁两侧固定有第二拦水板,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长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充市营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