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前后调节功能的鞍座安装结构,包括位于鞍座本体下方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鞍座技术领域。该具有前后调节功能的鞍座安装结构,通过转动第二螺纹杆使第二螺纹杆移动至第一滑块的外部,然后通过旋转握把对第一螺纹杆进行转动,第一螺纹杆转动驱动伸缩杆移动,使得鞍座本体移动,当螺纹套移动至第一螺纹杆最前部时达到将鞍座本体进行拆卸的效果,当鞍座本体调整至合适位置后通过使插口与对应的第二螺纹套进行对齐并使第二螺纹杆通过第二螺纹套与插口插入至第一滑块的内部,使鞍座本体达到了可以前后调节的效果,大大增加了自行车的适用范围。大大增加了自行车的适用范围。大大增加了自行车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前后调节功能的鞍座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自行车鞍座
,具体为一种具有前后调节功能的鞍座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鞍座,是自行车上供人骑座的部件,现有的自行车鞍座在进行安装时一般通过将鞍座插入至安装杆上并通过螺栓对其固定,不仅安装效率过低,同时无法对鞍座进行前后调节,从而使得部分手臂长度不够的使用者在进行骑乘时会身体前倾,重心靠前,长久使用后会因支撑点在双臂处而导致手臂酸痛,同时现有的自行车鞍座一般通过在鞍座底部安装弹簧来进行减震,在长久使用后弹簧会发生形变,导致减震效果降低,需要对弹簧进行更换,而现有的弹簧一般都是与鞍座固定连接的,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鞍座安装结构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前后调节功能的鞍座安装结构,解决了现有的鞍座不仅安装效率较低,同时无法进行前后调节,导致不适用于手臂稍短人群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前后调节功能的鞍座安装结构,包括位于鞍座本体下方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顶部的后侧通过支架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套,所述鞍座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于第一螺纹套的顶部,所述承重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于第一螺纹套的底部,所述承重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套,且第二螺纹套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二螺纹套的左侧贯穿承重板并延伸至滑槽的内部。
[0005]优选的,前部所述第二螺纹套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左端贯穿第一滑块并延伸至第一滑块的内部,所述第一滑块的右侧开设有与第二螺纹杆相配合使用的插口。
[0006]优选的,所述承重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槽板,所述滑槽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顶部与鞍座本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合框。
[0007]优选的,所述卡合框的内部滑动插接有卡条,同侧两个所述卡条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与第二滑块相配合使用的限位口。
[0008]优选的,同侧两个所述卡条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握把。
[0010]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前后调节功能的鞍座安装结构。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
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该具有前后调节功能的鞍座安装结构,通过转动第二螺纹杆使第二螺纹杆移动至第一滑块的外部,然后通过旋转握把对第一螺纹杆进行转动,第一螺纹杆转动驱动伸缩杆移动,使得鞍座本体移动,当螺纹套移动至第一螺纹杆最前部时达到将鞍座本体进行拆卸的效果,当鞍座本体调整至合适位置后通过使插口与对应的第二螺纹套进行对齐并使第二螺纹杆通过第二螺纹套与插口插入至第一滑块的内部,使鞍座本体达到了可以前后调节的效果,大大增加了自行车的适用范围。
[0013](2)该具有前后调节功能的鞍座安装结构,通过转动弹簧使弹簧带动卡条转动,当卡条转动至与限位口的开口相吻合时通过对弹簧进行挤压即可达到将弹簧进行拆除的效果,此结构不仅可以有效的通过弹簧与伸缩杆对鞍座顶部的使用者进行缓冲,同时达到了快速对弹簧进行拆卸和安装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承重板和卡合框结构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结构的侧视图;
[0019]图6为本技术卡合框、卡条和限位框结构的俯视图;
[0020]图7为本技术鞍座本体、安装杆和承重板结构的仰视图。
[0021]图中:1、鞍座本体;2、安装杆;3、承重板;4、第一螺纹杆;5、第一螺纹套;6、伸缩杆;7、滑槽;8、第一滑块;9、第二螺纹套;10、第二螺纹杆;11、插口;12、滑槽板;13、第二滑块;14、卡合框;15、卡条;16、限位口;17、弹簧;18、旋转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
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前后调节功能的鞍座安装结构,包括位于鞍座本体1下方的安装杆2,安装杆2是车体承重杆,安装杆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板3,承重板3顶部的后侧通过支架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4,第一螺纹杆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套5,鞍座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6,伸缩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于第一螺纹套5的顶部,承重板3的顶部开设有滑槽7,滑槽7是延伸至承重板3的表面的,滑槽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8,第一滑块8的顶部固定连接于第一螺纹套5的底部,承重板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套9,且第二螺纹套9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螺纹套9的左侧贯穿承重板3并延伸至滑槽7的内部。
[0024]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前部第二螺纹套9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0,第二螺纹杆10的左端贯穿第一滑块8并延伸至第一滑块8的内部,第一滑块8的右侧开设有与第
二螺纹杆10相配合使用的插口11,通过在第一滑块8的右侧设置插口11,使插口11在与第二螺纹套9对齐后使第二螺纹杆10插入至插口11的内部,达到使鞍座本体1的安装更为牢固的效果。
[0025]进一步的,承重板3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槽板12,滑槽板1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3,第二滑块13的顶部与鞍座本体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合框14,卡合框14的内部滑动插接有卡条15,同侧两个卡条15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与第二滑块13相配合使用的限位口16,通过设置限位口16使卡条15在插入至卡合框14内部后可通过旋转使卡条16不会与卡合框14相脱离。
[0026]其中,为了增加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对人的缓冲,同侧两个卡条15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7。
[0027]其中,为了方便转动第一螺纹杆4,第一螺纹杆4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握把18。
[0028]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9]使用时,通过转动第二螺纹杆10使第二螺纹杆10向右移动至第一滑块8的外部,然后通过旋转握把18对第一螺纹杆4进行转动,第一螺纹杆4转动带动第一螺纹套5移动,第一螺纹套5移动带动伸缩杆6移动,伸缩杆6移动带动鞍座本体1移动,同时第一螺纹套5移动带动第一滑块8在滑槽7的内部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前后调节功能的鞍座安装结构,包括位于鞍座本体(1)下方的安装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板(3),所述承重板(3)顶部的后侧通过支架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4),所述第一螺纹杆(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套(5),所述鞍座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6),所述伸缩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于第一螺纹套(5)的顶部,所述承重板(3)的顶部开设有滑槽(7),所述滑槽(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8),所述第一滑块(8)的顶部固定连接于第一螺纹套(5)的底部,所述承重板(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套(9),且第二螺纹套(9)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二螺纹套(9)的左侧贯穿承重板(3)并延伸至滑槽(7)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前后调节功能的鞍座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前部所述第二螺纹套(9)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0),所述第二螺纹杆(10)的左端贯穿第一滑块(8)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柏克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