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生产胀形冲压件的脱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55142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高速生产胀形冲压件的脱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稳定胀形整体刚性状态,如果刚性合理执行步骤二;步骤二、选择合理的位置增加合理的弹顶销;步骤三、使用成形件进行胀形冲压件脱模,如果能够脱模执行步骤四,如果不能脱模,弹顶销的顶出工作部分的直径由3mm、4mm、5mm、6mm、8mm,逐级进行增加,直至能够脱模;步骤四、以16次/分生产频次出件验证胀形冲压件表面质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的消除胀形冲压件成型后脱模过程中负压引起的吸附凹陷现象,有效提升了胀形冲压件高速生产时的表面质量合格与稳定,从而保证外覆盖冲压件中胀形冲压件的高速生产稳定性,解决了外覆盖冲压件中胀形冲压件的高速生产的表面凹陷问题。中胀形冲压件的高速生产的表面凹陷问题。中胀形冲压件的高速生产的表面凹陷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生产胀形冲压件的脱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工程
,具体的说是一种高速生产胀形冲压件的脱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内汽车企业的生产越来越重视自动化与高效率,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乘用车外覆盖件多采用高速自动化设备,而胀形冲压件一次性成型过程中由于高速成型运动产生负压吸附,出现凹陷缺陷,a严重影响表面质量,现有调试方法一般是先增加排气孔来辅助排气,然后进行拔模角度修整,无法稳定的消除凹陷缺陷。因此外覆盖冲压件中胀形冲压件的高速生产的表面凹陷问题一直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速生产胀形冲压件的脱模方法,能有效的消除胀形冲压件成型后脱模过程中负压引起的吸附凹陷现象,有效提升了胀形冲压件高速生产时的表面质量合格与稳定,从而保证外覆盖冲压件中胀形冲压件的高速生产稳定性,解决了外覆盖冲压件中胀形冲压件的高速生产的表面凹陷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0005]一种高速生产胀形冲压件的脱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一、稳定胀形整体刚性状态,如果刚性合理执行步骤二;
[0007]步骤二、选择合理的位置增加合理的弹顶销;
[0008]步骤三、使用成形件进行胀形冲压件脱模,如果能够脱模执行步骤四,如果不能脱模,弹顶销的顶出工作部分的直径由3mm、4mm、5mm、6mm、8mm,逐级进行增加,直至能够脱模;
[0009]步骤四、以16次/分生产频次出件验证胀形冲压件表面质量。
[0010]所述步骤一的具体方法如下:
[0011]11)板料成型位置锁定在理论设计位置;
[0012]12)成型进料状态锁定在理论设计状态;
[0013]13)成型圆角尺寸锁定在理论设计状态;
[0014]14)判断通过步骤11)、12)、13)稳定的胀形整体的刚性状态是否合理。
[0015]所述步骤14)的具体方法如下:
[0016]胀形成型后,由于16次/分生产频次产生的脱模负压,胀形冲压件能够产生凹陷缺陷,使用冲压件表面质量检查专用的打磨油石进行打磨确认,根据打磨后显现的凹陷位置确认10次/分生产频次生产时胀形冲压件未产生凹陷缺陷的对应位置进行胀形刚性确认,并在采用2公斤力的施压状态下,按压区域不产生凹陷判断为刚性合理。
[0017]在2公斤力的施压状态下,按压区域产生凹陷,代表刚性不足,需要调整成型进料状态,将成型进料线位置移动到CAE分析中的理论进料线外侧,以此达到少进料的目的,从而使内部板料成型减薄趋势加大,得到适当的成型极限状态。
[0018]所述步骤二的具体方法如下:
[0019]21)设置胀形模具凸模型面上理论修边线位置;
[0020]22)设置弹顶销距离修边线的位置为理论修边线外侧10mm位置;
[0021]23)设置增加弹顶销的对称位置;
[0022]24)设置增加弹顶销之间的间距为100

200mm;
[0023]25)设置弹顶销外露工作部分高度为胀形立壁高度C的1/3

2/3;
[0024]26)设置弹顶销外露工作部分直径为3

8mm。
[0025]所述步骤21)的具体方法如下:
[0026]使用修边件覆盖在胀形模具凸模上,沿着修边轮廓线在胀形模具凸模型面上进行划线确认胀形模具凸模型面上是否在理论修边线位置上。
[0027]所述步骤23)的具体方法如下:
[0028]以胀形模具凸模型面中心为基准,首先在四角位置增加弹顶销,然后在胀形模具凸模型面左右侧对称区域增加弹顶销,最后在胀形模具凸模型面前后侧对称区域增加弹顶销。
[0029]所述步骤四的具体方法如下:
[0030]41)优化设备脱件顶出高度参数;
[0031]42)以16次/分生产频次出件验证胀形冲压件表面质量及出件稳定性。
[0032]所述步骤41)的具体方法如下:
[0033]是消除生产设备顶出距离的常规设定值20mm与模具自脱件顶出高度的高度差。
[0034]所述步骤42)的具体方法如下:
[0035]按照16次/分生产频次连续出件300辆份,判断胀形冲压件表面是否无凹陷缺陷;
[0036]是,调试工作完成;
[0037]否,对弹顶销外露工作部分直径进行调整。
[0038]所述对弹顶销外露工作部分直径进行调整的具体方法为:
[0039]对弹顶销外露工作部分直径进行3mm、4mm、5mm、6mm、8mm,逐级进行增加调整,增大脱模力,提高脱模速度。
[004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41]1)本专利技术在稳定胀形冲压件的前提下,针对胀形整体刚性进行稳定,保证刚性合理的情况下,对胀形模具进行修改,增加工艺型面脱件力,从而保证高速生产环境下胀形冲压件脱模时产生的负压可以均衡的分布,减少负压效应对胀形冲压件的不良影响;
[0042]2)本专利技术增加弹顶销的位置,弹顶销的数量,弹顶销外露工作部分尺寸都是要进行工艺控制的,有效防止了负压吸附凹陷缺陷的产生,能够稳定高速生产条件下胀形冲压件的表面质量。
附图说明
[004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44]图1为原有胀形负压吸附凹陷示意图;
[004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胀形冲压件的脱模方法流程图;
[004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胀形凸模增加弹顶销示意图;
[004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胀形凸模增加弹顶销放大图。
[0048]图中:
[0049]1、胀形冲压件;
[0050]2、负压吸附凹陷;
[0051]3、脱件压料体;
[0052]4、胀形凸模;
[0053]5、脱件顶杆;
[0054]6、弹顶销;
[0055]7、胀形冲压件成型位置;
[0056]8、胀形冲压件法兰边;
[0057]9、弹顶销顶出后顶点位置;
[0058]10、弹顶销压缩后顶点位置;
[0059]H、脱件顶出高度;
[0060]H1、优化的脱件顶出高度;
[0061]h、弹顶销外露工作部分高度;
[0062]d、弹顶销外露工作部分直径;
[0063]C、胀形立壁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6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生产胀形冲压件的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稳定胀形整体刚性状态,如果刚性合理执行步骤二;步骤二、选择合理的位置增加合理的弹顶销;步骤三、使用成形件进行胀形冲压件脱模,如果能够脱模执行步骤四,如果不能脱模,弹顶销的顶出工作部分的直径由3mm、4mm、5mm、6mm、8mm,逐级进行增加,直至能够脱模;步骤四、以16次/分生产频次出件验证胀形冲压件表面质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生产胀形冲压件的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的具体方法如下:11)板料成型位置锁定在理论设计位置;12)成型进料状态锁定在理论设计状态;13)成型圆角尺寸锁定在理论设计状态;14)判断通过步骤11)、12)、13)稳定的胀形整体的刚性状态是否合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生产胀形冲压件的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4)的具体方法如下:胀形成型后,由于16次/分生产频次产生的脱模负压,胀形冲压件能够产生凹陷缺陷,使用冲压件表面质量检查专用的打磨油石进行打磨确认,根据打磨后显现的凹陷位置确认10次/分生产频次生产时胀形冲压件未产生凹陷缺陷的对应位置进行胀形刚性确认,并在采用2公斤力的施压状态下,按压区域不产生凹陷判断为刚性合理。在2公斤力的施压状态下,按压区域产生凹陷,代表刚性不足,需要调整成型进料状态,将成型进料线位置移动到CAE分析中的理论进料线外侧,以此达到少进料的目的,从而使内部板料成型减薄趋势加大,得到适当的成型极限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生产胀形冲压件的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的具体方法如下:21)设置胀形模具凸模型面上理论修边线位置;22)设置弹顶销距离修边线的位置为理论修边线外侧10mm位置;23)设置增加弹顶销的对称位置;24)设置增加弹顶销之间的间距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锋苏传义王力刘海东翟金石牛晟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