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酞菁蓝B的酸煮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5035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酞菁蓝B的酸煮罐,属于颜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酸煮罐釜体;其特征在于:酸煮腔室的一侧设置有回流管进口,酸煮腔室的底部设置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布气管;第一布液管的另一端穿设隔板与第一吸收腔室相通,酸煮腔室的顶部设置有延伸至外界的第一导气管;酸煮罐釜体的外侧设置有将酸煮腔室、第一吸收腔室和第二吸收腔室相通的恒压通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气和固液相的双回流的方式,避免高温的机械搅拌促进酸气产生,同时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溶液对酸气的吸收;酸煮罐釜体的外侧设置有将酸煮腔室、第一吸收腔室和第二吸收腔室相通的恒压通气管能够使各个腔室内压平衡和酸气平衡。气管能够使各个腔室内压平衡和酸气平衡。气管能够使各个腔室内压平衡和酸气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酞菁蓝B的酸煮罐


[0001]本技术属于颜料生产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生产酞菁蓝B的酸煮罐。

技术介绍

[0002]酞菁蓝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将A料和B料搅拌混合2~3h,即得酞菁蓝产品,混合物中A料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40%~80%;所述A料是由β型酞菁蓝依次经过酸煮、压滤洗涤、碱煮、压滤洗涤、压榨、真空静置、干燥破碎、分级筛选后得到,所述B料是由α型酞菁蓝依次经过稀释、压滤洗涤、碱煮、压滤洗涤、压榨、真空静置、干燥破碎、分级筛选后得到;
[0003]但是现有的酸煮罐均采用机械搅拌的形式,高温条件下更加加剧了酸气的产生,酸气外溢会严重影响环境、腐蚀设备且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产酞菁蓝B的酸煮罐;
[0005]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酸煮罐均采用机械搅拌的形式,高温条件下更加加剧了酸气的产生,酸气外溢会严重影响环境、腐蚀设备且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影响。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具体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生产酞菁蓝B的酸煮罐,包括酸煮罐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酸煮罐釜体设置有通过隔板隔离设置的三个腔室:酸煮腔室、第一吸收腔室和第二吸收腔室,
[0007]所述酸煮腔室的一侧设置有回流管进口,酸煮腔室的底部设置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布气管;酸煮腔室的上部设置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布液管,第一布液管的另一端穿设隔板与第一吸收腔室相通,酸煮腔室的顶部设置有延伸至外界的第一导气管;
[0008]所述第一吸收腔室的上部设置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布液管,第二布液管的另一端穿设隔板与第二吸收腔室相通,第一吸收腔室的顶部设置有延伸至外界的第二导气管;
[0009]所述第二吸收腔室的上部设置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主布液管,所述回流管进口通过第一U型管、酸泵和管道与主布液管相连;
[0010]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相连并连接防酸抽气泵,防酸抽气泵通过第二U型管与布气管相连。
[0011]进一步的,所述酸煮罐釜体的外侧设置有将酸煮腔室、第一吸收腔室和第二吸收腔室相通的恒压通气管。
[0012]进一步的,所述酸煮腔室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加热的夹套。
[0013]进一步的,所述酸煮罐釜体的顶部设置进料口和排空阀。
[0014]进一步的,所述布气管均匀开设有导气的气孔。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布液管均匀开设有喷液的出液孔。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布液管均匀开设有喷液的出液孔。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结构采用了气和固液相的双回流的方式,不但保证反应的正常运行,避免高温的机械搅拌促进酸气产生,同时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溶液对酸气的吸收;
[0019]酸煮罐釜体的外侧设置有将酸煮腔室、第一吸收腔室和第二吸收腔室相通的恒压通气管能够使各个腔室内压平衡和酸气平衡;
[0020]U型管的设置可以保持一定的液位,避免酸煮腔室的盐酸水溶液因停机导致酸水外漏,产生事故。
附图说明:
[0021]附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中:
[0022]1.排空阀;2.进料口;3.主布液管;4.第二吸收腔室;5.第一吸收腔室;6.酸煮腔室;7.夹套;8.恒压通气管;9.第一U型管;10.酸泵;11.第二导气管;12.第二布液管;13.第一导气管;14.第一布液管;15.布气管;16.回流管进口;17.第二U型管;18.防酸抽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在对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后”、“左下”、“右上”、“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4]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生产酞菁蓝B的酸煮罐,包括酸煮罐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酸煮罐釜体设置有通过隔板隔离设置的三个腔室:酸煮腔室6、第一吸收腔室5和第二吸收腔室4,
[0025]所述酸煮腔室6的一侧设置有回流管进口16;底部设置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布气管15;上部设置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布液管14,第一布液管14的另一端穿设隔板与第一吸收腔室5相通;顶部设置有延伸至外界的第一导气管13;
[0026]所述第一吸收腔室5的上部设置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布液管12,第二布液管12的另一端穿设隔板与第二吸收腔室4相通;顶部设置有延伸至外界的第二导气管11;
[0027]所述第二吸收腔室4的上部设置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主布液管3,所述回流管进口16通过第一U型管9、酸泵10和管道与主布液管3相连;第一导气管13和第二导气管11相连并连接防酸抽气泵18,防酸抽气泵18通过第二U型管17与布气管15相连。
[0028]进一步的,所述酸煮罐釜体的外侧设置有将酸煮腔室6、第一吸收腔室5和第二吸收腔室4相通的恒压通气管8。
[0029]进一步的,所述酸煮腔室6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加热的夹套7。
[0030]进一步的,所述酸煮罐釜体的顶部设置进料口2和排空阀1。
[0031]进一步的,所述布气管15均匀开设有导气的气孔。
[003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布液管12、第一布液管14和主布液管3均匀开设有喷液的出液
孔。
[003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生产酞菁蓝B的酸煮罐,具体工作时,
[0034]1.将β型酞菁蓝置于装载有浓度为10%~15%的盐酸的酸煮罐釜体内,保持温度为90~100℃,酸煮反应8~10h,此时会产生酸气,
[0035]此时开启作为内循环的酸泵10,β型酞菁蓝与盐酸的混悬液通过回流管进口16通过第一U型管9、酸泵10和管道与主布液管3相连,混悬液物料经主布液管3喷洒而出,能够吸收一部分酸气,
[003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第二布液管12、第一布液管14和主布液管3可以设置成具有滤孔的管型结构,为了很好避免堵塞,此处亦可以设置成喇叭状出口亦可,
[0037]值得强调的是酸煮罐釜体的外侧设置有将酸煮腔室6、第一吸收腔室5和第二吸收腔室4相通的恒压通气管8,恒压通气管8能够使各个腔室内压平衡和酸气平衡;
[0038]2.与此同时亦需要开启防酸抽气泵18,酸气经第一导气管13和第二导气管11能够将第一吸收腔室5和第二吸收腔室4内的酸气转移至酸煮腔室6的水溶液中进行进一步的吸收,U型管的设置可以保持一定的液位,避免酸煮腔室6的盐酸水溶液因停机导致酸水外漏,产生事故;
[0039]3.本结构采用了气和固液相的双回流的方式,不但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酞菁蓝B的酸煮罐,包括酸煮罐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酸煮罐釜体设置有通过隔板隔离设置的三个腔室:酸煮腔室(6)、第一吸收腔室(5)和第二吸收腔室(4),所述酸煮腔室(6)的一侧设置有回流管进口(16);底部设置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布气管(15);上部设置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布液管(14),第一布液管(14)的另一端穿设隔板与第一吸收腔室(5)相通;顶部设置有延伸至外界的第一导气管(13);所述第一吸收腔室(5)的上部设置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布液管(12),第二布液管(12)的另一端穿设隔板与第二吸收腔室(4)相通;顶部设置有延伸至外界的第二导气管(11);所述第二吸收腔室(4)的上部设置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主布液管(3),所述回流管进口(16)通过第一U型管(9)、酸泵(10)和管道与主布液管(3)相连;第一导气管(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栋良于秀平范文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世纪连泓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