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承重格构柱预制柱,包括柱体、预埋在柱体中的多条纵向受力钢筋和多条绑扎在纵向受力钢筋上的箍筋,纵向受力钢筋沿柱体的侧边分布,纵向受力钢筋的两端分别从柱体的两端穿出,在柱体的一端设置有格构柱,格构柱包括至少两根型钢和多块缀板,每根型钢之间通过若干条缀板连接,且缀板沿着型钢的高度方向均匀地布置,缀板与型钢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型钢的一端锚入柱体的内部,使格构柱与柱体固定连接;纵向受力钢筋的下端延伸至与格构柱的下端平行,预制柱的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向柱内部弯折以避让下柱伸出楼面的钢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的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结构相比,简化了施工流程,节约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施工效率。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承重格构柱预制柱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自承重格构柱预制柱。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住房建造技术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设周期长、材料消耗多、工地污染严重且工人劳动强度大,这一系列状况已不能满足我国对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因为具有高效的工业化生产、集约和快速的施工流程、以及绿色环保的施工过程等特点,所以广泛应用到各类建筑工程当中。
[0003]现阶段,在整体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上下柱之间的连接主要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需完成梁与节点处下柱之间的浇筑连接,等待节点混凝土达到初始强度后,再通过灌浆套筒连接上下柱的钢筋。上述工艺存在以下缺陷:套筒与钢筋的安装和连接有严格的精度要求,增加了施工难度;无法检测套筒内钢筋与灌浆料的锚固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承重格构柱预制柱,能够简化施工流程,节约构件安装时间,降低施工难度,以及能够对钢筋与混凝土的锚固质量进行检测。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1.一种自承重格构柱预制柱,包括柱体、预埋在柱体中的多条纵向受力钢筋和多条绑扎在纵向受力钢筋上的箍筋,纵向受力钢筋沿柱体的侧边分布,纵向受力钢筋的两端分别从柱体的两端穿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柱体的一端设置有格构柱,所述格构柱包括至少两根型钢和多块缀板,每根所述型钢之间通过若干条所述缀板连接,且所述缀板沿着所述型钢的高度方向均匀地布置,所述缀板与所述型钢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型钢的一端延伸入柱体的内部,并通过将所述型钢延伸入柱体内的一段预埋在柱体内,使得所述格构柱与所述柱体固定连接;所述纵向受力钢筋与所述格构柱同侧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格构柱远离柱体的一端平行,所述纵向受力钢筋在位于所述柱体远离格构柱的一端端部处分别向柱体内部弯折,使得所述纵向受力钢筋从所述柱体远离格构柱的一端端部穿出的部分所围成的空间小于纵向受力钢筋从柱体的另一端端部穿出的部分所围成的空间。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格构柱为方形柱,包括四根型钢和多块缀板,四根所述型钢构成方形柱的四条高,四根所述型钢的一端预埋于柱体内,四根所述型钢的另一端的端部之间通过所述缀板连接,由所述缀板构成所述方形柱端面的四边,在所述格构柱上沿着所述型钢的高度方向均匀地布置若干所述缀板,所述缀板与所述型钢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格构柱为双肢柱,包括两根型钢和多块缀板,所述型钢为T型钢,两根所述型钢构成双肢柱的两条肢杆,两根所述型钢之间通过所述缀板连接形成工字形。
[0009]进一步地,上下两块对应的缀板的两端之间通过斜杆交叉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格构柱设置于所述柱体的端面中部,所述格构柱的型钢锚入柱体的长度为500mm。
[0011]进一步地,在所述柱体靠近所述格构柱的一端设置有用于灌注混凝土的入料通道,入料通道的入料口设置在所述柱体的侧面上,在柱体上位于所述格构柱所在一端的端面中部设有一个凹槽,所述入料通道的出料口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底面中部。
[0012]进一步地,在所述纵向受力钢筋突出于柱体的两端端头上均设置有锚头。
[0013]优选的,所述缀板为50mm*5mm的钢板,所述斜杆为钢筋或钢板。
[0014]优选的,所述型钢为钢筋或角钢。
[0015]优选的,所述缀板中最靠近所述格构柱外端的缀板的一端向外延伸设置,以提高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在柱体的一端设置钢格构柱,在上下柱连接施工时,由于纵向受力钢筋的从柱体的上端部穿出的部分所围成的空间大于纵向受力钢筋从柱体的下端部穿出的部分围成的空间,而柱本身的自重可通过钢格构柱支撑,随后对连接节点进行一次性浇筑即可完成上下柱的连接,与现有的采用钢筋套筒进行灌浆连接的结构相比,不仅显著地节省了安装套筒的时间,而且还解决了现有的套筒连接方法在连接时需要反复调整套筒与钢筋之间的安装位置确保安装精度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简化了施工流程,提高了施工效率。
[0018](2)本技术中,设置在柱体一端的钢格构柱既具有竖向支撑的强度与稳定性,又具有一定抗侧移刚度;在满足下预制柱的节点钢筋受力要求的前提下,同时作为节点施工安装时预制柱的临时支撑。
[0019](3)本技术的预制柱在工厂完成加工,并现场安装,当框架节点内钢筋完成安装后,即可整节点浇筑,便于检查钢筋与混凝土的锚固质量,其施工质量等同现浇混凝土建筑。
[0020](4)本技术的连接结构中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便于节点内纵向受力钢筋与梁的横向钢筋的安装,保证了节点的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预制柱的正立面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预制柱的侧立面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配筋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格构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图1中1
‑
1处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6是图1中2
‑
2处的剖面示意图;
[0027]图7是图1中3
‑
3处的剖面示意图;
[002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预制柱的正立面示意图;
[0029]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预制柱的侧立面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配筋示意图;
[0031]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格构柱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2是图8中4
‑
4处的剖面示意图;
[0033]图13是图8中5
‑
5处的剖面示意图;
[0034]图14是图8中6
‑
6处的剖面示意图。
[0035]图中:1
‑
柱体,2
‑
箍筋,3
‑
纵向受力钢筋,4
‑
锚头,5
‑
格构柱,51
‑
型钢,52
‑
缀板,53
‑
斜杆,6
‑
入料通道,7
‑
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7]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
14所示的一种自承重格构柱5预制柱,包括柱体1、预埋在柱体1中的多条纵向受力钢筋3和多条绑扎在纵向受力钢筋3上的箍筋2,纵向受力钢筋3沿柱体1的侧边分布,纵向受力钢筋3的两端分别从柱体1的两端穿出,在纵向受力钢筋3的两端端头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承重格构柱预制柱,包括柱体、预埋在柱体中的多条纵向受力钢筋和多条绑扎在纵向受力钢筋上的箍筋,纵向受力钢筋沿柱体的侧边分布,纵向受力钢筋的两端分别从柱体的两端穿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柱体的一端设置有格构柱,所述格构柱包括至少两根型钢和多块缀板,每根所述型钢之间通过若干条所述缀板连接,且所述缀板沿着所述型钢的高度方向均匀地布置,所述缀板与所述型钢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型钢的一端延伸入柱体的内部,并通过将所述型钢延伸入柱体内的一段预埋在柱体内,使得所述格构柱与所述柱体固定连接;所述纵向受力钢筋与所述格构柱同侧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格构柱远离柱体的一端平行,所述纵向受力钢筋在位于所述柱体远离格构柱的一端端部处分别向柱体内部弯折,使得所述纵向受力钢筋从所述柱体远离格构柱的一端端部穿出的部分所围成的空间小于纵向受力钢筋从柱体的另一端端部穿出的部分所围成的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承重格构柱预制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柱为方形柱,包括四根型钢和多块缀板,四根所述型钢构成方形柱的四条高,四根所述型钢的一端预埋于柱体内,四根所述型钢的另一端的端部之间通过所述缀板连接,由所述缀板构成所述方形柱的端面的四边,在所述格构柱上沿着所述型钢的高度方向均匀地布置若干所述缀板,所述缀板与所述型钢之间通过焊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大燕,黄国理,李阳,冯云华,郑焕齐,
申请(专利权)人:曹大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