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SD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4563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VSD引流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VSD引流装置包括贴敷组件和管道组件,所述贴敷组件包括贴敷层和生物半透明膜,所述生物半透明膜包覆于所述贴敷层,且和所述贴敷层相互配合形成密闭腔室;所述管道组件包括引流管、注水管和供氧管,所述引流管、所述注水管和所述供氧管均设置于所述贴敷组件上,且和所述密闭腔室相互连通。该VSD引流装置通过采用生物半透明膜包覆于贴敷层使得贴敷组件结构简单,且具有一定的柔性,利于更换,同时,注水管和供氧管的设置能持续供水和供氧,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VSD引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VSD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负压引流是一种用VSD材料通过辅助材料连接负压吸引器进行负压吸引的技术,又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VSD引流技术具有很多特点:1、可控制的负压,促进血流量增长和蛋白合成,促进肉芽生长,加快创面愈合;2、生物半透膜的封闭,隔绝了创面与外环境接触的感染机会;3、全方位的引流,保证了能随时将创面的每一处的坏死组织和渗出液,及时排除体外;4、减少换药次数、减轻病人痛苦,减轻工作量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
[0003]但是,现有的VSD引流装置具有一些客观存在的缺点:
[0004]1)操作复杂、需要专科医师换药操作;2)换药时间长、耗材成本高;3)小伤口、特殊部位伤口(如骶尾部、颈部、腋窝)更换不方便,不适应;4)现有的VSD材料及装置、患者使用操作较复杂、患者必须住院才能使用,且社会老龄化加剧,慢性创面均居多,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不便。
[0005]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的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0006]不能持续供氧、供水,结构复杂、更换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SD引流装置,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其通过采用生物半透明膜包覆于贴敷层使得贴敷组件结构简单,且具有一定的柔性,利于更换,同时,注水管和供氧管的设置能持续供水和供氧,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0008]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VSD引流装置,其包括贴敷组件和管道组件,所述贴敷组件包括贴敷层和生物半透明膜,所述生物半透明膜包覆于所述贴敷层,且和所述贴敷层相互配合形成密闭腔室;所述管道组件包括引流管、注水管和供氧管,所述引流管、所述注水管和所述供氧管均设置于所述贴敷组件上,且和所述密闭腔室相互连通。
[0010]该VSD引流装置通过采用生物半透明膜包覆于贴敷层使得贴敷组件结构简单,且具有一定的柔性,利于更换,同时,注水管和供氧管的设置能持续供水和供氧,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包括外管部和内管部,所述外管部和所述内管部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内管部伸入于所述密闭腔室内,且和所述密闭腔室相互连通,所述外管部设置于所述生物半透明膜外侧。
[0012]一体成型工艺主要用在制造业上,意思就是一次加工就做成了某零件,不用做二
次及以上的加工,整个过程一道工序就完成了某个零件的制造。一体成型和非一体成型是两种不同制作工艺,被制造后的产品或零件是一个整体,没有任何连接,与非一体成型相比较质量更高,用的更长久。此处外管部和内管部一体成型,其连接处结构稳定性高。同时,将引流管插入于贴敷层内,也能提高引流效果,提高该VSD引流装置的使用效果。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管部的周向上设置有若干侧孔。
[0014]若干侧孔的设置可以使得引流液能从侧孔中流出,使其扩散至贴敷层的多个位置,从增强引流效果。同时,优选的,侧孔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侧孔均匀间隔的设置于内管的周向上,能使得各处的引流均匀,增强该VSD引流装置的使用效果。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管部中设置有单向活瓣,所述单向活瓣的开启方向与所述外管部的引流方向一致。
[0016]单向活瓣是指放置在外管部内的活瓣,允许气体和引流液体在吸引器负压时打开,停负压吸引时关闭,其能够防止返流、更好预防感染,保证引流效果。
[00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水管包括延伸管、渗入喷头和液体调节开关,所述延伸管和所述渗入喷头相互连通,所述液体调节开关设置于所述延伸管内,且和所述延伸管相互适配。
[0018]液压调节开关的设置可以调控液体输入的启停,从而保证药液或液态水的渗入;同时,将注水管氛围延伸管和渗入喷头,其可以保证液体输出端在密闭腔室内部,避免了液体溢出或四溅的现象的发生。
[00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渗入喷头为伞状结构,所述渗入喷头具有大端和小端,所述小端和所述延伸管相互连接,所述大端朝向所述密闭腔室,且所述大端上设置有多个开口。
[0020]将渗入喷头设置为伞状,大端朝向密闭腔室从而利于液体的渗入,避免出现药液或液态水的堵塞,提高注入效果。同时,大端上设置的开口类似于花洒结构,能将药液或液态水往不同方向喷射出。
[00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氧管其中部分伸入于所述密闭腔室内,且所述供氧管上设置有若干侧氧孔,所述供氧管通过所述侧氧孔和所述密闭腔室相互连通。
[00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VSD引流装置还包括弹性固定带,所述弹性固定带设置于所述贴敷组件上,且和所述贴敷组件相互配合形成密封环。
[0023]弹性固定带能够相互配合形成密封环,以将该VSD引流装置进行固定,该弹性固定带可以为具有弹力功能的布料、并具有重复使用功能的黏折弹力布带,以延长该弹性固定带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002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敷层为医用海绵和/或医用消毒纱布块。
[002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所述注水管和所述供氧管均为透明的医用硅胶管。
[0026]医用硅胶无毒无味,生理惰性,耐生物老化,对人体组织的反应很小,利于医疗使用。
[002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28]该VSD引流装置通过采用生物半透明膜包覆于贴敷层使得贴敷组件结构简单,且具有一定的柔性,利于更换,同时,注水管和供氧管的设置能持续供水和供氧,该结构设计
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VSD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VSD引流装置的剖视图;
[003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注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标:100

VSD引流装置;10

贴敷组件;101

贴敷层;102

生物半透明膜;103

密闭腔室;111

引流管;111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SD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贴敷组件和管道组件,所述贴敷组件包括贴敷层和生物半透明膜,所述生物半透明膜包覆于所述贴敷层,且和所述贴敷层相互配合形成密闭腔室;所述管道组件包括引流管、注水管和供氧管,所述引流管、所述注水管和所述供氧管均设置于所述贴敷组件上,且和所述密闭腔室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SD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包括外管部和内管部,所述外管部和所述内管部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内管部伸入于所述密闭腔室内,且和所述密闭腔室相互连通,所述外管部设置于所述生物半透明膜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VSD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部的周向上设置有若干侧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VSD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部中设置有单向活瓣,所述单向活瓣的开启方向与所述外管部的引流方向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VSD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管包括延伸管、渗入喷头和液体调节开关,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俊向运辉谢长辉胡明敏陈锐刘俊华李坤建韩玉鸿周印冉胜利冉文韬罗晓菊李瑞琼
申请(专利权)人:宣汉县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