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性流体混合搅拌的机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421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粘性流体混合搅拌的机械装置,包括安装单元、驱动单元、传动单元、执行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安装单元包括底座,其上设置有搅拌釜,底板上方设置顶板;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支架、电机以及输出轴;所述传动单元包括导轨滑块组件、切换轮系组件、混合轮系组件,所述导轨滑块组件设置在顶板上,所述切换轮系组件设置在所述驱动单元下方,所述混合轮系组件设置在所述顶板下方;所述执行单元设置在所述混合轮系组件下方,包括外部框式桨和内部转子。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内部转子的自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粘性流体混合搅拌的机械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机械设备
,特别是一种粘性流体混合搅拌的机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的发展,粘性流体的混合广泛应用于高分子化学、石油化工、生物工程、能源工程和食品工业等领域,但不同粘性流体在搅拌罐中呈现出不同的复杂流动情况,致使其搅拌问题仍是化工工业中的一大难题。
[0003]高粘度流体的搅拌与低粘度搅拌相比由于粘度高,动力消耗大,提高转速会导致能量消耗过大,使得桨叶等部件承受的应力超出本身的承受能力,损坏设备,甚至发生危险事故。除此之外,在制药与生物工程等领域,一些搅拌介质如纤维、蛋白质等高分子有机物本身适合较稳定的环境,并且对剪切敏感。若在搅拌此类物料时,转速过大,会破坏物质的分子结构,影响最终产物的质量,降低混合效率。
[0004]高粘度流体不仅包括粘度较高的牛顿流体,也包括具有假塑性质的微生物多糖,对剪切敏感的纤维、蛋白质、内含催化剂颗粒的浆状流体等性质复杂的流体。润滑脂具有高粘度、低雷诺数的特点,呈剪切稀化的流变特性,是一种典型的高粘度非牛顿流体。其在搅拌过程中基本处于层流或过渡流状态。以润滑脂生产为例,在其加工处理过程中需要加入添加剂,通常需要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同时保证分散质量,传统的搅拌方法是以单桨进行自转搅拌,这种方法对于以润滑脂为典型的高粘度非牛顿流体,容易出现转速低,循环能力不强,易出现死区等问题,因此传统的单桨搅拌已经满足不了其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粘性流体混合搅拌的机械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粘性流体混合搅拌的机械装置。
[0006]一种粘性流体混合搅拌的机械装置,包括安装单元、驱动单元、传动单元、执行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所述安装单元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左侧上设置有搅拌釜,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顶板;所述驱动单元放置于所述顶板的上方左侧,包括设置在所述顶板上的电机支架、与所述电机支架连接的电机、与所述电机连接的输出轴;所述传动单元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上、下两侧,包括与所述顶板顶面连接的导轨滑块组件、与所述电机支架连接的切换轮系组件、与所述顶板连接的第一传动轴、与所述顶板连接的第二传动轴、与所述顶板底面连接的混合轮系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的支撑旋转组件,所述支撑旋转组件设置在第一传动轴底部;所述执行单元设置于所述搅拌釜的内部,包括与所述支撑旋转组件连接的外部框式桨、与所述外部框式桨连接的内部转子;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顶板之间,包括与所述顶板底面连接的液压缸、与所述底座连接的电气柜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气柜正面板上的显示屏。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轮系组件包括与所述顶板连接的轮系箱体、所述轮系箱体中的齿圈、与所述齿圈螺栓连接的齿圈上过渡件、与所述齿圈螺栓连接的
齿圈下过渡件、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的第六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轴连接的第七齿轮、与所述齿圈啮合的第八齿轮、与所述齿圈啮合的第九齿轮、与所述齿圈啮合的第十齿轮,所述齿圈下过渡件与所述轮系箱体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七齿轮、所述齿圈组成的定轴轮系与所述第八齿轮、所述第九齿轮、所述第十齿轮、所述第六齿轮、所述齿圈组成的行星轮系呈上下两层分布。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齿圈的齿宽大于所述第七齿轮的齿宽,保证其在满足齿轮啮合强度要求的同时,与下层行星轮系不产生干涉。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八齿轮、所述第九齿轮、所述第十齿轮的齿宽均选取相同参数,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六齿轮周围以保证所述装置运转平稳。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轨滑块组件包括与所述电机支架第一下支撑板连接的齿条、与所述顶板连接的第一齿轮、与所述顶板连接的导轨、与所述电机支架第一下支撑板和第三下支撑板分别连接的滑块;所述导轨滑块组件两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用以限制所述驱动单元左右移动的范围;所述滑块设置多个,根据所述导轨的两倍数量来确定所述滑块的数量。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轮系组件包括与所述电机支架第二下支撑板和第四下支撑板分别连接的第一固定支座和第二固定支座、与所述第一固定支座和第二固定支座连接的齿轮卡槽、与所述输出轴连接的第二齿轮、与所述输出轴底部连接的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的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轴连接的第五齿轮、与所述顶板顶面连接的第一轴承座、与所述顶板顶面连接的第二轴承座、与所述顶板底面连接的第三轴承座、与所述顶板底面连接的第四轴承座。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部框式桨包括桨上支架、挡板和桨下支架,所述内部转子包括叶片和转轴;所述外部框式桨与所述内部转子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叶片设置多个,且螺旋均匀分布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内部转子个数为多个;所述外部框式桨的挡板与垂直方向夹角可调整。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叶片与所述转轴的轴向剖面具有一定的夹角以提高所述搅拌釜中粘性流体的单位搅拌循环量与有效搅拌体积。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单元亦可为双电机驱动。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齿轮、所述第八齿轮、所述第九齿轮、所述第十齿轮与所述齿圈相配合,形成最佳的自转

公转转速比,以达到提高搅拌效率,提升搅拌质量的目的。
[0016]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所述粘性流体混合搅拌的机械装置仅通过一个动力源驱动混合轮系带动由外部框式桨和内部转子构成的组合桨搅动,利用内部转子的自转

公转差速/同向

反向搅动能够极大地提升粘性流体的混合搅拌效率与分散质量,具有高效、高质量的效果;且内部转子自转与公转方向同异的改变产生的不同流型广泛适用于各种低中高粘性流体混合搅拌,具有普适性。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实施例1中粘性流体混合搅拌的机械装置的结构图。
[0019]图2为实施例1中粘性流体混合搅拌的机械装置的俯视图。
[0020]图3为实施例1中粘性流体混合搅拌的机械装置的半剖面图。
[0021]图4为实施例1中粘性流体混合搅拌的机械装置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5为实施例1中粘性流体混合搅拌的机械装置Ⅱ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6为实施例1中粘性流体混合搅拌的机械装置的局部透视图。
[0024]图7为实施例1中粘性流体混合搅拌的机械装置中混合轮系组件的结构图及全剖面图。
[0025]图8为实施例1中粘性流体混合搅拌的机械装置中第一传动轴的全剖面图。
[0026]图9为实施例1中粘性流体混合搅拌的机械装置中电机支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粘性流体混合搅拌的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单元(100),包括底座(101),所述底座(101)的左侧上设置有搅拌釜(102),所述底座(101)的上方设置有顶板(103);驱动单元(200),放置于所述顶板(103)的上方左侧,包括设置在所述顶板(103)上的电机支架(201)、与所述电机支架(201)连接的电机(202)、与所述电机(202)连接的输出轴(203);传动单元(300),设置于所述顶板(103)的上、下两侧,包括与所述顶板(103)顶面连接的导轨滑块组件(302)、与所述电机支架(201)连接的切换轮系组件(301)、与所述顶板(103)连接的第一传动轴(303)、与所述顶板(103)连接的第二传动轴(304)、与所述顶板(103)底面连接的混合轮系组件(305)以及与所述第一传动轴(303)连接的支撑旋转组件(306),所述支撑旋转组件(306)设置在第一传动轴(303)底部;执行单元(400),设置于所述搅拌釜(102)的内部,包括与所述支撑旋转组件(306)连接的外部框式桨(401)、与所述外部框式桨(401)连接的内部转子(402);以及,控制单元(500),设置于所述底座(101)和所述顶板(103)之间,包括与所述顶板(103)底面连接的液压缸(501)、与所述底座(101)连接的电气柜(503)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气柜(503)正面板上的显示屏(50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性流体混合搅拌的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轮系组件(305)包括与所述顶板(103)连接的轮系箱体(305f)、所述轮系箱体(305f)中的齿圈(305c)、与所述齿圈(305c)螺栓连接的齿圈上过渡件(305b)、与所述齿圈(305c)螺栓连接的齿圈下过渡件(305d)、与所述第一传动轴(303)连接的第六齿轮(305j)、与所述第二传动轴(304)连接的第七齿轮(305i)、与所述齿圈(305c)啮合的第八齿轮(305h)、与所述齿圈(305c)啮合的第九齿轮(305k)、与所述齿圈(305c)啮合的第十齿轮(305m),所述齿圈下过渡件(305d)与所述轮系箱体(305f)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七齿轮(305i)、所述齿圈(305c)组成的定轴轮系与所述第八齿轮(305h)、所述第九齿轮(305k)、所述第十齿轮(305m)、所述第六齿轮(305j)、所述齿圈(305c)组成的行星轮系呈上下两层分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性流体混合搅拌的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305c)的齿宽大于所述第七齿轮(305i)的齿宽,保证其在满足齿轮啮合强度要求的同时,与下层行星轮系不产生干涉。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粘性流体混合搅拌的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齿轮(305h)、所述第九齿轮(305k)、所述第十齿轮(305m)的齿宽均选取相同参数,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六齿轮(305j)...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善华周储朋任海栋陈惟惟卞达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钡镭新材料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