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泥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4036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煤泥水分离装置,包括浓缩单元、滤除单元和收集单元;浓缩单元包括:浓缩池,贯穿开设有出水口;杂质泵,其进水口通过进水管连通浓缩池出水口;滤除单元包括:集液池;支架,架设于集液池上方;第一电机,与支架固定连接;主动辊,与支架可转动连接,与第一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从动辊,与支架可转动连接;滤布,绕设主动辊与从动辊,杂质泵的出水口连接出水管,出水管架设于滤布上方;收集单元包括:刮泥板,与支架连接,并与滤布朝向集液池的一侧抵接;传送带,在刮泥板朝向集液池的一侧与支架连接;污泥池,设置于传送带的卸料端。过滤分离过程无需借助絮凝剂,过滤后无需对添加剂进行处理,降低过滤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泥水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选煤厂污水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煤泥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选煤厂在进行煤炭生产的时候,会对原矿进行选洗操作,洗煤后产生的煤泥水污水需要进行处理过滤后,才能进行排放,或者是循环使用,煤泥水中的煤粉非常稳定,即使长时间静放,也很难沉淀。
[0003]现有的煤泥水处理技术中,会在污水中加入大量的絮凝剂,将其中的煤粉颗粒吸附沉淀,但是这种处理方式成本较高,且在后续的固体残留物处理过程中,仍需花费大量的成本对混杂的添加剂进行处理,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煤泥水分离装置,借助浓缩单元盛放污水,并将污水引入滤除单元,借助滤除单元对污水进行过滤,借助收集单元收集滤除单元过滤后的煤泥,无需借助絮凝剂,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0005]本技术提供的煤泥水分离装置包括浓缩单元、滤除单元和收集单元;其中,
[0006]所述浓缩单元包括:浓缩池,所述浓缩池上贯穿开设有出水口;杂质泵,所述杂质泵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连通所述浓缩池的出水口;
[0007]所述滤除单元包括:集液池;支架,所述支架架设于所述集液池上方;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主动辊,所述主动辊与所述支架可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从动辊,所述从动辊与所述支架可转动连接;滤布,所述滤布绕设所述主动辊与所述从动辊,所述杂质泵的出水口连接出水管,所述出水管架设于所述滤布上方;
[0008]所述收集单元包括:刮泥板,所述刮泥板与所述支架连接,并与所述滤布朝向所述集液池的一侧抵接;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在所述刮泥板朝向所述集液池的一侧与所述支架连接;污泥池,所述污泥池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的卸料端。
[0009]可选地,所述浓缩单元还包括:锅炉;供热水管,所述供热水管的进水口连通所述锅炉的出水口,所述供热水管的出水口连通所述锅炉的进水口,所述供热水管穿设所述浓缩池与所述污泥池。
[0010]可选地,所述收集单元还包括:导热保护板,所述导热保护板设置于所述污泥池内,与所述污泥池的内壁连接,所述供热水管在所述导热保护板背向所述传送带的一侧穿设所述污泥池,并与所述导热保护板贴合设置。
[0011]可选地,所述浓缩单元还包括:残渣桶,所述残渣桶设置于所述浓缩池内,并在远离所述浓缩池的出水口的一侧与所述浓缩池的内壁抵接;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所述残渣桶的侧壁及所述浓缩池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滤除单元还包括:喷洒管,所述喷洒管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出水管
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喷洒管,所述喷洒管沿所述滤布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喷洒管上贯穿开设有多个喷洒口。
[0013]可选地,所述收集单元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架设于所述污泥池上方;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与所述安装架可转动连接,并延伸至所述污泥池内。
[0014]可选地,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安装架背向所述污泥池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安装架可转动连接;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并延伸至所述污泥池内;多个搅拌杆,多个所述搅拌杆与所述连接杆的周向固定连接。
[0015]可选地,所述浓缩单元还包括:太阳能集热管,所述太阳能集热管贯穿所述浓缩池。
[0016]可选地,所述浓缩池、所述集液池和所述污泥池的内壁均覆盖有防水层。
[0017]可选地,所述供热水管的外壁覆盖有防腐层。
[0018]本技术提供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采用本技术煤泥水分离装置,借助杂质泵将浓缩池内的污水引流并喷洒至滤布上,借助滤布过滤拦截煤泥,并借助刮泥板刮除滤布上拦截的煤泥,使其落至传送带上,最终输送至污泥池内,实现对煤泥水的过滤分离,整个过程无需借助絮凝剂,过滤后无需对添加剂进行处理,降低了过滤成本,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煤泥水分离装置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煤泥水分离装置的俯视图;
[0022]图3为图1所示煤泥水分离装置的浓缩池的剖视图;
[0023]图4为图1所示煤泥水分离装置的支架、滤布、传送带及刮泥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4]图5为图1所示煤泥水分离装置的喷洒管的剖视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浓缩单元;11:浓缩池;12:杂质泵;13:进水管;14:出水管;15:锅炉;16:供热水管;17:残渣桶;18:过滤网;19:太阳能集热管;2:滤除单元;21:集液池;22:支架;23:第一电机;24:主动辊;25:从动辊;26:滤布;27:喷洒管;28:喷洒口;3:收集单元;31:刮泥板;32:传送带;33:污泥池;34:导热保护板;35:安装架;36:搅拌组件;361:第二电机;362: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需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0028]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煤泥水分离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煤泥水分离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煤泥水分离装置的浓缩池的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
煤泥水分离装置的支架、滤布、传送带及刮泥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9]如图1

图4所示,所述煤泥水分离装置包括浓缩单元1、滤除单元2和收集单元3。
[0030]所述浓缩单元1包括浓缩池11和杂质泵12。所述浓缩池11上贯穿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杂质泵12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13连通所述浓缩池11的出水口
[0031]所述滤除单元2包括集液池21、支架22、第一电机23、主动辊24、从动辊25和滤布26。所述支架22架设于所述集液池21上方;所述第一电机23与所述支架22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辊24与所述支架22可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一电机2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辊25与所述支架22可转动连接;所述滤布26绕设所述主动辊24与所述从动辊25,所述杂质泵12的出水口连接出水管14,所述出水管14架设于所述滤布26上方。
[0032]所述收集单元3包括刮泥板31、传送带32和污泥池33。所述刮泥板31与所述支架22连接,并与所述滤26布朝向所述集液池21的一侧抵接;所述传送带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浓缩单元、滤除单元和收集单元;其中,所述浓缩单元包括:浓缩池,所述浓缩池上贯穿开设有出水口;杂质泵,所述杂质泵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连通所述浓缩池的出水口;所述滤除单元包括:集液池;支架,所述支架架设于所述集液池上方;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主动辊,所述主动辊与所述支架可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从动辊,所述从动辊与所述支架可转动连接;滤布,所述滤布绕设所述主动辊与所述从动辊,所述杂质泵的出水口连接出水管,所述出水管架设于所述滤布上方;所述收集单元包括:刮泥板,所述刮泥板与所述支架连接,并与所述滤布朝向所述集液池的一侧抵接;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在所述刮泥板朝向所述集液池的一侧与所述支架连接;污泥池,所述污泥池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的卸料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单元还包括:锅炉;供热水管,所述供热水管的进水口连通所述锅炉的出水口,所述供热水管的出水口连通所述锅炉的进水口,所述供热水管穿设所述浓缩池与所述污泥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单元还包括:导热保护板,所述导热保护板设置于所述污泥池内,与所述污泥池的内壁连接,所述供热水管在所述导热保护板背向所述传送带的一侧穿设所述污泥池,并与所述导热保护板贴合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煤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单元还包括:残渣桶,所述残渣桶设置于所述浓缩池内,并在远离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改亮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