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速箱回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3918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4
一种减速箱回油结构,包括箱体(1)、压盖(5),所述箱体(1)内底部具有油池(2),所述箱体(1)侧壁上水平设有轴孔(3),且轴孔(3)位于油池(2)的上方,所述压盖(5)中央设有环形凸台(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速箱回油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减速箱
,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速箱回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减速箱常选用轴承支撑轴类零件,通过压盖限定轴承位置。在使用过程中,减速箱内的蜗轮副、齿轮副旋转将润滑油甩入轴承,润滑油穿过轴承进入压盖与轴承之间的空腔内,当空腔内润滑油液面升高至输出、输入轴时,润滑油就会沿输入、输出轴向外溢出减速箱,造成减速箱内油池中的润滑油减少、油温度升高,进而导致蜗轮副、齿轮副磨损快,造成“咬死”现象,使产品的维护周期缩短、维护成本增加,且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减速箱回油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速箱回油结构,包括箱体、压盖,所述箱体内底部具有油池,所述箱体侧壁上水平设有轴孔,且轴孔位于油池的上方,所述压盖中央设有环形凸台,所述压盖套装于轴孔内并固定在箱体的侧壁上,且所述压盖与箱体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轴孔的底部沿轴向设有与油池连通的回油槽,所述环形凸台的底部制有凹槽,并使所述凹槽与回油槽连通形成回油通道。
[0005]所述回油槽倾斜设置,且其内端低于外端。
[0006]所述回油槽、凹槽均为V型凹槽。
[0007]所述回油槽、凹槽均为U型凹槽。
[000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
[0009]本技术通过在轴孔内设置回油槽、在压盖的环形凸台底部设置凹槽,并使回油槽与凹槽连通形成回油通道,使压盖与轴承之间的空腔内积存的润滑油通过回油通道回流到油池内,避免了润滑油沿旋转轴溢出,减少了润滑油不必要的损耗,延长了减速箱的维护周期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技术压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1

3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4]一种减速箱回油结构,包括箱体1、压盖5,所述箱体1内底部具有油池2,所述箱体1侧壁上水平设有轴孔3,且轴孔3位于油池 2的上方,所述压盖5中央设有环形凸台5

1,所述压盖5套装于轴孔3内并固定在箱体1的侧壁上,且所述压盖5与箱体1之间设有密封垫7;所
述轴孔3的底部沿轴向设有与油池2连通的回油槽4,所述环形凸台5

1的底部制有凹槽6,并使所述凹槽6与回油槽4连通形成回油通道。
[0015]为了保证回油顺畅,所述回油槽4倾斜设置,且其内端低于外端。
[0016]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回油槽4、凹槽6均为V型凹槽,或所述回油槽4、凹槽6均为U型凹槽。
[0017]优选的,所述回油槽4的槽宽为4mm,槽深为4mm。
[0018]使用时,轴孔3内安装有轴承8,且环形凸台5

1的端面压紧轴承8静圈,轴承8内安装有旋转轴9,且旋转轴9外端穿过压盖5延伸至箱体1外,并在旋转轴9与压盖5之间安装油毡密封圈。减速箱工作时,减速箱内的蜗轮副、齿轮副旋转将润滑油甩入轴承,润滑油穿过轴承进入压盖与轴承之间的空腔内,通过凹槽6与回油槽4连通形成回油通道回流到油池2内,避免了润滑油沿旋转轴9溢出,减少了润滑油不必要的损耗,延长了减速箱的维护周期和使用寿命。
[0019]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回油槽4、凹槽6采用任意形状的凹槽均可,且所述凹槽6也可以采用通孔替换。
[0020]上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以本技术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同变化,均应包括在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速箱回油结构,包括箱体(1)、压盖(5),所述箱体(1)内底部具有油池(2),所述箱体(1)侧壁上水平设有轴孔(3),且轴孔(3)位于油池(2)的上方,所述压盖(5)中央设有环形凸台(5

1),所述压盖(5)套装于轴孔(3)内并固定在箱体(1)的侧壁上,且所述压盖(5)与箱体(1)之间设有密封垫(7);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3)的底部沿轴向设有与油池(2)连通的回油槽(4),所述环形凸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永利李山贾伟周波李宏智袁建斌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长岭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