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接触式远程医护互动头面部4D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3894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接触式远程医护互动头面部4D成像装置,涉及成像技术领域。该一种无接触式远程医护互动头面部3D成像装置,包括壳体、立柱、3D结构光相机、颈部固定架、镜子、折角镜片、平面镜片和额头固定架,所述立柱设置在壳体中部,多个所述3D结构光相机设置在立柱外周,所述颈部固定架设置在壳体下部,所述镜子安装在立柱前侧上部,所述折角镜片安装在壳体后侧内壁,两个所述平面镜片安装在壳体左右两侧内壁。通过通过颈部固定架固定患者的颈部,使得下侧的3D结构光相机可以拍摄患者的下巴和颈部,通过反射原理和6台3D结构光相机同时连续工作,实现4D功能,通过网络远程数据传输,可以实现医生与患者的远程互动,不用患者与医生直接接触。生直接接触。生直接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接触式远程医护互动头面部4D成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像
,具体为一种无接触式远程医护互动头面部4D 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将一个人的头面部放在拍摄装置中,能够自动拍摄不同角度、不同光谱、不同时刻点的图像的装置,与相机、手机等相比,该类设备能提供可靠稳定的光源控制、头面部位置控制,能拍摄更高质量的照片,能提供多方面的影像数据采集,进而可以进行更加专业的指标分析。
[0003]头面部的测量发展很多年,从二维到三维,利用不同的光谱(UVA、平行偏振光、交叉偏振光、伍氏光、紫外光、蓝光等)拍摄不同的影像,进行分析表面特征、结构特征,给美容护肤、医学整形提供治疗前的严重程度评估、治疗后的疗效评估等量化测量评估功能;
[0004]特别强调的是在疫情期间,我们需要无接触式医疗,针对如面瘫、激光治疗等头面部手术后患者,我们需要一个全方位平布互动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接触式远程医护互动头面部 4D成像装置,解决了在疫情期间,缺乏全方位平布互动设备的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无接触式远程医护互动头面部3D成像装置,包括壳体、立柱、3D结构光相机、颈部固定架、镜子、折角镜片、平面镜片和额头固定架,所述立柱设置在壳体中部,多个所述3D结构光相机设置在立柱外周,所述颈部固定架设置在壳体下部,所述镜子安装在立柱前侧上部,所述折角镜片安装在壳体后侧内壁,两个所述平面镜片安装在壳体左右两侧内壁。
[0007]优选的,所述壳体下部设置有支座。
[0008]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顶壁设置有灯具。
[0009]优选的,所述额头固定架设置在壳体内顶壁前侧。
[0010]优选的,所述颈部固定架外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设置有橡胶垫。
[0011]优选的,所述立柱中部外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五个3D结构光相机,所述立柱前侧下部设置有一个3D结构光相机,中部所述3D结构光相机与两个平面镜片和折角镜片的中轴线在同一水平面。
[0012]优选的,所述镜子前侧镜面中部设置有竖向中轴线。
[0013]工作原理:首先患者先将额头抵向额头固定架,然后将颈部靠近颈部固定架,患者能够看到镜子,将鼻子能与镜子里的竖向中轴线进行对齐,从而矫正头部的姿势,接着通过两个平面镜片和一个折角镜片对人脸进行反射,通过反射原理,6台3D结构光相机同时工作,拍摄人脸的个角度,然后将数据上传至电脑端,接着利用3D建模技术实现人脸的面部的识别,结合光学反射成像的3D结构光全脸成像装置,通过6台3D结构光相机同时连续工作,
实现4D功能,然后在不同模式下,通过不同光谱反应皮肤问题的深度分析,通过网络远程数据传输,可以实现医生与患者的远程互动,不用患者与医生直接接触。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接触式远程医护互动头面部4D成像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颈部固定架固定患者的颈部,使得下侧的3D结构光相机可以拍摄患者的下巴和颈部,通过反射原理,6台3D结构光相机同时工作,拍摄人脸的各个角度,然后将数据上传至电脑端,接着利用3D建模技术实现人脸的面部的识别,结合光学反射成像的3D结构光全脸成像装置,通过6台3D 结构光相机同时连续工作,实现4D功能,通过网络远程数据传输,可以实现医生与患者的远程互动,不用患者与医生直接接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灯具安装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示意图。
[0020]其中,1、壳体;2、立柱;3、3D结构光相机;4、颈部固定架;5、支座; 6、镜子;7、折角镜片;8、平面镜片;9、额头固定架;10、灯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
[0023]如图1

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无接触式远程医护互动头面部4D 成像装置,包括壳体1、立柱2、3D结构光相机3、颈部固定架4、镜子6、折角镜片7、平面镜片8和额头固定架9,立柱2设置在壳体1中部,多个3D 结构光相机3设置在立柱2外周,颈部固定架4设置在壳体1下部,镜子6 安装在立柱2前侧上部,折角镜片7安装在壳体1后侧内壁,两个平面镜片8 安装在壳体1左右两侧内壁,该装置可以应用皮肤科、护肤美容、整形外科、颅颌面外科等医疗护理服务场景,并拥有两种模式,在睁眼模式,白光下,拍摄瞬时的2D、3D图像,提醒做一个表情,拍摄连续的3D图像;能够进行瞬时状态分析和连续状态变化分析,在闭眼模式,多光谱(光源包括但不限于LED光、平行偏振光、交叉偏振光、伍氏光、紫外光、近红外、蓝光等不同的光谱),拍摄瞬时的2D、3D图像能够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光谱反应皮肤问题的深度分析,综上所述,首先患者先将额头抵向额头固定架4,然后将颈部靠近颈部固定架4,患者能够看到镜子6,将鼻子能与镜子6里的竖向中轴线进行对齐,从而矫正头部的姿势,接着通过两个平面镜片8和一个折角镜片7对人脸进行反射,通过反射原理,6台3D结构光相机同时工作,拍摄人脸的个角度,然后将数据上传至电脑端,,接着利用3D建模技术实现人脸的面部的识别,结合光学反射成像的3D结构光全脸成像装置,通过6台3D结构光相机3同时连续工作,实现4D功能,然后在不同模式下,通过不同光谱反应皮肤问题的深度分析,通过网
络远程数据传输,可以实现医生与患者的远程互动,不用患者与医生直接接触。
[0024]壳体1下部设置有支座5,通过支座5可以稳定的将壳体1放置在桌面上,方便病人使用。
[0025]壳体1内顶壁设置有灯具10,灯具10为多种光源组成,包括但不止限于 LED灯、平行偏振光、交叉偏振光、伍式光、紫外光、红外光、蓝光等不同的光普,以拍摄不同光下的皮肤,使得3D结构光相机3可以拍摄毛孔、角质栓、黑头、皱纹、色斑、痤疮等不同皮肤问题。
[0026]额头固定架9设置在壳体1内顶壁前侧,颈部固定架4外侧设置有凹槽,凹槽内部设置有橡胶垫,患者先将额头抵向额头固定架9,然后将颈部靠近颈部固定架4,从而实现对患者头部的固定,并且颈部固定架4上的橡胶垫可以使得患者不会对颈部固定架4产生不适感,通过使用颈部固定架4,可以使得下侧的3D结构光相机3可以拍摄患者的下巴和颈部,从而实现整个头部的建模,通过额头和脖子三点定位,可以拍摄到下巴和脖子,避免仰头或低头、避免偏左或偏右,相对规范。
[0027]立柱2中部外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五个3D结构光相机3,立柱2前侧下部设置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接触式远程医护互动头面部4D成像装置,包括壳体(1)、立柱(2)、3D结构光相机(3)、颈部固定架(4)、镜子(6)、折角镜片(7)、平面镜片(8)和额头固定架(9),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设置在壳体(1)中部,多个所述3D结构光相机(3)设置在立柱(2)外周,所述颈部固定架(4)设置在壳体(1)下部,所述镜子(6)安装在立柱(2)前侧上部,所述折角镜片(7)安装在壳体(1)后侧内壁,两个所述平面镜片(8)安装在壳体(1)左右两侧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接触式远程医护互动头面部4D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下部设置有支座(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接触式远程医护互动头面部4D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顶壁设置有灯具(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维民陈德洋向甲芳李奕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麦色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