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屏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379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发热屏风,发热屏风包括屏心、框架和电源线,屏心包括第一封装膜、覆盖在第一封装膜表面的电热转换层、分别设置在电热转换层两侧的电极以及第二封装膜;其中,第一封装膜与第二封装膜密封连接以将电热转换层和电极封装在第一封装膜与第二封装膜之间,屏心用于在电极通电后进行发热;框架与屏心固定连接,其中,电极位于框架内;电源线设置在框架内部,电源线的一端与屏心的电极连接,电源线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热屏风自身进行发热取暖,提高室内温度,取代了暖气设备,从而增加屏风的功能性。从而增加屏风的功能性。从而增加屏风的功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热屏风


[0001]本技术涉及
室内装饰屏风,尤其涉及一种发热屏风。

技术介绍

[0002]屏风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其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它与古典家具相互辉映,相得益彰,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宁静之美。屏风的制作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立式屏风和折叠式屏风等,其多数通过由两个以上可以折叠或推拉的屏风框架铰接组成,并在屏风框架上嵌入装饰画作为屏心。
[0003]但是,普通的屏风功能单一,仅作为隔离和美化空间的作用,在天气寒冷的时候也需要添加取暖设备,这样,屏风反而占用了有限的空间,并阻断了暖空气的流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热屏风,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遇到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热屏风,包括:
[0006]屏心,所述屏心包括第一封装膜、覆盖在所述第一封装膜表面的电热转换层、分别设置在所述电热转换层两侧的电极以及第二封装膜;其中,所述第一封装膜与所述第二封装膜密封连接以将所述电热转换层和电极封装在所述第一封装膜与所述第二封装膜之间,所述屏心用于在电极通电后进行发热;
[0007]框架,所述屏心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上;
[0008]电源线,所述电源线设置在所述框架内部,所述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屏心的电极连接,所述电源线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
[0009]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屏心为透明结构。
[0010]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发热屏风还包括饰面层,所述饰面层覆盖在所述屏心的表面上,所述饰面层用于保护所述屏心表面。
[0011]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屏风包括若干底座,一个所述框架对应一个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框架可拆卸连接,相邻所述框架铰接,且所有所述框架上的所述屏心的电极串联。
[0012]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内侧边缘设置有凹槽,所述屏心边缘延伸至所述凹槽内固定,以使所述屏心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电极位于所述凹槽内;或者,
[0013]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结构相同,所述屏心的边缘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且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胶合为一体结构;其中,所述电极位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
[0014]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滑动装置,以使所述底座可沿地面滑动
[0015]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热转换层包括镍铬合金、碳化硅、ZnOxS(1

x)、InOxS(1

x)、SnxIn(1

x)O、ZnxMg(1

x)O和ZnxAl(1

x)O中的一种。
[0016]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热转换层的厚度范围包括15nm~1000nm。
[0017]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屏心包括感温材料;其中,在低温时,所述感温材料为无色,当温度升高至一定值,所述感温材料从无色变为有色。
[0018]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发热屏风自身进行发热取暖,提高室内温度,取代了暖气设备,从而增加屏风的功能性。
[0019]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0020]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技术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
[0021]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发热屏风的正视图。
[0022]图2示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发热屏风的横向截面图。
[0023]图3示出本技术实施例另一种发热屏风的横向截面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100、屏心;
[0026]110、第一封装膜;120、电热转换层;130、电极;140、第二封装膜;
[0027]200、框架;
[0028]210、第一框架;220、第二框架;
[0029]300、饰面层;
[0030]400、电源线;
[0031]500、底座;501、滑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33]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热屏风,参见图1和图2所示,该发热屏风包括屏心100、框架200、和电源线400。
[0034]参见图2所示,屏心100包括第一封装膜110、覆盖在第一封装膜110表面的电热转换层120、分别设置在电热转换层120两侧的电极130以及第二封装膜140;其中,第一封装膜110与第二封装膜140密封连接以将电热转换层120和电极130封装在第一封装膜110与第二封装膜140之间,屏心100用于在电极130通电后进行发热。
[0035]框架200与屏心100固定连接,其中,电极130位于框架200内。
[0036]参见图2所示,电源线400设置在框架200内部,电源线的一端与屏心100的电极130
连接,电源线400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
[0037]本实施例发热屏风自身进行发热取暖,提高室内温度,取代了暖气设备,从而增加屏风的功能性。
[0038]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屏心100为透明结构。
[0039]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饰面层300覆盖在屏心100的表面上,饰面层300用于保护屏心100表面。
[0040]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发热屏风包括若干底座500,一个框架200对应一个底座500,底座500与框架200可拆卸连接,相邻框架200铰接,且所有框架200上的屏心100的电极130串联,这样可以扩大屏风的使用范围,也可以获得更多热量。
[0041]进一步地,底座500的底部设置有滑动装置501,以使底座500可沿地面滑动。
[0042]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框架200内侧边缘设置有凹槽,屏心100边缘延伸至凹槽内固定,以使屏心100与框架200固定连接,其中,电极130位于凹槽内。
[0043]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框架200包括第一框架210和第二框架220,第一框架210和第二框架220结构相同,屏心100的边缘固定在第一框架210和第二框架220之间,且第一框架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屏风,其特征在于,包括:屏心,所述屏心包括第一封装膜、覆盖在所述第一封装膜表面的电热转换层、分别设置在所述电热转换层两侧的电极以及第二封装膜;其中,所述第一封装膜与所述第二封装膜密封连接以将所述电热转换层和电极封装在所述第一封装膜与所述第二封装膜之间,所述屏心用于在电极通电后进行发热;框架,所述屏心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上;电源线,所述电源线设置在所述框架内部,所述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屏心的电极连接,所述电源线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心为透明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屏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饰面层,所述饰面层覆盖在所述屏心的表面上,所述饰面层用于保护所述屏心表面。4.如权利要求1要求所述的发热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屏风包括若干底座,一个所述框架对应一个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框架可拆卸连接,相邻所述框架铰接,且所有所述框架上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武杨敏
申请(专利权)人:光之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