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3775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运输极片的穿带装置,包括:烘箱;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烘箱内部,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相对的表面上分别开设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穿带组件,沿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经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内,且穿带组件与极片连接,以在烘箱内部输送极片。本申请通过穿带组件带动极片在烘箱内部移动,对极片起到穿带作用,避免极片在烘箱内部发生断带。此外,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相对的表面上分别开设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使得穿带组件能够沿第一方向插入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内,从而能够减少穿带装置在烘箱内部沿高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使极片的穿带更加顺利。使极片的穿带更加顺利。使极片的穿带更加顺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制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穿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池极片在涂布的过程中,需要将其放入烘箱进行烘干。为保证烘干效果及生产效率,烘箱长度通常较长,且烘箱内设置多个导辊,因此使得涂布过程中极片位于烘箱中的部分较多,导致极片在烘箱内部断带的几率增大。
[0003]而当极片在烘箱内部断带,由于烘箱长度较长,只能打开烘箱侧门并人工将断裂的极片拉出烘箱进行连接。在此过程中,由于极片部分被拉出烘箱,将导致施力方向偏离极片在烘箱内的移动方向,导致极片错位甚至二次断带。此外,人工从侧面进行连接的方式也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极片涂布过程中发生断带不便于处理的问题,提供一种穿带装置。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运输极片的穿带装置,包括烘箱、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以及穿带组件。其中,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烘箱内部,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相对的表面上分别开设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穿带组件沿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经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内,且穿带组件与极片连接,以在烘箱内部输送极片。
[0006]穿带组件能够固定极片,并带动极片沿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移动,从而能够实现烘箱内部极片的自动穿带,以便于极片发生断带时能够便于接带。此外,穿带组件沿第一方向插入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中,能够在高度方向上减少占用空间,从而能够提高烘箱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穿带组件包括穿带杆及两组移动组件,穿带杆与极片连接,两组移动组件分别设置在穿带杆沿第一方向的两端,每组移动组件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内。
[0008]穿带杆与极片固定连接,两组移动组件分别位于穿带杆两端并同步在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内移动,从而能够使穿带杆两端受力更加均匀,从而使极片在移动过程中的受力更加均匀,有效避免断带。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轨上开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引导槽,第二导轨上开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引导槽,两组移动组件分别可移动地容置于第一引导槽与第二引导槽内;其中,第二方向为极片的输送方向,且与第一方向相交。
[0010]第一引导槽及第二引导槽能够将两组移动组件分别限位于其中,从而使两组移动组件的移动更加稳定。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组件包括连接部、第一滑轮以及浮动部。其中,连接部与穿
带杆连接,第一滑轮设置于连接部上。浮动部设置于连接部背离穿带杆的一侧,浮动部背离连接部的一侧与第一引导槽或第二引导槽抵接,以浮动调节穿带组件沿第一方向的尺寸。
[0012]通过浮动部灵活调节穿带组件与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能够有效避免连接部与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之间发生碰撞而导致穿带杆出现卡顿问题,使穿带杆的移动更加顺畅。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浮动部包括安装架及弹性件。其中,安装架与连接部间隔设置。弹性件连接于安装架与连接部之间,用于浮动调节穿带组件沿第一方向的尺寸。
[0014]通过弹性件对穿带组件与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进行调节,能够使调节过程更加灵敏,提高调节精度。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浮动部包括第二滑轮,第二滑轮转动连接于安装架上,且沿第一方向与连接部间隔设置。第二滑轮能够将安装架与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使移动组件在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内的移动更加顺畅。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滑轮沿第一方向凸出于第一滑轮。当移动组件容置于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内时,能够确保第二滑轮首先与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的内壁相接触,从而确保弹性件能够有效调节穿带组件与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均为非金属导轨;和/或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为非金属滑轮。采用非金属材质可以避免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在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内移动时产生金属颗粒,从而避免金属颗粒污染极片。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均包括顶壁、底壁、第一侧壁以及两条第二侧壁。其中,顶壁与底壁相对设置,第一侧壁连接于顶壁与底壁之间,两条第二侧壁分别由顶壁及底壁远离第一侧壁的边缘相向延伸并向靠近第一侧壁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中顶壁、底壁、第一侧壁以及两条第二侧壁分别围合形成第一引导槽与第二引导槽,第一侧壁被构造为与之对应的第一引导槽或第二引导槽的槽侧壁。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中两条第二侧壁之间分别构造形成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
[0019]由顶壁、底壁、第一侧壁以及两条第二侧壁相互围合形成的第一引导槽及第二引导槽能够将第一滑轮更好地限位于其中,从而确保移动组件在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内的稳定移动。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部分第一滑轮可移动地设置于顶壁及与之相邻的第二侧壁之间,另一部分第一滑轮可移动地设置于底壁及与之相邻的第二侧壁之间。由此,使得移动组件与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避免移动组件脱离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从而确保极片走带的稳定性。
[0021]上述穿带装置,通过穿带组件带动极片在烘箱内部移动,对极片起到穿带作用,避免极片在烘箱内部发生断带。此外,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相对的表面上分别开设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使得穿带组件能够沿第一方向插入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内,从而能够减少穿带装置在烘箱内部沿高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使极片的穿带更加顺利。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穿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穿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00、穿带装置;201、极片;10、第一导轨;20、第二导轨;30、穿带组件;11、第一开口;12、第一引导槽;13、顶壁;14、底壁;15、第一侧壁;16、第二侧壁;21、第二开口;22、第二引导槽;31、穿带杆;32、移动组件;321、连接部;322、第一滑轮;323、浮动部;3211、避让槽;3231、安装架;3232、弹性件;3233、第二滑轮;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带装置,用于运输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烘箱;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烘箱内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相对的表面上分别开设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以及穿带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经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及所述第二导轨内,且所述穿带组件与所述极片连接,以在所述烘箱内部输送所述极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带组件包括穿带杆及两组移动组件,所述穿带杆与所述极片连接,两组所述移动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穿带杆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每组所述移动组件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及所述第二导轨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上开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引导槽,所述第二导轨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引导槽,两组所述移动组件分别可移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引导槽与所述第二引导槽内;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极片的输送方向,且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连接部,与所述穿带杆连接;第一滑轮,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浮动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穿带杆的一侧,所述浮动部背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引导槽或所述第二引导槽抵接,以浮动调节所述穿带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部包括:安装架,与所述连接部间隔设置;弹性件,连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男宋浩华宋佳兴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