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式显微镜物镜及图像摄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3645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体式显微镜物镜及图像摄取装置,所述体式显微镜物镜包括:自物体侧方向到成像侧方向依次共轴设置的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折射力的第二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三透镜组;所述体式显微镜物镜需满足以下条件:0.20<|f*NA/D0|<1.50;0.20<|f/f1|<2.60;0.20<|f/f2|<1.50;0.02<|f/f3|<1.30;0.01<|f1/f3|<1.30;0.05<|f2/f3|<1.4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长工作距离、大数值孔径、高分辨率性能、色差小、镜片数量少和物镜光学系统总长度短的特点。学系统总长度短的特点。学系统总长度短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式显微镜物镜及图像摄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
,具体涉及一种体式显微镜物镜以及使用该物镜的装置,例如具备该物镜光学系统的显微镜以及搭载该物镜光学系统的图像摄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材料、生物行业的高速发展,观察各种立体样品的需求越来越多。通过使用体式显微镜观察法可达到观测要求。一般而言,由于用于观察立体样品需要长工作距离,要使显微镜上观察到更多细节,就需要更大的数值孔径。因此对体式显微镜物镜来说,轴上像差、倍率色差、场曲的补正比较难以控制,特别是当体式显微镜放大到最高倍数时,很容易出现色差,这时物镜的色差控制就体现的尤其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体式显微镜物镜及图像摄取装置,以解决长工作距离、分辨率性能低、色差大的问题,具有长工作距离、大数值孔径、高分辨率性能、色差小、镜片数量少、物镜光学系统总长度短的特点。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方面,一种体式显微镜物镜,包括:自物体侧方向到成像侧方向依次共轴设置的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折射力的第二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三透镜组;
[0006]所述体式显微镜物镜满足以下条件:
[0007]0.20<|f*NA/D0|<1.50;
[0008]0.20<|f/f1|<2.60;
[0009]0.20<|f/f2|<1.50;
[0010]0.02<|f/f3|<1.30;
[0011]0.01<|f1/f3|<1.30;
[0012]0.05<|f2/f3|<1.40;
[0013]其中,f为该体式显微镜物镜的焦点距离;NA为该体式显微镜物镜的物方数值孔径;D0为从物体侧到所述体式显微镜物镜最靠近物体的透镜面的光轴上的距离;f1为第一透镜组的焦点距离;f2为第二透镜组的焦点距离;f3为第三透镜组的焦点距离。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组最靠近物体侧,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折射力。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胶合透镜,具体地从物体侧方向到成像侧方向设置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其中,第二透镜具有负折射力,第三透镜具有正折射力。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胶合透镜,具体地从物体侧方向到成像侧方向设置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其中,第四透镜具有正折射力,第五透镜具有负折射力,第六透镜具有正折射力。
[0017]优选的,所述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0018]‑
1.00<f21/f2<1.40;
[0019]‑
1.50<f22/f2<1.00;
[0020]‑
1.20<f31/f3<1.20;
[0021]‑
1.20<f32/f3<1.20;
[0022]‑
1.10<f33/f3<1.30;
[0023]其中,f21为第二透镜的焦点距离;f22为第三透镜的焦点距离;f31为第四透镜的焦点距离;f32为第五透镜的焦点距离;f33为第六透镜的焦点距离。
[0024]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
[0025]N11≤1.80;
[0026]N21≤1.85;
[0027]N22≤1.65;
[0028]N31≤1.95;
[0029]N32≤1.90;
[0030]N33≤1.65;
[0031]其中,N11为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21为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2为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31为第四透镜的折射率;N32为第五透镜的折射率;N33为第六透镜的折射率。
[0032]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
[0033]V11≥30;
[0034]V21≥20;
[0035]V22≤95;
[0036]V31≥20;
[0037]V32≥25;
[0038]V33≤95;
[0039]其中,V11为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21为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22为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31为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32为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33为第六透镜的阿贝数。
[0040]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
[0041]0.71<T1/T2<0.91;
[0042]0.29<T1/T3<0.49;
[0043]0.15<T21/T2<0.40;
[0044]0.51<T22/T2<0.71;
[0045]0.17<T31/T3<0.37;
[0046]0.04<T32/T3<0.30;
[0047]0.15<T33/T3<0.45;
[0048]其中,T1为第一透镜组在光轴上的长度;T2为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的长度;T3为第三透镜组在光轴上的长度;T21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22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31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32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33为第六透镜在光
轴上的厚度。
[0049]优选的,所述的体式显微镜物镜,还包括:透镜主体座、第一隔圈、第二隔圈和压圈;以第一透镜朝向物体侧方向的面为承接面,将第一透镜放入透镜主体座中;以第一透镜朝向成像侧方向的面为承接面,将第一隔圈放入透镜主体座中;以第二透镜朝向物体侧方向的面为承接面放入透镜主体座中与第一隔圈接触,通过第一隔圈的厚度控制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间隔;
[0050]以第三透镜朝向成像侧方向的面为承接面将第二隔圈放入透镜主体座中;以第四透镜朝向物体侧方向的面为承接面放入透镜主体座中与第二隔圈接触,通过第二隔圈的厚度控制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的间隔;
[0051]以第六透镜朝向成像侧方向的面为承接面将压圈放入透镜主体座中。
[0052]另一方面,一种图像摄取装置,包括所述的体式显微镜物镜。
[005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54](1)本技术通过对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式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包括:自物体侧方向到成像侧方向依次共轴设置的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折射力的第二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三透镜组;所述体式显微镜物镜满足以下条件:0.20<|f*NA/D0|<1.50;0.20<|f/f1|<2.60;0.20<|f/f2|<1.50;0.02<|f/f3|<1.30;0.01<|f1/f3|<1.30;0.05<|f2/f3|<1.40;其中,f为该体式显微镜物镜的焦点距离;NA为该体式显微镜物镜的物方数值孔径;D0为从物体侧到所述体式显微镜物镜最靠近物体的透镜面的光轴上的距离;f1为第一透镜组的焦点距离;f2为第二透镜组的焦点距离;f3为第三透镜组的焦点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式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最靠近物体侧,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折射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式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胶合透镜,具体地从物体侧方向到成像侧方向设置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其中,第二透镜具有负折射力,第三透镜具有正折射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式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胶合透镜,具体地从物体侧方向到成像侧方向设置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其中,第四透镜具有正折射力,第五透镜具有负折射力,第六透镜具有正折射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体式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1.00<f21/f2<1.40;

1.50<f22/f2<1.00;

1.20<f31/f3<1.20;

1.20<f32/f3<1.20;

1.10<f33/f3<1.30;其中,f21为第二透镜的焦点距离;f22为第三透镜的焦点距离;f31为第四透镜的焦点距离;f32为第五透镜的焦点距离;f33为第六透镜的焦点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体式显微镜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N1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政林顺华刘坚盛
申请(专利权)人: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