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坐便助力装置,包括座圈、把手、传动组件和底座,所述座圈与坐便器的便盆开口适配,座圈两侧垂直设置把手,所述底座设置于坐便器两侧,底座呈框架结构,底座的前端间隔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座圈与底座之间设置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接杆、拉杆、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连接杆呈倾斜设置,连接杆的上端设置于座圈后侧,下端穿过第一通孔与底座转动连接,两侧连接杆之间设置第一齿轮,所述拉杆的上端位于扶手前方,下端穿过第二连接孔与底座转动连接,拉杆底部设置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便于老年人操作使用,充分利用杠杆原理,机械传动,无需插电,安全性高。安全性高。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坐便助力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助力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坐便助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现代人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上升,由此带来的社会变化有人口数量的增多,特别是老年人人口的增多。虽然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生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但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均在大幅减弱却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老年人的关节和腰椎部位,往往磨损较为严重,导致老年人行动缓慢,下蹲和起身困难等问题,老年人如厕需要依靠支撑物坐下和起身,往往无法安全如厕,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坐便助力装置,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坐便助力装置,包括座圈、把手、传动组件和底座,所述座圈与坐便器的便盆开口适配,座圈两侧垂直设置把手,所述底座设置于坐便器两侧,底座呈框架结构,底座的前端间隔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座圈与底座之间设置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接杆、拉杆、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连接杆呈倾斜设置,连接杆的上端设置于座圈后侧,下端穿过第一通孔与底座转动连接,两侧连接杆之间设置第一齿轮,所述拉杆的上端位于扶手前方,下端穿过第二连接孔与底座转动连接,拉杆底部设置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
[0006]通过将该坐便助力装置设置于坐便器上,辅助老年人无障碍如厕,利用杠杆原理,通过拉动拉杆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连接杆绕其下端转动,使座圈斜向上移动,辅助老年人完成起身动作,该助力装置采用机械传动,无需消耗电能,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
[0007]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与连接杆之间设置液压杆。由于部分老年人上肢力量不足,无法完全依靠拉动拉杆起身,液压杆提供辅助支撑,配合传动组件,使老年人可轻易的拉动拉杆,从而完成起身动作。
[0008]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和连接杆均设有环状卡槽,所述液压杆的顶端和底端均通过连接件与连接杆和底座连接,所述连接件采用U形结构,连接件的下部与环状卡槽卡合,连接件的上部设置平行连接耳,所述液压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连接耳通过螺栓连接。为了提升液压杆对连接杆的支撑作用,液压杆两端分别与连接杆和底座活动连接,使液压杆对连接杆的支撑力随连接杆的转动始终朝向连接杆,从而提供稳定的支撑力。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上间隔设置多个环状卡槽。为了使该坐便助力装置适合不同身高的老年人,设置多个环状卡槽,通过调节液压杆与连接杆的接触位置,调节座圈抬起的高度。
[0010]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前端设置踏板,所述踏板设置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上方,踏板的一侧与底座的前端转动连接,另一侧设置于两侧底座的上部。踏板抬高老年人如厕时大腿与身体的距离,从而促进肠道蠕动。
[0011]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底部与踏板的表面均设置防滑层。
[0012]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提供一种坐便助力装置,利用杠杆原理,通过拉杆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座圈向斜上方移动,辅助老年人如厕后起身,该装置采用机械传动,无需插电,节能环保,整体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
[0014]2.底座与连接杆之间设置液压杆,连接杆移动过程中液压杆辅助支撑,使得拉杆更容易拉动,方便上肢力量不足的老年人使用。
[0015]3.底座的前端设置踏板,踏板盖合与齿轮上方,提升坐便助力装置的美观,踏板与底座活动连接,增强坐便器两侧底座的稳定性,踏板抬高老年人的大腿与身体的距离,有助于肠道蠕动。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坐便助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设置液压杆的一种坐便助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杆设置多个环状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
‑
座圈;2
‑
扶手;31
‑
拉杆;32
‑
连接杆;33
‑
第一齿轮;34
‑
第二齿轮;4
‑
底座;5
‑
踏板;6
‑
液压杆;7
‑
连接件;8
‑
环状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参照图1,一种坐便助力装置,包括座圈1、扶手2、动力组件和底座4,座圈1与坐便器的便盆开口的形状和尺寸适配,座圈1两侧垂直设置扶手2,扶手2长度与座圈1长度适配,扶手2与座圈1优选一体化设置,底座4设置于坐便器底部两侧,呈框架结构,底座4与座圈1之间设置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包括连接杆32、拉杆31、第一齿轮33和第二齿轮34,连接杆32呈倾斜设置,连接杆32的上端与座圈1后侧连接,其下端设置于底座4的前端,底座4前端设有用于放置连接杆32和拉杆31的放置部,放置部包括用于穿过连接杆32和拉杆31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接杆32穿过第一通孔与底座4转动连接,(参照图3)两侧的连接杆32之间设置第一齿轮33,拉杆31的底部穿过第二通孔与底座4转动连接,两侧拉杆31之间设置第二齿轮34,第二齿轮34与第一齿轮33啮合,拉杆31的上部位于扶手2前方,便于老年人起身时伸手即可握住拉杆31上部,由于连接杆32倾斜设置且绕其底端转动,从而拉动拉杆31通过齿轮带动座圈1斜向上移动,辅助老年人起身。
[0024]参照图2,为了帮助上肢力量不足的老年人顺利起身,两侧底座4的后部与连接杆
32之间设置液压杆6,具体的,两侧底座4后部均设有环状卡槽8,环状卡槽8上套设有连接件7(参照图4),连接件7呈U形结构,其底部与环状卡槽8卡合,上部为平行设置的连接耳,连接耳对应设置通孔,液压杆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与连接耳适配的连接环,连接环伸入两侧连接耳之间并通过螺栓连接,由于液压杆6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连接环与连接件7活动连接,从而保证连接杆32转动时,液压杆6持续为连接杆32提供支撑力始终朝向连接杆32,为连接杆32提供持续稳定的支撑力。
[0025]为了方便不同身高的老年人使用,参照图5,连接杆32上间隔设置多个环状卡槽8,通过调节液压杆6设置于连接杆32的不同位置,使座圈1的抬起高度不同,从而满足不同身高的老年人的需要。
[0026]底座4前端活动连接踏板5,具体的,踏板5架设于坐便器两侧底座4的上方,踏板5的一侧与底座4前端转动连接,另一侧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坐便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圈、把手、传动组件和底座,所述座圈与坐便器的便盆开口适配,座圈两侧垂直设置把手,所述底座设置于坐便器两侧,底座呈框架结构,底座的前端间隔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座圈与底座之间设置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接杆、拉杆、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连接杆呈倾斜设置,连接杆的上端设置于座圈后侧,下端穿过第一通孔与底座转动连接,两侧连接杆之间设置第一齿轮,所述拉杆的上端位于扶手前方,下端穿过第二连接孔与底座转动连接,拉杆底部设置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便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连接杆之间设置液压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坐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王志全,张明,马佳莉,王宇杰,包永朋,任伯霖,王仁杰,朱旭涛,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城市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