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地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2831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结构,包括固定部、监测部、报警部和控制器;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板,其优点在于:通过固定部、收纳部和监测部配合工作,可实现监测结构的固定和基坑水平位移自动监测操作,有效避免利用全站仪进行检测时需要搬动全站仪和设置多个棱镜点的缺陷,不仅讲了工作人员的劳动负荷,而且可以有效的避免来回搬动全站仪进行监测所累积的误差,有效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报警部可在基坑水平位移超标时进行报警,便于建筑人员作出及时处理,保证后续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同时配合远程控制端进行工作,可实现对该监测结构的远程控制,功能更为全面化,便于产品的推广和使用。便于产品的推广和使用。便于产品的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土地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工程建设
,具体涉及一种软土地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然而基坑因为侧向土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相应的水平位移,为了保证后续施工的正常进行,经常需要对基坑的水平位移进行监测,现有的监测方式是通过在基坑支护上设定监测点,在监测点上设置棱镜,并配合基坑外的全站仪和基准点棱镜进行测算,进而实现基坑水平位移的监测,然而随着建筑业发展,建筑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基坑也变得越来越大,这就导致在进行检测时,需要搬动全站仪才能实现与棱镜点的通视,这不仅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负荷,而且会造成测量误差的累积,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软土地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软土地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结构,具有自动监测、更省力,监测结果更准确、功能更为多样化等优点,详见下文阐述。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软土地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结构,包括固定部、监测部、报警部和控制器;
[0006]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边缘设有均匀分布的连接孔,所述固定部上设有收纳部;
[0007]所述监测部位于收纳部的内部;
[0008]所述报警部固定在固定板上;
[0009]所述控制器固定在收纳部上,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外在电源的输出端。
[0010]作为优选,所述收纳部包括收纳座,所述收纳座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收纳座的内部设有收纳槽,保证收纳部的连接安装,为收纳部的正常使用奠定基础。
[0011]作为优选,所述监测部包括转动座,所述转动座和定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座的内部设有角度传感器,所述定轴固定在收纳槽的上端,所述转动座的下端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下端设有配重块,所述角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双向电连接,实现监测部的连接安装,保证监测部的正常工作。
[0012]作为优选,所述转动座的中部设有与定轴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定轴穿过安装孔,保证转动座的安装和转动,为转动座的角度测量奠定基础。
[0013]作为优选,所述报警部采用闪光灯或蜂鸣器,所述报警部的输入端电连接外在电源的输出端,实现报警部的安装,保证报警部的正常工作,为结构的后续报警奠定基础。
[0014]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器和远程控制端通过无线信号连接,实现控制器和远程控制
端之间的连接,为该监测结构的远程控制奠定基础。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通过固定部、收纳部和监测部配合工作,可实现监测结构的固定和基坑水平位移自动监测操作,有效避免利用全站仪进行检测时需要搬动全站仪和设置多个棱镜点的缺陷,不仅讲了工作人员的劳动负荷,而且可以有效的避免来回搬动全站仪进行监测所累积的误差,有效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0017]通过报警部可在基坑水平位移超标时进行报警,便于建筑人员作出及时处理,保证后续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同时配合远程控制端进行工作,可实现对该监测结构的远程控制,功能更为全面化,便于产品的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3]1、固定部;1a、固定板;1b、连接孔;2、收纳部;2a、收纳座;2b、收纳槽;3、监测部;3a、转动座;3b、连杆;3c、配重块;3d、定轴;3e、角度传感器;4、报警部;5、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5]参见图1

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软土地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结构,包括固定部1、监测部3、报警部4和控制器5;固定部1包括固定板1a,固定板1a的边缘设有均匀分布的连接孔1b,固定部1上设有收纳部2,收纳部2包括收纳座2a,收纳座2a和固定板1a固定连接,收纳座2a的内部设有收纳槽2b,保证收纳部2的连接安装,为收纳部2的正常使用奠定基础;监测部3位于收纳部2的内部,监测部3包括转动座3a,转动座3a和定轴3d转动连接,转动座3a的中部设有与定轴3d对应的安装孔,定轴3d穿过安装孔,保证转动座3a的安装和转动,为转动座3a的角度测量奠定基础,转动座3a的内部设有角度传感器3e,定轴3d固定在收纳槽2b的上端,转动座3a的下端连接有连杆3b,连杆3b的下端设有配重块3c,角度传感器3e和控制器5双向电连接,实现监测部3的连接安装,保证监测部3的正常工作;报警部4固定在固定板1a上,报警部4采用闪光灯或蜂鸣器,报警部4的输入端电连接外在电源的输出端,实现报警部4的安装,保证报警部4的正常工作,为结构的后续报警奠定基础;控制器5固定在收纳部2上,控制器5的输入端电连接外在电源的输出端,控制器5和远程控制端通过无线信号
连接,实现控制器5和远程控制端之间的连接,为该监测结构的远程控制奠定基础。
[002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的软土地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结构,通过连接孔1b和外部螺栓的配合使用,将该监测结构竖直的固定在基坑外侧的支护上,当基坑发生水平位移时,基坑外侧的支护发生倾斜,该监测装置相应的发生倾斜,而连杆3b和配重块3c在重力的作用下,继续保持竖直向下,此时转动座3a将会沿着定轴3d发生转动,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控制器5控制角度传感器3e工作,对转动座3a转动的角度信息进行检测,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器5,通过控制器5处理可得知基坑支护发生的倾斜角度,进而可计算出基坑水平位移的具体数值,完成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操作,当基坑水平位移超标时,通过控制器5控制报警部4工作进行报警工作,便于建筑工作者作出及时处理。
[0027]值得注意的是,控制器5控制角度传感器3e工作采用现有技术,控制器5控制报警部4工作采用现有技术;
[0028]本技术中的固定连接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
[0029]本实施例的软土地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0030]通过固定部1、收纳部2和监测部3配合工作,可实现监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土地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1)、监测部(3)、报警部(4)和控制器(5);所述固定部(1)包括固定板(1a),所述固定板(1a)的边缘设有均匀分布的连接孔(1b),所述固定部(1)上设有收纳部(2);所述监测部(3)位于收纳部(2)的内部;所述报警部(4)固定在固定板(1a)上;所述控制器(5)固定在收纳部(2)上,所述控制器(5)的输入端电连接外在电源的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软土地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2)包括收纳座(2a),所述收纳座(2a)和固定板(1a)固定连接,所述收纳座(2a)的内部设有收纳槽(2b)。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软土地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部(3)包括转动座(3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嘉霖乡宏杰何敬昌钟岸勤邹奇焱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城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