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2555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用于插置在雾化基质中,所述加热器包括:第一加热机构。及第二加热机构,所述第二加热机构与所述第一加热机构弯折连接且两者位于平行加热器轴向的不同平面内,且所述第二加热机构与所述第一加热机构形成串联电路。如此使得整个加热器呈三维立体状,从而可以在有限安装空间内提高加热器作为加热电阻的长度,进而提高加热器的电阻值。鉴于加热器的电阻值较大,在对加热器的加热温度进行调定的过程中,当加载在加热器上的电压值变化较小时,加热器的加热功率也将变化较小,从而容易调定与加热温度所对应的加热功率,最终提高加热温度的调节精度,即提高加热器对温度的控制精度。即提高加热器对温度的控制精度。即提高加热器对温度的控制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雾化
,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热器及包含该加热器的加热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加热雾化装置可以通过加热不燃烧的方式对雾化基质进行加热,从而使得雾化基质被雾化形成可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鉴于加热不燃烧的方式可以减少气溶胶中焦油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从而使得加热雾化装置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加热雾化装置通常采用加热器对雾化基质进行加热,但是,对于传统的加热器,通常存在难以对加热器的加热温度进行准确控制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加热器温度的控制精度。
[0004]一种加热器,用于插置在雾化基质中,所述加热器包括:
[0005]第一加热机构;及
[0006]第二加热机构,所述第二加热机构与所述第一加热机构弯折连接且两者位于平行加热器轴向的不同平面内,且所述第二加热机构与所述第一加热机构形成串联电路。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机构包括弯折连接而位于平行加热器轴向的不同平面内的第一加热组件和第二加热组件,所述第二加热机构包括第三加热组件,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形成串联电路,所述第二加热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三加热组件之间。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三加热组件三者分别所处的三个平面,任意两个平面之间所形成的夹角均相等。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三加热组件三者分别所处的三个平面,所述三个平面均相交于同一直线。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组件与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与所述第三加热组件焊接连接。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三加热组件三者均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之间,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沿所述加热器的轴向延伸且两者之间间隔形成有绝缘间隙;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的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的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的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三加热组件的第二电阻连接。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三者均为片状结构或柱状结构。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加热器插入雾化基质的方向,所述第三电阻的横截面尺寸减少。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两者均包括横截面尺寸均匀的细部和粗部,所述粗部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细部的横截面尺寸,所述细部连接在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粗部之间;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的第一电阻上的粗部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的第二电阻上的粗部连接,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的第二电阻上的粗部与所述第三加热组件的第二电阻上的粗部连接。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方案中的至少一项:
[0016]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在所述加热器轴向所占据的长度最小,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三加热组件两者在所述加热器轴向所占据的长度相等;
[0017]所述加热器具有绝缘间隙,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三加热组件环绕所述绝缘间隙设置。
[0018]一种加热雾化装置,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
[0019]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鉴于第二加热机构与第一加热机构弯折连接且两者位于平行加热器轴向的不同平面内,且第二加热机构与第一加热机构形成串联电路。如此使得整个加热器呈三维立体状,从而可以在有限安装空间内提高加热器作为加热电阻的长度,进而提高加热器的电阻值。鉴于加热器的电阻值较大,在对加热器的加热温度进行调定的过程中,当加载在加热器上的电压值变化较小时,加热器的加热功率也将变化较小,从而容易调定与加热温度所对应的加热功率,最终提高加热温度的调节精度,即提高加热器对温度的控制精度。同时立体状的加热器具有足够的抗弯强度和抵抗失稳破坏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个加热器的结构稳定性。在加热器插置于雾化基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防止加热器产生弯曲变形甚至折断,从而提高雾化基质与加热器之间装配的便捷性,也提高加热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加热器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所示加热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1所示加热器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1所示加热器中第一加热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1所示加热器中第二加热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8]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雾化装置用于对固态的雾化基质进行加热,从而雾化形成可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加热雾化装置括加热器10和电源,加热器10插置在雾化基质内部,电源与加热器10电性连接,当电源对加热器10供电时,加热器10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得雾化基质吸收加热器10的热量而雾化。加热器10包括第一加热机构100和第二加热机构200,第一加热机构100和第二加热机构200弯折连接而使两者位于不同的平面之内,且各个平面平行于加热器10的轴向,同时第一加热机构100和第二加热机构200之间形成串联电路。
[0029]参阅图1、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机构100包括第一加热组件110和第二加热组件120,第一加热组件110和第二加热组件120两者弯折连接且位于平行于加热器10轴向的不同平面之内,且第一加热组件110和第二加热组件120之间形成串联电路。第二加热机构200包括第三加热组件230,第二加热组件120连接在第一加热组件110和第三加热组件230之间。因此,第一加热组件110、第二加热组件120和第三加热组件230三者均位于不同的三个平面之内,任意两个平面之间所形成的夹角A均相等,且三个平面均能够延长以相交于同一直线。具体而言,将第一加热组件110所处的平面记为第一平面,第二加热组件120所处的平面记为第二平面,第三加热组件230所处的平面记为第三平面,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器,用于插置在雾化基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第一加热机构;及第二加热机构,所述第二加热机构与所述第一加热机构弯折连接且两者位于平行加热器轴向的不同平面内,且所述第二加热机构与所述第一加热机构形成串联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机构包括弯折连接而位于平行加热器轴向的不同平面内的第一加热组件和第二加热组件,所述第二加热机构包括第三加热组件,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形成串联电路,所述第二加热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三加热组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三加热组件三者分别所处的三个平面,任意两个平面之间所形成的夹角均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三加热组件三者分别所处的三个平面,所述三个平面均相交于同一直线。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与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与所述第三加热组件焊接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三加热组件三者均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之间,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才学杨扬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基克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