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能源发电及储能智慧管理设备和系统,包括新能源发电系统,双向逆变器,储能系统,信息监测模块,主控制台系统,所述双向逆变器包括双向的D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能源发电及储能智慧管理设备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能源发电及储能智慧管理设备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新能源发电、削峰填谷补能以及用电端的智慧电能管理,是实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其技术的应用和示范推广具有极大的市场应用前景和社会意义,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能源发电及储能智慧管理设备和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能源发电及储能智慧管理设备和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能源发电及储能智慧管理设备和系统,包括新能源发电系统,双向逆变器,储能系统,信息监测模块,主控制台系统,所述双向逆变器包括双向的DC
‑
DC,以及双向的DC
‑
AC变换,和电网或者储能装置之间进行能量传输。
[0005]优选的,对发电端输出的电能进行升压,然后转化为交流电输出到电网;对发电端输出的电能进行升压或者降压操作,然后转化为直流电存储到储能电池;对输出的电能进行处理,提高电能输出质量,其方式包括且不限于多次滤波处理消除谐波干扰、进行电压或者电流的移相操作提高有功功率因素、电压隔离提高安全用电等级;双向能量传输的效率大于94%。
[0006]优选的,可以通过主控制台的系统软件远程灵活配置其工作模式,实现上述双向逆变器的一项或者多项操作。
[0007]优选的,所述储能系统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分为电池管理模块,信息监测模块和保护电路,储能电池组三大模块。
[0008]优选的,电池管理模块1可以和电池管理模块2一直到电池管理模块N相互联网,实现多模块联合储能,管理参数和监测等级可以通过主控制台的系统软件远程灵活配置。
[0009]优选的,信息监测模块1可以和信息监测模块2,一直到信息监测模块N相互联网,通过主控制台的系统软件远程对过压、过流、温度、单个电芯的充放电次数、充放电时间参数进行监测;实施远程操作,包括且不限于过安全阈值后自动告警,紧急情况下自动切断电路,实现对单个或者多个模块进行工作模式设置,打开或者关闭;优选的,信息监测模块1通过信息接口连接监测和保护电路1、新型逆变器控制电路1、新能源发电系统控制电路1,实时获取和控制上述模块的功能参数;功能参数包括且不限于电压、电流、相位、温度、电池的电芯信息、外界环境信息;优选的,主控制台系统由分布式云数据平台,算法层,应用端软件三部分构成,主控制台系统通过无线网络采集发电和储能系统的各子模块参数和信息,形
成大数据信息;上述数据上传至分布式云数据平台,根据相应的需求调用算法层执行机器学习操作和参数调整自我迭代,最终实现AI智能分析和自主灵活配置。
[0010]优选的,分布式云数据平台拥有“云
‑
边
‑
端”高效协同计算机制,以满足能源管理应用的实时性要求;其具有模型压缩技术,降低模型对边端计算和存储资源的要求;算法层可灵活部署和执行分类算法,包括且不限于贝叶斯线性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深度神经网络,类脑神经网络;并且针对云端和边端的数据分布差异,可以实现云平台的迁移学习模型;优选的,应用软件可以自由部署在PC端、移动端或者VR端;该软件针对个人或者企业用户实现分布式管理和操作;获得授权的用户在应用端可以远程查询或者设置现场系统的工作模式,或者获得各类数据统计,实现远程一体化操作代替现场操作环节。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的能源发电及储能智慧管理设备和系统由一套主控制台系统,若干新能源发电系统、储能系统、以及双向逆变器等构成的发电及储能智慧管理系统,对能源发电的效率进行调节,可以实现对节点能源的输出峰值智能控制,并且通过储能系统实现削峰填谷补能,实现了能源发电的高效和高质量利用。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原理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双向逆变器的结构拓扑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主控器的网络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能源发电及储能智慧管理设备和系统,包括新能源发电系统,双向逆变器,储能系统,信息监测模块,主控制台系统,所述双向逆变器包括双向的DC
‑
DC,以及双向的DC
‑
AC变换,和电网或者储能装置之间进行能量传输。
[001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对发电端输出的电能进行升压,然后转化为交流电输出到电网;对发电端输出的电能进行升压或者降压操作,然后转化为直流电存储到储能电池;对输出的电能进行处理,提高电能输出质量,其方式包括且不限于多次滤波处理消除谐波干扰、进行电压或者电流的移相操作提高有功功率因素、电压隔离提高安全用电等级;双向能量传输的效率大于94%。
[0018]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可以通过主控制台的系统软件远程灵活配置其工作模式,实现上述双向逆变器的一项或者多项操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储能系统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分为电池管理模块,信息监测模块和保护电路,储能电池组三大模块;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电池管理模块1可以和电池管理模块2一直到电池管理模块N相互联网,实现多模块联合储能,管理参数和监测等级可以通过主控制台的系统软件远程灵活配置;本实施例中,
优选的,信息监测模块1可以和信息监测模块2,一直到信息监测模块N相互联网,通过主控制台的系统软件远程对过压、过流、温度、单个电芯的充放电次数、充放电时间参数进行监测;实施远程操作,包括且不限于过安全阈值后自动告警,紧急情况下自动切断电路,实现对单个或者多个模块进行工作模式设置,打开或者关闭;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信息监测模块1通过信息接口连接监测和保护电路1、新型逆变器控制电路1、新能源发电系统控制电路1,实时获取和控制上述模块的功能参数;功能参数包括且不限于电压、电流、相位、温度、电池的电芯信息、外界环境信息。
[0019]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主控制台系统由分布式云数据平台,算法层,应用端软件三部分构成,主控制台系统通过无线网络采集发电和储能系统的各子模块参数和信息,形成大数据信息;上述数据上传至分布式云数据平台,根据相应的需求调用算法层执行机器学习操作和参数调整自我迭代,最终实现AI智能分析和自主灵活配置;优选的,分布式云数据平台拥有“云
‑
边
‑
端”高效协同计算机制,以满足能源管理应用的实时性要求;其具有模型压缩技术,降低模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能源发电及储能智慧管理设备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能源发电系统,双向逆变器,储能系统,信息监测模块,主控制台系统,所述双向逆变器包括双向的DC
‑
DC,以及双向的DC
‑
AC变换,和电网或者储能装置之间进行能量传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对发电端输出的电能进行升压,然后转化为交流电输出到电网;对发电端输出的电能进行升压或者降压操作,然后转化为直流电存储到储能电池;对输出的电能进行处理,提高电能输出质量,其方式包括且不限于多次滤波处理消除谐波干扰、进行电压或者电流的移相操作提高有功功率因素、电压隔离提高安全用电等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可以通过主控制台的系统软件远程灵活配置其工作模式,实现权利要求2中的一项或者多项操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能源发电及储能智慧管理设备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分为电池管理模块,信息监测模块和保护电路,储能电池组三大模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电池管理模块1可以和电池管理模块2一直到电池管理模块N相互联网,实现多模块联合储能,管理参数和监测等级可以通过主控制台的系统软件远程灵活配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监测模块,其特征在于:信息监测模块1可以和信息监测模块2,一直到信息监测模块N相互联网,通过主控制台的系统软件远程对过压、过流、温度、单个电芯的充放电次数、充放电时间参数进行监测;实施远程操作,包括且不限于过安全阈值后自动告警,紧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景,
申请(专利权)人:怀化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