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207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1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运行第一制热模式,压缩机、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以及第四换热器连通且流通制冷剂,第一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器释放热量,第四换热器吸收热量,第一泵、第二换热部以及第三换热器连通且流通冷却液,第一换热部中的制冷剂与第二换热部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在第一制热模式下,空调箱中的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释放热量,第二换热器中流动的是制冷剂,第三换热器中流动的是冷却液,由于冷却液的温度受到制冷剂温度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当第二换热器处制热效果不稳定时,第三换热器也能较为稳定的释放热量,维持较好的制热效果,保持制热效果的稳定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管理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热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车辆(例如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统可以对乘客舱内环境温度、电池温度以及电机温度进行调节。
[0003]乘客舱有采暖需求时,位于空调箱内的室内冷凝器释放热量,室外换热器吸收大气环境的热量。当车辆等待红绿灯或者外界环境的风速变化较大时,室外换热器吸热不稳定,从而导致室内冷凝器的出风不稳定,乘客的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相关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效果较稳定的热管理系统。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一泵以及空调箱,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三换热器位于所述空调箱内,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不连通;
[0006]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第一制热模式,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以及所述第四换热器连通且流通制冷剂,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释放热量,所述第四换热器吸收热量,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换热部以及所述第三换热器连通且流通冷却液,所述第一换热部中的制冷剂与所述第二换热部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
[0007]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在第一制热模式下,空调箱中的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释放热量。第二换热器中流动的是制冷剂,第三换热器中流动的是冷却液,由于冷却液的温度受到制冷剂温度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当第二换热器处制热效果不稳定时,第三换热器也能较为稳定的释放热量,维持较好的制热效果,保持制热效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第一制热模式的示意图;
[0010]图3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第二制热模式的示意图;
[0011]图4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第三制热模式的示意图;
[0012]图5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第一制冷模式的示意图;
[0013]图6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第二制冷模式的示意图;
[0014]图7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第三制冷模式的示意图;
[0015]图8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第一制热除湿模式的示意图;
[0016]图9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第二制热除湿模式的示意图;
[0017]图10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化霜模式的示意图;
[0018]图11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第一散热模式的示意图;
[0019]图12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第二散热模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21]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022]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0024]根据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热管理系统的各个组件通过管路连接形成两大系统,分别是制冷剂系统和冷却液系统,制冷剂系统和冷却液系统相互隔离不连通。制冷剂系统中流通制冷剂,冷却液系统流通冷却液,制冷剂可以是R134A或二氧化碳或其它换热介质,冷却液可以是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或其他冷却介质。
[0025]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2和第七换热器6。第一换热器2包括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能够进行热交换,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均设置有流道,第一换热部21的流道和第二换热部22的流道相互隔离不连通。第七换热器6包括第三换热部61和第四换热部62,第三换热部61和第四换热部62能够进行热交换,第三换热部61和第四换热部62均设置有流道,第三换热部61的流道和第四换热部62的流道相互隔离不连通。第一换热器2和第七换热器6可以是板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平行流的液冷换热器或其他液冷换热器中的一种,第一换热器2和第七换热器6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26]其中,第一换热部21的流道和第三换热部61的流道连接于制冷剂系统,第二换热部22的流道和第四换热部62的流道连接于冷却液系统。制冷剂可以通过第一换热器2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制冷剂通过第七换热器6可以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
[0027]需要解释的是,这里的“第一换热部21的流道和第三换热部61的流道连接于制冷剂系统”指,制冷剂系统包括第一换热部21和第三换热部61,制冷剂系统中的制冷剂能够流
入以及流出第一换热部21的流道和第三换热部61的流道,第一换热部21的进出口和第三换热部61的进出口能通过管路与制冷剂系统中的其他部件连接,在热管理系统工作时通过管路连通后形成回路。同样的道理,第二换热部22的流道和第四换热部62的流道连接于冷却液系统,参考上述解释。
[0028]制冷剂系统包括:压缩机1、第一换热部21、第一节流装置3、第二节流装置4、第三节流装置5、第二换热器101、第四换热器104、第五换热器103、第三换热部61以及若干阀装置,上述部件与部件之间可以通过管路或阀件间接连接,也可以集成后为一体结构。
[0029]第一节流装置3具有导通、截止和节流的功能,第一节流装置3设置于第四换热器104的入口前,可选地,第一节流装置3靠近第四换热器104的入口设置。第二节流装置4具有截止和节流的功能,第二节流装置4设置于第五换热器103的入口前,可选地,第二节流装置4靠近第五换热器103的入口设置。第三节流装置5具有截止和节流的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一泵以及空调箱,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三换热器位于所述空调箱内,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不连通;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第一制热模式,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以及所述第四换热器连通且流通制冷剂,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释放热量,所述第四换热器吸收热量,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换热部以及所述第三换热器连通且流通冷却液,所述第一换热部中的制冷剂与所述第二换热部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装置以及第五换热器,所述第五换热器位于所述空调箱内;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第一制热除湿模式,在所述第一制热除湿模式下,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四换热器、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以及所述第五换热器连通且流通制冷剂,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释放热量,所述第四换热器和所述第五换热器吸收热量,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换热部以及所述第三换热器连通且流通冷却液,所述第一换热部中的制冷剂与所述第二换热部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五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的上风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第一制冷模式,在所述第一制冷模式下,所述压缩机、所述第四换热器、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以及所述第五换热器连通且流通制冷剂,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第四换热器释放热量,所述第五换热器吸收热量。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六换热器,所述第六换热器用于与大气环境热交换;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第一制冷模式,在所述第一制冷模式下,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第四换热器、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以及所述第五换热器连通且流通制冷剂,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四换热器释放热量,所述第五换热器吸收热量,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换热部以及所述第六换热器连通且流通冷却液,所述第一换热部中的制冷剂与所述第二换热部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流向切换装置、第二泵以及电机换热组件,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泵、第二换热部以及所述第三换热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泵、所述第六换热器以及所述电机换热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向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以及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流路的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流路的另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流路的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流路的另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流向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连
通;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和所述第一制热除湿模式下,所述第一流向切换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换热部以及所述第三换热器连通且流通一路冷却液,所述第二泵、所述电机换热组件以及所述第六换热器连通且流通另一路冷却液;在所述第一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流向切换装置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泵、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电机换热组件以及所述第六换热器连通且流通冷却液。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三节流装置、第七换热器、第三泵以及电池换热组件,所述第七换热器包括第三换热部和第四换热部,所述第三换热部与所述第四换热部不连通;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第二制冷模式,在所述第二制冷模式下,所述压缩机、所述第四换热器、所述第三节流装置以及所述第三换热部连通且流通制冷剂,所述第三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所述第四换热器释放热量,所述第三换热部吸收热量,所述第三泵、所述第四换热部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希龙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绿能新能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