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监测系统上的模板支架立杆轴力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1852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高支模监测技术领域的高支模监测系统上的模板支架立杆轴力监测装置,包括,把手,所述把手的顶部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顶部设置有顶托结构,其中,所述顶托结构包括顶托,所述顶托的顶部开设有螺孔,所述顶托的前侧两端均开设有第一滑槽;称重传感器结构,包括限位板,通过人工手持连接架端起称重传感器结构,随后将安装杆另一侧对齐第一滑槽,向后推动至无法推动时,此时限位板的底部与顶托接触,最后一手抵住连接架,即固定好安装杆,另一手向前拉动限位板,使限位板通过第二滑槽在安装杆上滑动,直到被安装杆阻挡后停止,此时安装螺栓,正好可以将限位板上的螺栓与顶托的螺孔连接在一起,简单方便。便。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支模监测系统上的模板支架立杆轴力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高支模监测
,具体为高支模监测系统上的模板支架立杆轴力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支模是指支模高度大于或等于5m 时的支模作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需要采用高支模,但伴随的是安全指数的降低,为了降低安全发生率以及方便工作人员的监测,目前通过高支模监测系统对高支模进行监测。
[0003]高支模监测系统上的模板支架立杆轴力监测装置通过采用称重传感器,对面板施加在立杆上的压力进行测量。
[0004]由于需要监测的点较多,因此需要组装多个轴力监测装置,而此过程需要将称重传感器和顶托组装在一起,组装下来极为麻烦,为此,我们提出高支模监测系统上的模板支架立杆轴力监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高支模监测系统上的模板支架立杆轴力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高支模监测系统上的模板支架立杆轴力监测装置,包括,把手,所述把手的顶部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顶部设置有顶托结构,其中,所述顶托结构包括顶托,所述顶托的顶部开设有螺孔,所述顶托的前侧两端均开设有第一滑槽;称重传感器结构,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螺栓,且螺栓的底端连接在螺孔上,所述限位板的顶部设置有称重传感器,所述限位板的前侧两端均开设有第二滑槽;以及安装结构,包括两组结构相同的安装杆,两组所述安装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组所述第一滑槽上,两组所述安装杆的相对侧分别滑动连接在两组所述第二滑槽上,两组所述安装杆的前端均与连接架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所述高支模监测系统上的模板支架立杆轴力监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均呈T型结构。
[0008]作为本技术所述高支模监测系统上的模板支架立杆轴力监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后侧平齐。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高支模监测系统上的模板支架立杆轴力监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两组所述安装杆相互远离的一端顶部均开设有插孔,且所述顶托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滑槽相互贯通的通孔,且通孔与插孔相对,两组所述插孔上均贯穿有延伸至顶托上方的定位杆。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高支模监测系统上的模板支架立杆轴力监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定位杆的顶端设置有防滑杆头。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顶托的前侧开设第一滑槽,在限位板的前侧开设第二滑槽,这样可以在安装称重传感器结构之前,先通过连接架将两组安装杆的一侧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上,即可通过人工手持连接架端起称重传感器结构,随后将安装杆另一侧对齐第一滑槽,向后推动至无法推动时,此时限位板的底部与顶托接触,最后一手抵住连接架,即固定好安装杆,另一手向前拉动限位板,使限位板通过第二滑槽在安装杆上滑动,直到被安装杆阻挡后停止,此时安装螺栓,正好可以将限位板上的螺栓与顶托的螺孔连接在一起,简单方便,安装结束后,安装结构整体向前拉出,以便于对下一组轴力监测装置进行安装。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高支模监测系统上的模板支架立杆轴力监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高支模监测系统上的模板支架立杆轴力监测装置的局部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0014]图中:100、把手;200、调节螺杆;300、顶托结构;301、顶托;302、螺孔;303、第一滑槽;400、称重传感器结构;401、限位板;402、螺栓;403、称重传感器;404、第二滑槽;500、安装结构;501、安装杆;502、连接架;600、插孔;700、通孔;800、定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实施例1
[0017]参照图1至图2,高支模监测系统上的模板支架立杆轴力监测装置,包括,把手100,为了在立杆上安装本装置,在把手100的顶部连接调节螺杆200,使其可以安装在立杆上,此为现有技术,调节螺杆200的顶部设置有顶托结构300,
[0018]其中,顶托结构300包括顶托301,为了将称重传感器403安装在顶托301上,首先在顶托301的顶部开设螺孔302,用于与螺栓402固定连接,然后在顶托301的前侧两端均开设第一滑槽303,从前侧开设,使得安装杆501能够从前侧取出重复使用;
[0019]为了对压力进行检测,设置称重传感器结构400,其包括限位板401,限位板401上设置有螺栓402,且螺栓402的底端连接在螺孔302上,限位板401的顶部设置有称重传感器403,以上均为现有技术,为了使限位板401上的螺栓402能够快速对准螺孔302,以实现快速组装的功能,还在限位板401的前侧两端均开设第二滑槽404,同样的从前侧开设,使得安装杆501能够从前侧取出重复使用;以及
[0020]为了快速使限位板401处于需要的位置,特设置安装结构500,其包括两组结构相同的安装杆501,两组安装杆501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组第一滑槽303上,两组安装杆501的相对侧分别滑动连接在两组第二滑槽404上,使得安装杆501均能够从前侧拉出,为了方便拿起安装杆501,在两组安装杆501的前端均安装连接架502。
[0021]为了使得安装杆501被端起时,限位板401不会横向脱离,使第一滑槽303和第二滑槽404均呈T型结构,这样安装杆501滑动在限位板401上时,限位板401只能够前后移动,方便端起限位板401。
[0022]为了方便对准螺孔302,使第一滑槽303和第二滑槽404的后侧平齐,在连接架502向后推动安装杆501无法在第二滑槽404上移动时,此时将限位板401向前拉动,直到被安装杆501挡住时,此时正好限位板401上的螺栓402对准螺孔302,即可进行快速组装。
[0023]操作过程:人工通过连接架502将两组安装杆501的一侧分别滑动连接在两组第二滑槽404上,这样即可通过人工手持连接架502端起称重传感器结构400,随后将安装杆501另一侧对齐第一滑槽303,向后推动至无法推动时,此时限位板401的底部与顶托301接触,最后一手向后抵住连接架502,即为将安装杆501定位住,另一手向前拉动限位板401,使限位板401通过第二滑槽404在安装杆501上滑动,直到被固定好的安装杆501阻挡后停止,此时正好对准螺孔302,正好可以将限位板401上的螺栓402与顶托301的螺孔302连接在一起,简单方便,安装结束后,可以通过连接架5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支模监测系统上的模板支架立杆轴力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100),所述把手(100)的顶部连接有调节螺杆(200),所述调节螺杆(200)的顶部设置有顶托结构(300),其中,所述顶托结构(300)包括顶托(301),所述顶托(301)的顶部开设有螺孔(302),所述顶托(301)的前侧两端均开设有第一滑槽(303);称重传感器结构(400),包括限位板(401),所述限位板(401)上设置有螺栓(402),且螺栓(402)的底端连接在螺孔(302)上,所述限位板(401)的顶部设置有称重传感器(403),所述限位板(401)的前侧两端均开设有第二滑槽(404);以及安装结构(500),包括两组结构相同的安装杆(501),两组所述安装杆(501)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组所述第一滑槽(303)上,两组所述安装杆(501)的相对侧分别滑动连接在两组所述第二滑槽(404)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剑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测创时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