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植入体柔性电极及其包胶模具、包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51644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视网膜植入体柔性电极及其包胶模具、包胶方法。所述柔性电极包括电缆和连接在所述电缆的两端的引入端和电极阵列,所述包胶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形成有顶部敞开的凹槽;上压块,所述上压块可拆卸地设在所述凹槽的上方,所述上压块的底部具有压合部,所述凹槽和所述压合部均为弧面,且所述压合部的投影面位于所述凹槽的投影面内,包胶时所述电极阵列适于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压合部适于与所述电极阵列的非刺激面接触,以与所述凹槽共同限定出位于所述电极阵列的边缘的第一注胶通道。利用所述包胶模具制备的视网膜植入体柔性电极的强度高,不易在手术工具进行夹取转移以及与眼部组织的接触摩擦等过程中撕裂破损。中撕裂破损。中撕裂破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视网膜植入体柔性电极及其包胶模具、包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眼科神经刺激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视网膜植入体柔性电极及其包胶模具、包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采用视觉假体来帮助视网膜或者其它视觉器官发生病变的患者重新获得光明和视觉。视觉假体为植入式医疗器械,包括植入件和外部件两个部分。植入件中的电子封装体缝合在眼球巩膜外侧,柔性电缆穿过眼球壁,柔性电缆端部的电极阵列通过固定钉固定在视网膜表面。外部件包括采集视频信息的摄像头,所采集的视频信息经过数据转换后可以无线传输给植入件的电子封装体。电极阵列通过电刺激的方式向视网膜传递电脉冲信号形式的刺激,传送到视网膜上的电脉冲信号刺激视网膜上仍保留功能的神经元,神经元将此刺激通过视觉神经传送到大脑,使患者产生视觉感知。
[0003]然而,植入件的电极阵列通常由柔性高分子材料作为衬底,其抗拉强度较低,容易在手术工具的夹取转移过程以及与眼部组织的接触摩擦过程中撕裂破损,从而导致电极阵列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视网膜植入体柔性电极的包胶模具,利用所述包胶模具制备的视网膜植入体柔性电极的强度高,不易在手术工具进行夹取转移以及与眼部组织的接触摩擦等过程中撕裂破损。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包胶模具的包胶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视网膜植入体柔性电极。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视网膜植入体柔性电极的包胶模具,所述柔性电极包括电缆和连接在所述电缆的两端的引入端和电极阵列,所述包胶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形成有顶部敞开的凹槽;上压块,所述上压块可拆卸地设在所述凹槽的上方,所述上压块的底部具有压合部,所述凹槽和所述压合部均为弧面,且所述压合部的投影面位于所述凹槽的投影面内,包胶时所述电极阵列适于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压合部适于与所述电极阵列的非刺激面接触,以与所述凹槽共同限定出位于所述电极阵列的边缘的第一注胶通道。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视网膜植入体柔性电极的包胶模具,包胶时电极阵列适于放置在凹槽内,压合部适于与电极阵列的非刺激面接触,以与凹槽共同限定出位于电极阵列的边缘的第一注胶通道,所获得的视网膜植入体柔性电极的电极阵列的边缘具有包胶层,其强度大,抗拉强度高,不易在手术工具进行夹取转移以及与眼部组织的接触摩擦等过程中撕裂破损,可靠性高。而且,由于所获得的电极阵列具有曲面结构,能很好地贴附于视网膜表面,保证电刺激效果。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包胶时所述电极阵列的外周缘与所述凹槽的侧壁间隔开。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形成有顶部敞开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底座压块,所述底座压块上形成有所述凹槽。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压块包括底板和硅胶件,所述硅胶件附设在所述底板上。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压块的底部还具有至少一个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压合部的外周侧,所述固定部在包胶时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接触。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包胶模具进一步包括插销,所述电极阵列上形成有固定钉安装孔,所述压合部上设有与所述固定钉安装孔对应的穿孔,包胶时所述插销插入到所述固定钉安装孔和所述穿孔中以形成第二注胶通道。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视网膜植入体柔性电极的包胶方法,采用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包胶模具,所述包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将所述电极阵列放入所述凹槽内;
[0016]将所述上压块下压至与所述电极阵列的非刺激面接触,以与所述凹槽共同限定出位于所述电极阵列的边缘的第一注胶通道;
[0017]向所述第一注胶通道内注胶以在所述电极阵列的边缘形成包胶。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将所述电极阵列放入所述凹槽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硅胶支撑片粘接在所述电极阵列的非刺激面上。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将所述电极阵列放入所述凹槽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底座进行气相沉积以在所述凹槽的内壁形成聚对二甲苯膜。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视网膜植入体柔性电极,包括:电缆;引入端,所述引入端连接在所述电缆的一端;电极阵列,所述电极阵列连接在所述电缆的另一端,所述电极阵列的边缘具有包胶层,所述包胶层覆盖所述电极阵列的刺激面的边缘、非刺激面的边缘以及所述电极阵列的外周面。
[0021]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3]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视网膜植入体柔性电极的包胶模具在包胶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所示的包胶模具和视网膜植入体柔性电极的分解图;
[0025]图3是图1所示的包胶模具的上压块的示意图;
[0026]图4是图1所示的包胶模具的底座压块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5是图4所示的底座压块的俯视图;
[0028]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视网膜植入体柔性电极的包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9]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视网膜植入体柔性电极的立体示意图;
[0030]图8是硅胶支撑片的示意图;
[0031]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视网膜植入体柔性电极植入眼球内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
[0033]包胶模具1;底座10;凹槽101;侧壁1002;
[0034]容纳槽103;底座压块104;
[0035]底板105;上压块11;压合部111;穿孔1112;固定部112;
[0036]视网膜植入体柔性电极2;电缆20;引入端21;
[0037]电极阵列22;固定钉安装孔223;包胶层224;
[0038]硅胶支撑片23;通孔231;镂空部232;电子封装体24;
[0039]固定钉25;插销26;眼球30;方法200。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0041]下面参考图1

图5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视网膜植入体柔性电极的包胶模具1。包胶模具1用于对视网膜植入体柔性电极2进行包胶,可以包括底座10和上压块11。其中,视网膜植入体柔性电极2包括电缆20和连接在电缆20的两端的引入端21和电极阵列22。
[0042]具体地,底座10上形成有顶部敞开的凹槽101,上压块11可拆卸地设在凹槽101的上方。这里,需要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视网膜植入体柔性电极的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极包括电缆和连接在所述电缆的两端的引入端和电极阵列,所述包胶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形成有顶部敞开的凹槽;上压块,所述上压块可拆卸地设在所述凹槽的上方,所述上压块的底部具有压合部,所述凹槽和所述压合部均为弧面,且所述压合部的投影面位于所述凹槽的投影面内,包胶时所述电极阵列适于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压合部适于与所述电极阵列的非刺激面接触,以与所述凹槽共同限定出位于所述电极阵列的边缘的第一注胶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胶时所述电极阵列的外周缘与所述凹槽的侧壁间隔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形成有顶部敞开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底座压块,所述底座压块上形成有所述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压块包括底板和硅胶件,所述硅胶件附设在所述底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块的底部还具有至少一个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压合部的外周侧,所述固定部在包胶时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进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方龙魏
申请(专利权)人:微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