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碧娇专利>正文

智能手扫感应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158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智能手扫感应灯,涉及感应灯技术领域,所述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在铝基板上一体设计,LED灯珠设置为多组,控制模块包括人体红外接收端和人体红外发射端用于红外感应,电源线的220V市电接入整流桥,整流桥的正极输出端接入交流线性降压芯片的输入端,所述交流线性降压芯片的输出端接入可控硅芯片,可控硅芯片的输出端接入LED驱动芯片用于驱动LED灯珠的导通点亮。本产品将灯条的控制模块和LED灯珠、驱动模块均一体化设计,作为成品直接使用,无需用户拼接组装,避免了用户和厂家将正负极接错烧毁控制元件的问题,同时铝基板的散热效果明显优于玻纤板,提高了产品的散热效果,使得感应部分和芯片的整体使用寿命延长了。了。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手扫感应灯


[0001]本技术涉及自感应灯
,尤其涉及智能手扫感应灯。

技术介绍

[0002]LED通用照明灯种类多样,按其适用场景来看,多可分为顶灯、筒灯、球泡灯、天花灯、面板灯等。作为继白炽灯、荧光节能灯以后的第三代新型照明技术,LED等具有较为突出的节能、环保特性,且其使用寿命长、启动特性平稳、工作环境温度适应性强,不会构成对电网畸变影响。如何能够拓展半导体LED通用照明灯的其他功能,并且结构简单,成为LED灯研究的重要方向。
[0003]对于自感应灯来说,根据申请号为202121428317.7的专利提供了一种模块化高压智能开关灯条,在该产品中,通过控制模块发送及接收信号器,通过控制模块MCU控制可控硅开关导通,双面玻纤板通过第一对接焊盘和第二对接焊盘与铝基板固定,电流进入多个LED灯珠的内部,使多个LED灯珠发光,控制模块单独集成到玻纤板上,LED和恒流模块集成到铝基板上,使其具有足够的走线空间。
[0004]然而上述专利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其中的控制模块和LED灯模块是分开的,用户在使用安装时需要自行拼接组装,但不具有明显标识的情况下,容易把正负极接错,烧毁控制元件,存在使用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LED灯的控制模块和LED灯模块分开设置不易组装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智能手扫感应灯。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智能手扫感应灯,包括LED灯珠、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通过所述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驱动LED灯珠点亮,所述控制模块的一端设置有电源线,通过所述电源线外接220V市电,所述控制模块、LED灯珠和驱动模块均布设于铝基板表面,且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在铝基板上一体设计,所述LED灯珠设置为多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人体红外接收端和人体红外发射端用于红外感应,所述电源线的220V市电接入整流桥,所述整流桥的正极输出端接入交流线性降压芯片的输入端,所述交流线性降压芯片的输出端接入可控硅芯片,所述可控硅芯片的输出端接入LED驱动芯片用于驱动LED灯珠的导通点亮。
[0007]优选的,所述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接入MCU,并通过所述MCU接入人体红外接收端,所述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接入交流线性降压芯片进行降压后再接入MCU,再通过所述MCU接入三极管,再通过所述三极管接入可控硅芯片,电性连接到人体红外发射端。在本产品通过电源线接入220V市电后,通过整流桥和交流线性降压芯片的整流和降压,低压控制MCU,而MCU控制人体红外发射端和人体红外接收端,采集外界手感应信号,当接收到外界的感应信号时,通过MCU驱动可控硅芯片导通,LED驱动芯片驱动LED灯珠点亮;其中,人体红外接收端和人体红外发射端可设置为单个或多个贴片,用于实现不同状态下的人体红外感应。
[0008]优选的,所述电源线的输出端接有保险丝,且保险丝的输出端接入整流桥的输入端。保险丝可避免产品电流引发的过热隐患,电流过大会自身熔断切断电流保护本产品。
[0009]优选的,所述可控硅芯片为2P4M单向可控硅芯片,所述交流线性降压芯片的输出端接入2P4M单向可控硅芯片的控制极后,再通过2P4M单向可控硅芯片的阴极接入M7二极管,再通过M7二极管的输出端接入LED驱动芯片和一个4.7uf400v电解电容。
[0010]优选的,所述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依次经过0.1uf10V电容、100k电阻、0R电阻、100k电阻和22uf10V电容接入所述MCU,所述MCU的输出管脚依次通过10uf10V电容,第一电阻接入人体红外接收端,第一电阻阻值4.7K。
[0011]优选的,所述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的另一条支路接入交流线性降压芯片后,通过交流线性降压芯片的输出端依次接入0R电阻、100k电阻、22uf10V电容和0.1uf10V电容接入所述MCU,所述MCU的另一个对应输出管脚接入三极管的发射极、基极、2.4k电阻和可控硅芯片的阴极和240K电阻,所述可控硅芯片的控制极连接到人体红外发射端,再连接到220uf10V电解电容。
[0012]优选的,所述LED驱动芯片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二电阻、第三电阻接入到所有的LED灯珠,再接入M7二极管和470K电阻。
[0013]优选的,所述铝基板表面可拆卸地卡合有灯条外壳,且灯条外壳采用透明材质制成。透明的灯条外壳,可为本产品提供防护,在不影响其正常照明的情况下,防止外界环境对灯珠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0014]有益效果:
[0015]1、现有技术中的灯条的控制模块和LED灯模块是分开的,用户在使用安装时需要自行拼接组装,但不具有明显标识的情况下,容易把正负极接错,烧毁控制元件,存在使用的隐患,或者在厂家生产安装时,进行控制模块和LED等模块的焊接时,也容易将正负极接反,同时,大多灯条的感应部分设置为玻纤板,灯条的电路部分设置为铝基板,在玻纤板处散热容易出现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产品设计了一款自感应式灯,该感应灯将灯条的控制模块和LED灯珠、驱动模块均一体化设计,作为成品直接使用,无需用户自行拼接组装,避免了用户将正负极接错烧毁控制元件的问题,便利了使用,降低了隐患,同时,也免于厂家对控制模块和LED灯模块进行焊接,减少了焊接的人力成本,以及正负极焊接出错带来的不良品的成本;同时,该产品将控制模块、驱动模块、LED灯珠均设置于铝基板上,而铝基板的散热效果明显优于玻纤板,提高了产品的散热效果,使得感应部分和芯片的整体使用寿命大大延长了。
[0016]2、本技术中,在本产品通过电源线接入220V市电后,通过整流桥和交流线性降压芯片的整流和降压,低压控制MCU,而MCU控制人体红外发射端和人体红外接收端,采集外界手感应信号,当接收到外界的感应信号时,通过MCU驱动可控硅芯片导通,LED驱动芯片驱动LED灯珠点亮。
[0017]3、本产品采用透明的灯条外壳,可为本产品提供防护,在不影响其正常照明的情况下,防止外界环境对灯珠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灯条的元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感应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感应灯的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感应灯的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例说明:
[0023]1、电源线;2、整流桥;3、保险丝;4、人体红外接收端;5、10uf10V电容;6、第一电阻;7、MCU;8、0.1uf10V电容;9、22uf10V电容;10、0R电阻;11、100k电阻;12、交流线性降压芯片;13、220uf10V电解电容;14、人体红外发射端;16、三极管;17、2.4k电阻;18、240K电阻;20、2P4M单向可控硅芯片;21、470K电阻;22、M7二极管;23、LED灯珠;24、LED驱动芯片;25、第二电阻;26、第三电阻;27、4.7uf400v电解电容;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手扫感应灯,包括LED灯珠(23)、控制模块(28)和驱动模块(29),通过所述控制模块(28)和驱动模块(29),驱动LED灯珠(23)点亮,所述控制模块(28)的一端设置有电源线(1),通过所述电源线(1)外接220V市电,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28)、LED灯珠(23)和驱动模块(29)均布设于铝基板(31)表面,且控制模块(28)和驱动模块(29)在铝基板(31)上一体设计,所述LED灯珠(23)设置为多组,所述控制模块(28)包括人体红外接收端(4)和人体红外发射端(14)用于红外感应,所述电源线(1)的220V市电接入整流桥(2),所述整流桥(2)的正极输出端接入交流线性降压芯片(12)的输入端,所述交流线性降压芯片(12)的输出端接入可控硅芯片(20),所述可控硅芯片(20)的输出端接入LED驱动芯片(24)用于驱动LED灯珠(23)的导通点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扫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桥(2)的负极输出端接入MCU(7),并通过所述MCU(7)接入人体红外接收端(4),所述整流桥(2)的负极输出端接入交流线性降压芯片(12)进行降压后再接入MCU(7),再通过所述MCU(7)接入三极管(16),再通过所述三极管(16)接入可控硅芯片(20),电性连接到人体红外发射端(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扫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1)的输出端接有保险丝(3),且保险丝(3)的输出端接入整流桥(2)的输入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扫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硅芯片(20)为2P4M单向可控硅芯片,所述交流线性降压芯片(12)的输出端接入2P4M单向可控硅芯片的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碧娇
申请(专利权)人:杨碧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