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医疗设备的防护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消毒的医疗设备的防护装置。一种医疗设备的防护装置,包括有防护框、支撑柱、放置架、环绕机构和夹喷雾机构等;防护框内底部右后侧设有支撑柱,支撑柱顶部连接有放置架,防护框上设有环绕机构,环绕机构上设有夹喷雾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人们将医疗设备放置在放置架上,随后启动电机,使得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转动架转动,从而使得滑动器和消毒器转动,使得消毒器将消毒水喷洒在医疗设备上,以此实现了自动消毒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疗设备的防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医疗设备的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医疗设备的表面可能存在病毒,为了避免病毒传播,人们在医疗设备使用完成后,会对其进行消毒防护处理,所以,需要设计一种防护设备。
[0003]专利申请:CN213789029U,公开日为20210727,公开了一种医疗设备消毒装置,通过包括箱体、吸板、收纳腔、矩形盖、导尘腔、圆形通孔、滚轮、第一伸缩管、紫外线灯、矩形框、锥形筒、风机、轮子、除尘腔、过滤网、水管、消毒液腔、第二伸缩管、导液腔、消毒喷头和水泵。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通过除尘结构,将医疗设备表面的灰尘吸附到矩形框内,达到充分除尘的效果,避免灰尘对医疗设备的使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在矩形框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紫外线灯,可对灰尘进行杀菌,防止灰尘中携带细菌,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影响,通过消毒结构,将消毒液腔内的消毒液喷射到医疗设备的表面,对医疗设备进行消毒,该装置通过人们手动将消毒喷头对准医疗设备进行消毒和除尘,这样就耗费了人力。
[0004]我们设计了一种自动消毒的医疗设备的防护装置,以达到克服现有的消毒装置对医疗设备进行消毒时耗费人力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消毒的医疗设备的防护装置,以克服现有的消毒装置使用时耗费人力的缺点。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医疗设备的防护装置,包括有:防护框和支撑柱,防护框内底部右后侧设有支撑柱;放置架,支撑柱顶部连接有用于盛放医疗设备的放置架;环绕机构,防护框上设有方便消毒器消毒的环绕机构;夹喷雾机构,环绕机构上设有用于夹紧消毒器的夹喷雾机构。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环绕机构包括有:电机,防护框内底部中间安装有用于驱动消毒器的电机;滑轨,防护框上侧设有滑轨;滑动器,滑轨上滑动式设有滑动器;第一转动架,滑动器下侧设有第一转动架,第一转动架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第一转动架与防护框滑动式连接。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夹喷雾机构包括有:衔接杆,滑动器上侧设有衔接杆;第二转动架,衔接杆顶部前后两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二转动架;夹紧器,两个第二转动架左侧均设有用于夹紧消毒器的夹紧器;
第一扭力弹簧,两个第二转动架与衔接杆之间均连接有第一扭力弹簧,第一扭力弹簧绕在第二转动架上。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用于夹紧医疗设备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有:限位框,放置架上前后两侧均滑动式设有两个限位框,限位框有四个;第三转动架,防护框内前后两侧偏上侧均转动式设有两个第三转动架,第三转动架有四个;第一固定架,第三转动架上设有第一固定架,第一固定架有四个;拉绳,限位框外侧设有拉绳,拉绳绕在相近的第三转动架上,拉绳有四个;第二扭力弹簧,第一固定架与防护框之间连接有第二扭力弹簧,第二扭力弹簧有四个,第二扭力弹簧绕在第三转动架上;第一拉力弹簧,限位框与放置架之间连接有第一拉力弹簧,第一拉力弹簧有四个,第一拉力弹簧绕在限位框上。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用于对医疗设备进行加固的压顶机构,压顶机构包括有:第二固定架,防护框内前后两侧偏上侧均设有两个第二固定架;压顶架,同侧的两个第二固定架之间转动式设有压顶架;第三扭力弹簧,两个压顶架左侧与同侧的第二固定架之间均连接有第三扭力弹簧,第三扭力弹簧绕在压顶架上;齿轮,两个压顶架右侧均设有齿轮;齿条,放置架前后两侧偏右侧均滑动式设有齿条,齿条与同侧的齿轮啮合,齿条与相近的限位框连接。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实现自动消毒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有:凸轮,前侧的压顶架右侧设有凸轮;限位轴,防护框右侧偏前侧滑动式设有限位轴;第二拉力弹簧,限位轴与防护框之间连接有第二拉力弹簧,第二拉力弹簧绕在限位轴上;光电传感器,限位轴右侧设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与控制模块通过电性连接。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用于闭合防护框的闭合机构,闭合机构包括有:第一合页片,防护框后部左右两侧偏上侧均设有第一合页片;第二合页片,两个第一合页片上均转动式设有第二合页片;闭合板,两个第二合页片之间连接有闭合板;第四扭力弹簧,第二合页片左右两侧与相近的第一合页片之间均连接有第四扭力弹簧,第四扭力弹簧绕在第一合页片上,第四扭力弹簧有四个。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闭合板上部前侧设有把手。
[0014]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人们将医疗设备放置在放置架上,随后启动电机,使得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转动架转动,从而使得滑动器和消毒器转动,使得消毒器将消毒水喷洒在医疗设备上,以此实现了自动消毒的效果;2、通过人们将医疗设备放置在放置架上,使得医疗设备与限位框接触,从而使得拉绳拉动第三转动架转动,使得第一固定架转动对医疗设备进行夹紧,以此实现了自动夹
紧的效果;3、限位框向下移动带动齿条向下移动,由于齿条与齿轮啮合,从而使得齿轮和压顶架转动,随后压顶架转动与医疗设备接触,以此实现了加固的效果,避免了医疗设备被轻易移动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环绕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夹喷雾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压顶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压顶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限位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闭合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1_防护框,2_支撑柱,3_放置架,4_环绕机构,41_电机,42_第一转动架,43_滑动器,44_滑轨,5_夹喷雾机构,51_衔接杆,52_第二转动架,53_第一扭力弹簧,54_夹紧器,6_固定机构,61_限位框,62_拉绳,63_第三转动架,64_第二扭力弹簧,65_第一固定架,66_第一拉力弹簧,7_压顶机构,71_第二固定架,72_压顶架,73_第三扭力弹簧,74_齿轮,75_齿条,8_限位机构,81_凸轮,82_限位轴,83_第二拉力弹簧,84_光电传感器,9_闭合机构,91_第一合页片,92_第四扭力弹簧,93_第二合页片,94_闭合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一种医疗设备的防护装置,现参考图1
‑
3,包括有防护框1、支撑柱2、放置架3、环绕机构4和夹喷雾机构5,防护框1内底部右后侧设有支撑柱2,防护框1上设有环绕机构4,支撑柱2顶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设备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防护框(1)和支撑柱(2),防护框(1)内底部右后侧设有支撑柱(2);放置架(3),支撑柱(2)顶部连接有用于盛放医疗设备的放置架(3);环绕机构(4),防护框(1)上设有方便消毒器消毒的环绕机构(4);夹喷雾机构(5),环绕机构(4)上设有用于夹紧消毒器的夹喷雾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设备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环绕机构(4)包括有:电机(41),防护框(1)内底部中间安装有用于驱动消毒器的电机(41);滑轨(44),防护框(1)上侧设有滑轨(44);滑动器(43),滑轨(44)上滑动式设有滑动器(43);第一转动架(42),滑动器(43)下侧设有第一转动架(42),第一转动架(42)与电机(41)输出轴连接,第一转动架(42)与防护框(1)滑动式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疗设备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夹喷雾机构(5)包括有:衔接杆(51),滑动器(43)上侧设有衔接杆(51);第二转动架(52),衔接杆(51)顶部前后两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二转动架(52);夹紧器(54),两个第二转动架(52)左侧均设有用于夹紧消毒器的夹紧器(54);第一扭力弹簧(53),两个第二转动架(52)与衔接杆(51)之间均连接有第一扭力弹簧(53),第一扭力弹簧(53)绕在第二转动架(5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医疗设备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于夹紧医疗设备的固定机构(6),固定机构(6)包括有:限位框(61),放置架(3)上前后两侧均滑动式设有两个限位框(61),限位框(61)有四个;第三转动架(63),防护框(1)内前后两侧偏上侧均转动式设有两个第三转动架(63),第三转动架(63)有四个;第一固定架(65),第三转动架(63)上设有第一固定架(65),第一固定架(65)有四个;拉绳(62),限位框(61)外侧设有拉绳(62),拉绳(62)绕在相近的第三转动架(63)上,拉绳(62)有四个;第二扭力弹簧(64),第一固定架(65)与防护框(1)之间连接有第二扭力弹簧(64),第二扭力弹簧(64)有四个,第二扭力弹簧(64)绕在第三转动架(63)上;第一拉力弹簧(6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妍,
申请(专利权)人:李小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