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温控系统,包括:能量收集模块;储液器内设有加热模块,加热模块用于利用能量收集模块的热能和电能为氨水制冷剂加热;蒸馏器与储液器相连接,用于从氨水蒸气中提纯出氨气;冷凝器与蒸馏器相连接,用于为车内空间供暖,冷凝器还连通有与储液器相连通的吸收器,吸收器用于将液氨和水吸收并回流到储液器中;蒸发器与冷凝器相连接,用于为车内空间制冷;单向冷激器与蒸发器相连接并与储液器相连通,用于吸附蒸发器中的氨气并回流到储液器中;辅助升温机构用于补充车内相应位置的环境温度,辅助升温机构通过移动机构安装于车内顶侧。本发明专利技术便于车内温度控制,还能在车内对不同角落处升温,便于人们调节自己适宜的温度。温度。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温控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温度控制的
,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温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井喷式的增加和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飞速发展,汽车数量增多但能量损耗同样越发增大,尤其是为了有更舒适的车内环境,汽车内部的空调等温度调节设备,一般由汽车本身的电源驱动,并通过各个通风口向车内吹出,而对于温度的调节,通常是根据感温设备或司机统一调节,其他乘客位置一般只能调节通风口处的出风大小和速度,这样对于局部的温度调节只能起到较为微小的作用。但不同的人即使对于相同环境下的温度,其体感温度也会不同,那么人们本身认为合适的温度就可能会与别人不同,尤其是司机开车需要运动,而乘客乘坐时本身就需要更少的活动和注意力等,那么就会存在不同人有不同的温度要求。而同时,部分汽车具有更大的内部空间,前端和后端相距更远,冷气或暖气经过管道就要耗费能量,从而难以通过统一标准来调节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温控系统。本专利技术通过收集热能以及转化的能量,为车内温度调控进行供能,并能通过辅助升温机构在车内顶侧的移动,对不同角落处升温,弥补通风口处温度统一调节而无法产生较大温差的缺陷,便于人们调节适宜自己的温度。
[000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车载温控系统,包括:
[0005]能量收集模块,用于收集汽车各处的热能和电能;
[0006]储液器,用于储存氨水制冷剂,所述储液器内设有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与所述能量收集模块相连接,所述加热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能量收集模块的热能和电能为氨水制冷剂加热;
[0007]蒸馏器,与所述储液器相连接,用于从氨水蒸气中提纯出氨气;
[0008]冷凝器,与所述蒸馏器相连接,用于使氨气变成液氨并通过各通风口为车内空间供暖,所述冷凝器还连通有与所述储液器相连通的吸收器,所述吸收器用于将液氨和水吸收并回流到所述储液器中;
[0009]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相连接,用于使液氨吸收热量并通过各通风口为车内空间制冷;
[0010]单向冷激器,与所述蒸发器相连接,并与所述储液器相连通,用于吸附所述蒸发器中的氨气并回流到所述储液器中;
[0011]辅助升温机构,与所述能量收集模块相连接,用于补充车内相应位置的环境温度,所述辅助升温机构通过移动机构安装于车内顶侧,所述移动机构用于使所述辅助升温机构在车内顶侧平面上运动。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能量收集模块包括:
[0013]多个热能收集器,分别位于汽车的各发热处,各所述热能收集器分别与相近的车内通风口相连通,且所述热能收集器用于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并与所述加热模块电连接;
[0014]多个太阳能板,分别布置于车顶、前盖和/或后盖上,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与所述加热模块电连接;
[0015]多个风能回收装置,均匀分布于汽车的前侧,用于将汽车启动时产生的风能转化为电能并与所述加热模块电连接;
[0016]所述加热模块还与汽车的供电系统相连接。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为半导体冷激冷凝器,本系统还包括:
[0018]多个鼓风机,设于各通风口内,并与所述能量收集模块电连接;
[0019]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车内实时温度;
[0020]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冷凝器、所述蒸发器、所述鼓风机和所述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用于根据车内实时温度控制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的启动或关闭,以及控制所述鼓风机的转速。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导轨和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辅助升温机构上,所述辅助升温机构上还设有与所述导轨相适配的滚轮,所述电机用于带动所述滚轮转动。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轨内侧设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与所述能量收集模块电连接,所述辅助升温机构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导电片相接触,且所述滑块与所述电机电连接。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轨包括环形段和连接段,所述环形段对应位于各座位的上方,所述连接段用于连通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环形段。
[00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段和所述连接段之间圆滑过渡,且所述环形段和所述连接段之间的连接处设有两片交叉布置的导向片,所述导向片可伸缩地连接在所述导轨内。
[00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升温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排列布置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与所述滑块电连接,所述壳体上与所述导轨之间还设有隔热层。
[00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轨内的中部还排列布置有走马灯。
[00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升温机构的纵截面为圆形,且所述辅助升温机构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29]1、本专利技术通过收集热能以及转化的能量,为车内温度调控进行供能,并能通过辅助升温机构在车内顶侧的移动,对不同角落处升温,弥补通风口处温度统一调节而无法产生较大温差的缺陷,便于人们调节适宜自己的温度。
[0030]2、能量收集模块除了直接连接汽车的供电系统以实时提供足够的电能外,还设置了热能收集器、太阳能板和风能回收装置等设备,综合收集或转变而成的电能,在不使用时通过蓄电池储存起来,可供该车内温度调节系统进行供电,如给加热模块为储液器内部加热,或启动冷凝器和蒸发器等部件。
[0031]3、半导体冷激冷凝器也叫热电制冷器,是一种热泵,它的优点是没有滑动部件,应用在一些空间受到限制,可靠性要求高,无制冷剂污染的场合。半导体制冷器的工作运转是
用直流电流,它既可制冷又可加热,通过改变直流电流的极性来决定在同一制冷器上实现制冷或加热。而半导体一般制冷效率不高,但制热效率很高,因此,该处应用的冷凝器主要用于制热,制冷只作为辅助,主要靠后续的蒸发器7作用而制冷。
[0032]4、辅助升温机构运动时可停留在某个环形段上转动,也可沿连接段移动至其他位置,以对应不同座位的上方,实现升温补充。而辅助升温机构内通过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就能实现其前进和后退,而导轨上控制导向片的凸起或收缩,就能引导辅助升温机构在环形段上转动或沿连接段移动至其他环形段上。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车载温控系统的各模块连接示意图;
[003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辅助升温机构和移动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0035]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辅助升温机构和移动机构的侧视剖视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1
‑
能量收集模块,11
‑
热能收集器,12
‑
太阳能板,13
‑
风能回收装置,2
‑
储液器,3
‑
加热模块,4
‑
蒸馏器,5
‑
吸收器,6
‑
冷凝器,61
‑
鼓风机,6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收集模块(1),用于收集汽车各处的热能和电能;储液器(2),用于储存氨水制冷剂,所述储液器(2)内设有加热模块(3),所述加热模块(3)与所述能量收集模块(1)相连接,所述加热模块(3)用于利用所述能量收集模块(1)的热能和电能为氨水制冷剂加热;蒸馏器(4),与所述储液器(2)相连接,用于从氨水蒸气中提纯出氨气;冷凝器(6),与所述蒸馏器(4)相连接,用于使氨气变成液氨并通过各通风口为车内空间供暖,所述冷凝器(6)还连通有与所述储液器(2)相连通的吸收器(5),所述吸收器(5)用于将液氨和水吸收并回流到所述储液器(2)中;蒸发器(7),与所述冷凝器(6)相连接,用于使液氨吸收热量并通过各通风口为车内空间制冷;单向冷激器(8),与所述蒸发器(7)相连接,并与所述储液器(2)相连通,用于吸附所述蒸发器(7)中的氨气并回流到所述储液器(2)中;辅助升温机构(9),与所述能量收集模块(1)相连接,用于补充车内相应位置的环境温度,所述辅助升温机构(9)通过移动机构(10)安装于车内顶侧,所述移动机构(10)用于使所述辅助升温机构(9)在车内顶侧平面上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车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收集模块(1)包括:多个热能收集器(11),分别位于汽车的各发热处,各所述热能收集器(11)分别与相近的车内通风口相连通,且所述热能收集器(11)用于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并与所述加热模块(3)电连接;多个太阳能板(12),分别布置于车顶、前盖和/或后盖上,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与所述加热模块(3)电连接;多个风能回收装置(13),均匀分布于汽车的前侧,用于将汽车启动时产生的风能转化为电能并与所述加热模块(3)电连接;所述加热模块(3)还与汽车的供电系统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车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6)为半导体冷激冷凝器,本系统还包括:多个鼓风机(61),设于各通风口内,并与所述能量收集模块(1)电连接;温度传感器(62),用于检测车内实时温度;处理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宗梅,王治博,王盛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