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透水型井盖结构,包括水井本体,所述水井本体上方设置有生态井盖,所述生态井盖两侧内部分别开设有倾斜管道一、倾斜管道二,所述倾斜管道一、倾斜管道二上方分别设置有过滤网板一、过滤网板二,所述倾斜管道一、倾斜管道二之间形成养殖腔体,所述养殖腔体内部设置有养殖腔土壤,所述养殖腔土壤上方设置有植被,所述养殖腔体底部设置有吸水棉条,所述养殖腔体底部开设有多个漏水孔,所述生态井盖内部底端开设有进水腔体,所述进水腔体内部分别设置有过滤层一、过滤层二,所述进水腔体底部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水井本体外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管道一、连接管道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为土壤提供水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为土壤提供水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为土壤提供水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透水型井盖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井盖
,具体为一种生态透水型井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绿色生态更加被予重视,海绵城市发展成为城市生态发展的风向标,同时对市政绿化工程美观和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地下管网的交互连接形成的各种检查井井盖的功能和美化成为市政绿化工程必需考虑的工作。井盖基本功能有承重、检修、排水,而日常对井盖美化处理方法有:选用精致图案的井盖,对井盖进行美术涂鸦,井盖上摆放小品进行遮盖或选用可绿化种植的井盖,但目前现有井盖技术单一和综合系统性较弱,致使功能性和美观性不可兼并的难题,同时伴随人们对绿化审美要求的提高和国家绿色生态发展战略的推进,满足排水和生态种植条件需求的排水生态种植井盖有待开发和完善。
[0003]因此,提出了一种生态透水型井盖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透水型井盖结构,包括水井本体、生态井盖、倾斜管道一、倾斜管道二、养殖腔体、吸水棉条、进水腔体、过滤层一、过滤层二、进水孔、连接管道一、连接管道二、养殖腔土壤、植被、过滤网板一、过滤网板二、漏水孔,所述水井本体上方设置有生态井盖,所述生态井盖两侧内部分别开设有倾斜管道一、倾斜管道二,所述倾斜管道一、倾斜管道二上方分别设置有过滤网板一、过滤网板二,所述倾斜管道一、倾斜管道二之间形成养殖腔体,所述养殖腔体内部设置有养殖腔土壤,所述养殖腔土壤上方设置有植被,所述养殖腔体底部设置有吸水棉条,所述养殖腔体底部开设有多个漏水孔,所述生态井盖内部底端开设有进水腔体,所述进水腔体内部分别设置有过滤层一、过滤层二,所述进水腔体底部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水井本体外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管道一、连接管道二。
[0005]进一步的,所述生态井盖左侧内部开设有倾斜管道一,所述生态井盖右侧内部开设有倾斜管道二。
[0006]进一步的,所述倾斜管道一上方设置有过滤网板一,所述倾斜管道二上方设置有过滤网板二。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进水腔体左侧与倾斜管道一连通,所述进水腔体右侧与倾斜管道二连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层一为石英砂材质,所述过滤层二为活性炭材质。
[0009]进一步的,连接管道一设置在连接管道二上方,且所述连接管道一与连接管道二连通。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技术设置有生态井盖、养殖腔体、吸水棉条、进水腔体、漏水孔,通过养殖
腔体能够对植被进行养殖,通过吸水棉条能够进行吸收雨水,进而为土壤保持水分,防止植被缺水。
[0012]2、本技术设置有过滤网板一、过滤网板二、进水腔体、过滤层一、过滤层二、进水孔、倾斜管道一、倾斜管道二、进水孔,雨水通过过滤网板一、过滤网板二分别进入倾斜管道一、倾斜管道二,并进入进水腔体,通过进水腔体内的过滤层一、过滤层二过滤后进入水井本体内。
[0013]3、本技术设置有连接管道一、连接管道二,通过水井内的雨水通过连接管道一、连接管道二能够进入水井外土壤内,便于为外部土壤提供水分。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的附图标记及名称如下:
[0016]1、水井本体;2、生态井盖;3、倾斜管道一;4、倾斜管道二;5、养殖腔体;6、吸水棉条;7、进水腔体;8、过滤层一;9、过滤层二;10、进水孔;11、连接管道一;12、连接管道二;13、养殖腔土壤;14、植被;15、过滤网板一;16、过滤网板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生态透水型井盖结构,包括水井本体1、生态井盖2、倾斜管道一3、倾斜管道二4、养殖腔体5、吸水棉条6、进水腔体7、过滤层一8、过滤层二9、进水孔10、连接管道一11、连接管道二12、养殖腔土壤13、植被14、过滤网板一15、过滤网板二16、漏水孔17,所述水井本体1上方设置有生态井盖2,所述生态井盖2两侧内部分别开设有倾斜管道一3、倾斜管道二4,所述倾斜管道一3、倾斜管道二4上方分别设置有过滤网板一15、过滤网板二16,所述倾斜管道一3、倾斜管道二4之间形成养殖腔体5,所述养殖腔体5内部设置有养殖腔土壤13,所述养殖腔土壤13上方设置有植被14,所述养殖腔体5底部设置有吸水棉条6,所述养殖腔体5底部开设有多个漏水孔17,所述生态井盖2内部底端开设有进水腔体7,所述进水腔体7内部分别设置有过滤层一8、过滤层二9,所述进水腔体7底部开设有多个进水孔10,所述水井本体1外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管道一11、连接管道二12。
[0018]具体的,所述生态井盖2左侧内部开设有倾斜管道一3,所述生态井盖2右侧内部开设有倾斜管道二4。
[0019]具体的,所述倾斜管道一3上方设置有过滤网板一15,所述倾斜管道二4上方设置有过滤网板二16。
[0020]具体的,所述进水腔体7左侧与倾斜管道一3连通,所述进水腔体7右侧与倾斜管道二4连通。
[0021]具体的,所述过滤层一8为石英砂材质,所述过滤层二9为活性炭材质。
[0022]具体的,连接管道一11设置在连接管道二12上方,且所述连接管道一11与连接管道二12连通。
[0023]工作原理:通过养殖腔体5能够对植被进行养殖,通过吸水棉条6能够进行吸收雨水,进而为土壤保持水分,防止植被缺水,下雨时,雨水通过过滤网板一15、过滤网板二16分
别进入倾斜管道一3、倾斜管道二4,并进入进水腔体7,通过进水腔体7内的过滤层一8、过滤层二9过滤后进入水井本体1内,水井内的雨水通过连接管道一11、连接管道二12能够进入水井外土壤内,便于为外部土壤提供水分。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透水型井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井本体(1)、生态井盖(2)、倾斜管道一(3)、倾斜管道二(4)、养殖腔体(5)、吸水棉条(6)、进水腔体(7)、过滤层一(8)、过滤层二(9)、进水孔(10)、连接管道一(11)、连接管道二(12)、养殖腔土壤(13)、植被(14)、过滤网板一(15)、过滤网板二(16)、漏水孔(17),所述水井本体(1)上方设置有生态井盖(2),所述生态井盖(2)两侧内部分别开设有倾斜管道一(3)、倾斜管道二(4),所述倾斜管道一(3)、倾斜管道二(4)上方分别设置有过滤网板一(15)、过滤网板二(16),所述倾斜管道一(3)、倾斜管道二(4)之间形成养殖腔体(5),所述养殖腔体(5)内部设置有养殖腔土壤(13),所述养殖腔土壤(13)上方设置有植被(14),所述养殖腔体(5)底部设置有吸水棉条(6),所述养殖腔体(5)底部开设有多个漏水孔(17),所述生态井盖(2)内部底端开设有进水腔体(7),所述进水腔体(7)内部分别设置有过滤层一(8)、过滤层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桂燕,姚惠,张继方,
申请(专利权)人:峰景园林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