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聚氯乙烯系树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0925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使所得到的成形体具有优异的热循环性和耐候性的氯化聚氯乙烯系树脂、以及使用了该氯化聚氯乙烯系树脂的成形用树脂组合物和成形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氯化聚氯乙烯系树脂,使用脉冲NMR在30℃下通过固体回波法进行测定,利用最小二乘法将1H的自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氯化聚氯乙烯系树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使所得到的成形体具有优异的热循环性和耐候性的氯化聚氯乙烯系树脂、以及使用了该氯化聚氯乙烯系树脂的成形用树脂组合物和成形体。

技术介绍

[0002]聚氯乙烯系树脂一般而言机械强度、耐候性及耐化学品性优异。因此,聚氯乙烯系树脂被加工成各种成形体,在很多领域中使用。
[0003]然而,聚氯乙烯系树脂的耐热性差,因此正在开发通过使聚氯乙烯系树脂氯化而提高了耐热性的氯化聚氯乙烯系树脂(CPVC)。
[0004]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并用后氯化聚氯乙烯和特定的稳定剂的组合物,公开了这样的树脂能够耐受加工中的热应力和机械应力。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

31128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9]然而,使用专利文献1中记载那样的氯化聚氯乙烯系树脂而得到的成形体(例如热水供给管等)在室外长期设置的情况下等会因太阳光而产生氯的脱离,因此存在显著地观察到成形体的劣化这样的问题。
[0010]另外,所得到的成形体长期设置于室外、或用于在管内流通温水的用途,因此存在由于外部空气温度、管内温度的上升而使成形体产生挠曲的问题。
[001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氯化聚氯乙烯系树脂、以及使用了该氯化聚氯乙烯系树脂的成形用树脂组合物和成形体,所述氯化聚氯乙烯系树脂即使在室外长期设置、或在管内流通温水的用途中使用的情况下,也不易发生由氯的脱离引起的劣化、成形体不易发生挠曲。
[0012]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氯化聚氯乙烯系树脂使用脉冲NMR在30℃下通过固体回波(Solid Echo)法进行测定,利用最小二乘法将1H的自旋

自旋弛豫的自由感应衰减曲线按照弛豫时间由短至长的顺序波形分离为来自于A
30
成分、B
30
成分这2种成分的2条曲线,由此得到的B
30
成分的弛豫时间T
B
与在200℃下加热5分钟后的B
30
成分的弛豫时间T5
B
之比[T5
B
/T
B
]为96%以上且120%以下。
[0014]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述。
[0015]对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氯化聚氯乙烯系树脂而言,使用脉冲NMR在30℃下通过固体回波法进行测定而得到的B
30
成分的弛豫时间T
B
与在200℃下加热5分钟后的B
30
成分的弛豫时间T5
B
之比[T5
B
/T
B
]为96%以上且120%以下。
[0016]通过使上述弛豫时间T
B
与在200℃下加热5分钟后的B
30
成分的弛豫时间T5
B
之比[T5
B
/T
B
]为96%以上且120%以下,从而即使在温度变化反复变化的环境下,也能够抑制由盐酸的脱离引起的劣化(以下,也将这样的性能称为热循环性)。另外,成形体不产生挠曲,能够维持成形时的形状。上述T5
B
/T
B
优选为97%以上且110%以下,更优选为98%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9%以上。
[0017]需要说明的是,B
30
成分的弛豫时间T
B
与在200℃下加热5分钟后的B
30
成分的弛豫时间T5
B
之比以百分率表示T5
B
/T
B

[0018]在此,脉冲NMR是指检测对于脉冲的响应信号,求出试样的1H核磁弛豫时间的方法,作为脉冲的响应,可以得到自由感应衰减曲线。所得到的自由感应衰减曲线是将弛豫时间不同的多种成分的自由感应衰减曲线重叠而得到的曲线,使用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波形分离,由此能够检测弛豫时间不同的各成分的弛豫时间、成分。这种使用脉冲NMR分离成3种成分进行分析的方法是公知的,作为文献的例子,可举出日本特开2018

2983号公报等。
[0019]在上述脉冲NMR中,得到A
30
成分、B
30
成分这2种成分,上述A
30
成分是脉冲NMR测定中的弛豫时间短的成分,是指分子运动性低、硬的成分。另一方面,B
30
成分是脉冲NMR中的弛豫时间长的成分,是指分子运动性高、柔软的成分。
[0020]上述B
30
成分的弛豫时间T
B
优选为0.140ms以上且0.180ms以下。通过设为上述范围内,从而氯化聚氯乙烯树脂的耐热性提高,热收缩被抑制,因此能够得到热循环性良好且由反复变化所引起的热劣化少的成形体。
[0021]上述弛豫时间T
B
的更优选的下限为0.150ms,更优选的上限为0.170ms。
[002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弛豫时间T
B
是指对氯化聚氯乙烯系树脂不进行加热而测定时的弛豫时间。
[0023]在本专利技术中,在200℃下加热5分钟后的B
30
成分的弛豫时间T5
B
优选为0.145ms以上且0.185ms以下。通过设为上述范围内,从而氯化聚氯乙烯树脂的耐热性提高,热收缩被抑制,因此能够得到热循环性良好且由反复变化所引起的热劣化少、加热前后的挠曲量变化率小的成形体。
[0024]上述弛豫时间T5
B
的更优选的下限为0.155ms,更优选的上限为0.175ms。
[002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弛豫时间T5
B
是指对氯化聚氯乙烯系树脂在200℃下加热5分钟后的弛豫时间。
[0026]在本专利技术中,在200℃下加热5分钟后的B
30
成分的弛豫时间T5
B
与在200℃下加热20分钟后的B
30
成分的弛豫时间T20
B
之比[T5
B
/T20
B
]优选为96%以上且120%以下。另外,上述T5
B
/T20
B
更优选为97%以上且1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8%以上,特别优选为99%以上。通过设为上述范围内,从而氯化聚氯乙烯树脂的耐热性提高,热收缩被抑制,因此能够得到热循环性良好、由反复变化所引起的热劣化少、且加热前后的挠曲量变化率小的成形体。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在200℃下加热20分钟后的B
30
成分的弛豫时间T20
B
优选为0.145ms以上且0.185ms以下。通过设为上述范围内,从而氯化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氯化聚氯乙烯系树脂,使用脉冲核磁共振在30℃下通过固体回波法进行测定,利用最小二乘法将1H的自旋

自旋弛豫的自由感应衰减曲线按照弛豫时间由短到长的顺序波形分离为来自于A
30
成分、B
30
成分这2种成分的2条曲线,由此得到的B
30
成分的弛豫时间T
B
与在200℃下加热5分钟后的B
30
成分的弛豫时间T5
B
之比即T5
B
/T
B
为96%以上且120%以下。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光央山杉亮太中岛奈未日下康成
申请(专利权)人: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