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纺法用凹凸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0601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纺法用凹凸版及无纺布的制造方法等,[1]上述电纺法用凹凸版的表面电阻率为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纺法用凹凸版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纺法用凹凸版、及使用该凹凸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等。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作为对肌肤(皮肤)简便地实施化妆或刺青的工具,市售有粉底带或纹身贴(tattoo seal)。
[0003]粉底带用于遮瑕膏(concealer)或粉底不能完全遮盖的割伤、烧伤疤痕、痣、手术疤痕等各种隐藏伤痕的用途。
[0004]另外,纹身贴以临时对肌肤实施图案、文字、刺青等装饰为目的,通过剥下贴纸而返回原本的肌肤的外观,在体育赛事等时能够轻松地享受面部彩绘或人体彩绘,因此经常被使用。
[0005]例如,在日本特开2016

190825号(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皮肤贴(skin seal),其作为用于纹身、隐藏伤痕、痣、褐斑的皮肤贴而被贴在人的皮肤上,其中,具有基材、隔膜、设置于上述基材上的垫层、设置于该垫层上的剥离剂层、设置于上述隔膜上的粘合剂层、设置于上述剥离剂层和上述粘合剂层之间的弹性层、以及设置于上述剥离剂层和上述粘合剂层之间的油墨层。
[0006]另外,在日本特开2012

12339号(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化妆用片状化妆品等,其贴附于肌肤时的与肌肤的外观上的一体感高,另外,减轻细纹或毛孔等肌肤的微细的凹凸的效果高,而且以提供一种褐斑等色斑的遮蔽效果高的片状化妆品为目的,具有含有着色颜料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纳米纤维的片材。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纺法用凹凸版,表面电阻率为1
×
10
‑2Ω/

以下,且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凹凸结构。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凹部为倒圆锥台状的情况下的垂直截面图。
[0009]图2是凹部为倒三棱锥台状的情况下的从开口部观察到的俯视图。
[0010]图3是树脂溶液型电纺装置的示意图。
[0011]图4是树脂熔融型电纺装置的示意图。
[0012]图5是实施例7中所得到的着色无纺布的放大照片(倍率:200倍)。
[0013]符号说明
[0014]10、20:凹凸版
[0015]30:树脂溶液型电纺装置
[0016]40:树脂熔融型电纺装置
[0017]31、41:注射器
[0018]32、42:高电压源
[0019]33、43:收集装置
[0020]44:加热用加热器
[0021]31a、41a:圆筒
[0022]31b、41b:活塞
[0023]31c、41c:毛细管
[0024]32a、42a:正极
[0025]32b、42b:负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人类的皮肤表面的凹凸根据其细度的程度被分成第一次~第五次五个阶段的凹凸(起伏,relief)。其中,肌肤的外观很大程度上依存于作为皮肤的纹理状态的第五次起伏和作为角质细胞结构的状态的第二次起伏。
[0027]已知第五次起伏一般由被称为皮肤的纹理的皮沟及皮丘构成,显著显现了增龄变化或肌肤状态导致的不同。随着增龄,皮沟及皮丘变得不清晰,皮沟的条数减少,由皮沟划分的皮丘的形状杂乱,由此肌肤的纹理杂乱。特别是也已知在表现出“肌肤的转折点”等的25岁~35岁,皮沟的条数相对于增龄的减少速度在所有年龄段中最高,可认为构成第五次起伏的皮沟的条数或皮丘的形状与外观的增龄感有关。
[0028]另外,第二次起伏由通过新陈代谢排出的角质细胞形成,但受湿度或新陈代谢所需的时间等的影响,其形状有时会杂乱。特别地,在蓄积于角质层的角质细胞的端部产生干燥粗糙、翘起等的情况下,光会在角质层表面散射,肌肤会失去透明感。
[0029]而且,人类的皮肤表面的凹凸也会对肌肤的光泽度或油光等肌肤的光泽造成影响,光泽因皮脂或汗而经时变化,因光泽的质量从外观的印象来看有时也成为不好的状态。
[0030]另一方面,就专利文献1的皮肤贴而言,通过丝网印刷等通常的印刷方式将油墨层及弹性层在作为基材具有剥离性的树脂膜上形成规定的图像,由此使皮肤假性再现,通过粘合剂层将油墨层及弹性层贴附于想遮蔽伤痕等的部位的皮肤上而使用。但是,专利文献1的技术是遮蔽附于人的皮肤上的纹身、伤痕、痣、褐斑,因此,容易判别贴附皮肤贴的部位,连同皮肤的纹理一起被遮蔽,会给人不自然的印象。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是通过粘合剂层将油墨层及弹性层贴附于皮肤上而使用的技术,因此,在控制油脂的产生这一点上谋求改善。
[0031]在专利文献2中,虽然将化妆用片材贴附于肌肤时的与肌肤的外观上的一体感或褐斑等色斑的遮蔽效果提高,但是由于是提高了减轻肌肤的微细凹凸的效果,所以在给人自然的印象这一点上还有改善的余地。另外,也谋求即使用手指等摩擦表面也不易产生破损或变形的、能够维持接近人体肌肤的光泽的耐摩擦性的提高。
[003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纺法用凹凸版、及使用该凹凸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等,该电纺法用凹凸版耐摩擦性及贴附于肌肤时的视觉上的与肌肤的一体感优异,具备接近人体肌肤的光泽感和透明感,进而使肌肤的纹理良好,可得到对肌肤的油脂的抑制优异的无纺布。
[0033]本专利技术人为了使无纺布表面的物理的形状接近实际的肌肤(皮肤)的表面形态,因而在无纺布的制造中,着眼于通过将电纺所用的版的纳米纤维堆积的表面设为凹凸结构,
并将该版的表面电阻率设为规定的范围,从而能够减小该版的凸部和纳米纤维向凹部的堆积量之差,依据该版的凹凸结构的光泽感、透明感等光学特性与现实的人类的肌肤(皮肤)类似,进而提高无纺布的耐摩擦性,发现可得到耐摩擦性及贴附于肌肤时的视觉上的与肌肤的一体感优异、具备接近人体肌肤的光泽感和透明感、进而使肌肤的纹理良好、肌肤的油脂的抑制优异的无纺布。
[0034]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以下〔1〕~〔4〕。
[0035]〔1〕一种电纺法用凹凸版,其表面电阻率为1
×
10
‑2Ω/

以下,且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凹凸结构。
[0036]〔2〕一种无纺布的制造方法,使用上述〔1〕所述的电纺法用凹凸版作为收集装置,通过电纺法制造含有纳米纤维的无纺布,
[0037]具有使纳米纤维在该凹凸版的具有凹凸结构的表面堆积的工序。
[0038]〔3〕一种无纺布,其形成于上述〔1〕所述的电纺法用凹凸版上,含有纳米纤维。
[0039]〔4〕一种着色无纺布,其形成于上述〔1〕所述的电纺法用凹凸版上,含有着色剂及纳米纤维。
[0040]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电纺用凹凸版、及使用该凹凸版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等,该电纺用凹凸版耐摩擦性及贴附于肌肤时的视觉上的与肌肤的一体感优异,具备接近人体肌肤的光泽感和透明感,进而使肌肤的纹理良好,可得到肌肤的油脂的抑制优异的无纺布。
[0041][电纺法用凹凸版][0042]就本专利技术的电纺法用凹凸版而言,表面电阻率为1
×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纺法用凹凸版,其中,所述电纺法用凹凸版的表面电阻率为1
×
10
‑2Ω/

以下,且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凹凸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纺法用凹凸版,其中,所述凹凸结构的凹部的平均深度为10μm以上且250μm以下,且该凹部的平均开口面积为0.01mm2以上且0.25mm2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纺法用凹凸版,其中,所述凹凸结构的凹部的平均深度为0.5μm以上且7μm以下,且该凹部的平均开口面积为40μm2以上且3600μm2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纺法用凹凸版,其中,所述凹凸结构为在一次凹凸结构的内部还包含二次凹凸结构的结构,该一次凹凸结构的凹部的平均深度为10μm以上250μm以下,且该凹部的平均开口面积为0.01mm2以上0.25mm2以下,该二次凹凸结构的凹部的平均深度为0.5μm以上7μm以下,且该凹部的平均开口面积为40μm2以上3600μm2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纺法用凹凸版,其中,所述凹凸结构的凹部的三维结构为大致倒锥台形,该凹部的开口部的平均长度相对于底部的平均长度之比,即,开口部的平均长度/底部的平均长度超过1.0。6.一种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使用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纺法用凹凸版作为收集装置,通过电纺法制造含有纳米纤维的无纺布,所述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具有:使纳米纤维在该凹凸版的具有凹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田辉幸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