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储式制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027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中储式制粉系统,包括连接给粉机的煤粉仓、连接给料机的添加剂粉仓、呈管状的混合器、检测仪、控制器,混合器两端分别为热风进口和物料出口,通过在混合器侧壁上设置与给粉机连通的落粉管、与给料机连通的落料管,在混合器内部设置具有叶轮和均流器并位于落粉管、落料管的一侧靠近物料出口的分散组件,使均流器位于叶轮与物料出口之间,使得添加剂及煤粉能够先分散在热风中再通过叶轮转动进行搅拌混合,混合效果好,均流器能够使送入炉膛的物料流更加平稳,通过将检测仪设置在落粉管上,使控制器与给粉机、检测仪及给料机电连接,能够根据给粉机输出量及检测仪检测的煤粉成分控制给料机输出量,实现对添加剂加入量的精准控制。量的精准控制。量的精准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储式制粉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煤粉锅炉制粉
,特别涉及一种中储式制粉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制粉系统是煤粉锅炉燃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为锅炉提供合格细度的煤粉和合适温度的风粉混合物,中储式制粉系统是指具有中间储仓式钢球磨煤机的制粉系统,由于中间储仓式钢球磨煤机运行可靠,煤种适应能力较强,既可以磨制无烟煤和贫煤,也可以磨制劣质烟煤,使得该系统在配煤掺烧经济煤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火力发电厂煤粉锅炉的燃烧系统。
[0003]现有火电厂的煤粉锅炉由于燃用煤种跟设计煤种差距较大、锅炉结构设计存在缺陷以及运行操作不当等问题,容易引发炉膛水冷壁及高温受热面结焦,导致锅炉热效率降低,煤耗升高,经济性变差;结焦严重时,大焦块的掉落还会引发锅炉灭火的事故,影响机组安全运行,并且结焦也促进了高温腐蚀,大大降低了锅炉的使用寿命。
[0004]现有技术大多通过在煤中加入添加剂(如石灰石等)的方式来控制结焦,具体步骤为,先在块煤中加入块状添加剂,再使块煤与添加剂共同进入磨煤机磨制成细粉,再通过一次风将细粉经锅炉燃烧器送入炉膛进行燃烧,由于加入的添加剂提高了煤灰的熔点,使得灰渣不易粘结在受热表面,而且还可以加速灰渣从玻璃态转变成结晶相的速度,阻止灰渣中各矿物成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高硬度的灰渣,添加剂的加入也会导致灰渣内不同层之间以及灰渣和受热表面之间形成断裂层,进而产生灰渣自然脱落,防止受热面结渣的加剧。
[0005]但该方案仅通过磨煤机的磨粉过程进行混合,积聚状态下,添加剂及煤粉的混合效果并不好,燃烧时风粉混合物中添加剂的量时高时低,使得煤粉锅炉的燃烧效果并不稳定,再者,该方案主要通过经验调整添加剂的加入量,盲目性大,不精准,容易出现因添加剂过量导致的成本升高及锅炉热效率降低的现象,以及因添加剂不足导致的结焦效果控制不佳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控制结焦、添加剂与煤粉混合效果好、且添加剂加入量更加精准、能够实时控制的中储式制粉系统。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中储式制粉系统,包括:
[0008]煤粉仓,所述煤粉仓的底部出口处连接有给粉机,所述煤粉仓内存储有煤粉;
[0009]添加剂粉仓,所述添加剂粉仓的底部出口处连接有给料机,所述添加剂粉仓内存储有粉状添加剂;
[0010]混合器,所述混合器呈管状,所述混合器两端的开口分别为热风进口和物料出口;
[0011]所述混合器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给粉机相连通的落粉管、以及与所述给料机相连通的落料管,所述混合器的内部还设有分散组件,所述分散组件位于所述落粉管、所述落料
管的一侧并靠近所述物料出口,所述分散组件包括叶轮和设置在所述叶轮与所述物料出口之间的均流器;
[0012]所述中储式制粉系统还包括检测仪和控制器,所述检测仪设置在所述落粉管上,用于在线检测流过所述落粉管的煤粉成分,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给粉机、所述检测仪及所述给料机电连接,并根据所述给粉机的输出量及所述检测仪检测出的煤粉成分实时控制所述给料机的输出量,使进入所述混合器的添加剂与煤粉相匹配。
[0013]优选地,所述叶轮为无动力叶轮,所述叶轮由所述混合器内的物料流进行驱动。
[0014]优选地,所述混合器具有扩口段,所述扩口段位于所述叶轮和所述均流器之间。
[0015]优选地,所述落粉管、所述落料管与所述混合器靠近所述热风进口的端部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落粉管、所述落料管、所述混合器的轴心线的延长线相交于同一点。
[0016]优选地,所述落粉管、所述落料管的一部分螺旋绕设在所述混合器上,所述落粉管、所述落料管送入所述混合器的物料沿所述混合器切线方向螺旋进入所述混合器。
[0017]优选地,所述落粉管靠近所述给粉机的端部设有透明窗,所述检测仪发射的激光通过所述透明窗贯穿所述落粉管。
[0018]优选地,所述落粉管、所述落料管上均连接有便于物料输送的风管,所述风管内的风压大于所述热风进口处的风压。
[0019]优选地,所述添加剂粉仓中添加剂的粒径为0.1~0.3mm。
[0020]优选地,所述给料机包括螺旋给料机。
[002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添加剂粉仓外壁上缠绕有加热盘管,所述加热盘管包括蒸汽加热盘管和电加热盘管,所述加热盘管的外侧设有保温层。
[002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23]本技术提供的中储式制粉系统,包括:底部出口处连接有给粉机的煤粉仓、底部出口处连接有给料机的添加剂粉仓、呈管状的混合器、检测仪、控制器,混合器两端的开口分别为热风进口和物料出口,通过在混合器侧壁上设置与给粉机连通的落粉管、以及与给料机连通的落料管,在混合器内部设置分散组件,使分散组件位于落粉管、落料管的一侧并靠近物料出口,使分散组件包括叶轮和设置在叶轮与物料出口之间的均流器,使得添加剂粉及煤粉能够先分散在热风中,再通过叶轮转动进行搅拌混合,混合效果好,混合后经均流器均流,送入炉膛时物料流的流速更加平稳,通过将检测仪设置在落粉管上,能够在线检测流过落粉管的煤粉成分,使控制器与给粉机、检测仪及给料机电连接,能够根据给粉机的输出量及检测仪检测出的煤粉成分实时控制给料机的输出量,使进入混合器的添加剂与煤粉相匹配,实现对添加剂加入量的精准控制,由于物料流含有添加剂,能够提高煤灰熔点,实现对结焦现象的控制。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局部进行了剖视。
[0025]图2图1中混合器上落粉管与落料管处实施例一的主视示意图,局部进行了剖视。
[0026]图3图1中混合器上落粉管与落料管处实施例二的主视示意图。
[0027]图4是图1中混合器中分散组件处的主视示意图,局部进行了剖视。
[0028]其中:10.煤粉仓;11.给粉机;20.添加剂料仓;21.给料机;22.加热盘管;23.保温
层;30.混合器;31.热风进口;311.增压风机;312.一次风风管;32.物料出口;33.落粉管;34.落料管;35.分散组件;351.叶轮;352.均流器;36.扩口段;37.风管;40.检测仪;50.控制器;60.燃烧器;70.炉膛。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30]如图1至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中储式制粉系统,包括:煤粉仓10、添加剂粉仓20、混合器30、检测仪40、控制器50,其中,煤粉仓10用于存储中间储仓式钢球磨煤机磨出的煤粉,煤粉仓10的底部出口处连接有给粉机11;添加剂粉仓20内存储有粉状石灰石,添加剂粉仓20的底部出口处连接有给料机21;混合器30呈管状,混合器30两端的开口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储式制粉系统,包括:煤粉仓,所述煤粉仓的底部出口处连接有给粉机;添加剂粉仓,所述添加剂粉仓的底部出口处连接有给料机;混合器,所述混合器呈管状,所述混合器两端的开口分别为热风进口和物料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给粉机相连通的落粉管、以及与所述给料机相连通的落料管,所述混合器的内部还设有分散组件,所述分散组件位于所述落粉管、所述落料管的一侧并靠近所述物料出口,所述分散组件包括叶轮和设置在所述叶轮与所述物料出口之间的均流器;所述中储式制粉系统还包括检测仪和控制器,所述检测仪设置在所述落粉管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给粉机、所述检测仪及所述给料机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储式制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为无动力叶轮,所述叶轮由所述混合器内的物料流进行驱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储式制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具有扩口段,所述扩口段位于所述叶轮和所述均流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储式制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粉管、所述落料管与所述混合器靠近所述热风进口的端部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雨翔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临沂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