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调风风门的主体结构,包括前覆板、主体框架和后覆板,前覆板和后覆板大小与主体框架一致,前覆板覆盖在主体框架前表面,后覆板覆盖在主体框架后表面;所述主体框架主要由门架组成,所述前覆板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过风口Ⅱ和板材露出口,所述后覆板主要由安装板和过风板组成。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组合式设计,能有效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也方便产品的后期维护;挡风板活动式的设计,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随时调整风流流量;矩管与板材内镶嵌式相结合的设计,能有效提高产品强度。提高产品强度。提高产品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风风门的主体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矿井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调风风门的主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矿井通风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井下工人人身安全的最为重要的生命线。矿井风门是控制井下风流路径最主要的通风构筑物,起到隔断风流、临时允许行人和车辆通过的作用,对确保煤矿井下通风系统稳定、保障井下人员生命安全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一般风门的结构主要由门框和风门主体结构组成,而风门主体结构主要由主体框架、填充板、覆盖板等组成。目前,矿井风门对于分流的控制只能隔断或全通,当需要对风流的流量进行细致的控制时就需要用到风窗,但是风窗需要单独安装,对人力和物质会产生负担,针对这个问题,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风窗与风门结合的新型调风风门,但是这些风门在整体强度、组装性能等方面还存在一下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强度高、能调节风流流量的调风风门主体结构。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调风风门的主体结构,包括前覆板、主体框架和后覆板,前覆板和后覆板大小与主体框架一致,前覆板覆盖在主体框架前表面,后覆板覆盖在主体框架后表面;
[0005]所述主体框架主要由门架组成,门架为长方形,由矩管构成,门架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过风口Ⅰ和板材安装口,过风口Ⅰ和板材安装口为矩形,过风口Ⅰ左右两边门架矩管上固定有插接座,插接座为长方体,插接座上等距设有数个插接口,过风口Ⅰ内设有数个挡风板,挡风板为长方形,挡风板左右两侧设有插接块,挡风板的插接块插入插接座的插接口内,挡风板封闭过风口Ⅰ,板材安装口四边门架矩管上设有安装檐,安装檐上设有板材固定孔,板材安装口内镶嵌有填充板材,填充板材通过螺栓与安装檐固定;
[0006]所述前覆板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过风口Ⅱ和板材露出口,过风口Ⅱ和板材露出口为矩形,过风口Ⅱ与门架的过风口Ⅰ对应,过风口Ⅱ的长宽小于过风口Ⅰ的长宽,板材露出口与门架的板材安装口对应,板材露出口的长宽小于板材安装口的长宽,前覆板固定在门架的矩管上;
[0007]所述后覆板主要由安装板和过风板组成,安装板与过风板之间通过转轴连接,过风板上设有过风格栅,过风格栅为矩形,过风格栅与门架的过风口Ⅰ对应,过风格栅的长宽不小于过风口Ⅰ的长宽,安装板与门架的矩管固定连接,过风板通过锁扣与门架的矩管活动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插接座上等距设有4个插接口,过风口Ⅰ内设有4个挡风板。
[0009]优选地,所述填充板材为竹胶板。
[0010]优选地,所述挡风板前面设有提手。
[0011]本技术的使用方式及原理:将本技术产品与其门框进行组装后,安装在矿井内,用于风流流量的隔绝与限制,以及临时允许行人通过。当需要调节风流流量时,打开后覆盖上的过风板,然后抽出或插入挡风板,根据需求决定挡风板抽出或插入的数量,操作完后,关闭过风板即可。
[0012]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1、采用组合式设计,能有效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也方便产品的后期维护;
[0014]2、挡风板活动式的设计,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随时调整风流流量;
[0015]3、矩管与板材内镶嵌式相结合的设计,能有效提高产品强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前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主体框架前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挡风板前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下面结合图1
‑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一种调风风门的主体结构,包括前覆板1、主体框架20和后覆板12,前覆板和后覆板大小与主体框架一致,前覆板覆盖在主体框架前表面,后覆板覆盖在主体框架后表面;
[0021]所述主体框架主要由门架13组成,门架为长方形,由矩管构成,门架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过风口Ⅰ14和板材安装口15,过风口Ⅰ和板材安装口为矩形,过风口Ⅰ左右两边门架矩管上固定有插接座18,插接座为长方体,插接座上等距设有数个插接口19,过风口Ⅰ内设有数个挡风板5,挡风板为长方形,挡风板左右两侧设有插接块21,挡风板的插接块插入插接座的插接口内,挡风板封闭过风口Ⅰ,板材安装口四边门架矩管上设有安装檐16,安装檐上设有板材固定孔17,板材安装口内镶嵌有填充板材3,填充板材通过螺栓与安装檐固定;
[0022]所述前覆板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过风口Ⅱ4和板材露出口2,过风口Ⅱ和板材露出口为矩形,过风口Ⅱ与门架的过风口Ⅰ对应,过风口Ⅱ的长宽小于过风口Ⅰ的长宽,板材露出口与门架的板材安装口对应,板材露出口的长宽小于板材安装口的长宽,前覆板固定在门架的矩管上;
[0023]所述后覆板主要由安装板7和过风板9组成,安装板与过风板之间通过转轴8连接,过风板上设有过风格栅11,过风格栅为矩形,过风格栅与门架的过风口Ⅰ对应,过风格栅的长宽不小于过风口Ⅰ的长宽,安装板与门架的矩管固定连接,过风板通过锁扣10与门架的矩管活动连接。
[0024]优选地,所述插接座上等距设有4个插接口,过风口Ⅰ内设有4个挡风板。
[0025]优选地,所述填充板材为竹胶板。
[0026]优选地,所述挡板板前面设有提手6。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风风门的主体结构,包括前覆板(1)、主体框架(20)和后覆板(12),其特征在于:前覆板和后覆板大小与主体框架一致,前覆板覆盖在主体框架前表面,后覆板覆盖在主体框架后表面;所述主体框架主要由门架(13)组成,门架为长方形,由矩管构成,门架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过风口Ⅰ(14)和板材安装口(15),过风口Ⅰ和板材安装口为矩形,过风口Ⅰ左右两边门架矩管上固定有插接座(18),插接座为长方体,插接座上等距设有数个插接口(19),过风口Ⅰ内设有数个挡风板(5),挡风板为长方形,挡风板左右两侧设有插接块(21),挡风板的插接块插入插接座的插接口内,挡风板封闭过风口Ⅰ,板材安装口四边门架矩管上设有安装檐(16),安装檐上设有板材固定孔(17),板材安装口内镶嵌有填充板材(3),填充板材通过螺栓与安装檐固定;所述前覆板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过风口Ⅱ4和板材露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俊龙,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锋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