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9785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包括内胆和储液容器,储液容器可取放地放置于所述内胆中,以将内胆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储液容器的侧壁上端设有供气液通过的通气部,所述储液容器的底壁上具有凸台,所述凸台上罩设有分隔件,所述凸台与所述分隔件之间形成连通上、下腔体的过液通道,所述储液容器的侧壁上设有液位刻度线,所述液位刻度线的最小刻度位置高于所述凸台,所述内胆用于放置高于所述最小刻度位置的液体,以使得液体封堵所述过液通道,在液体沸腾前通过所述通气部平衡内胆上下腔体的压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保证油脂分离效果,提升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
,具体涉及压力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压力烹饪器具来说,在煲汤时可以缩短烹饪时间,为了顺应低脂的健康饮食要求,市场上出现了带有储液容器的压力烹饪器具,以用于分离肉汤中的油脂,制备低脂食物。但是现有技术的储液容器,烹饪时放入的液体一般是在储液容器之下,会影响到汤液的容积,不能烹饪足够多的汤液。另外,在烹饪过程中通过沸腾使得液体进入储液容器内,存在的问题就是,烹饪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储液容器被热气向上顶起而颠簸,严重影响储液容器的稳定性和分离效果,缩短锅具的使用寿命,并产生噪音,降低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压力烹饪器具,至少可以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压力烹饪器具,包括内胆和储液容器,储液容器可取放地放置于所述内胆中,以将内胆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储液容器的侧壁上端设有供气液通过的通气部,所述储液容器的底壁上具有凸台,所述凸台上罩设有分隔件,所述凸台与所述分隔件之间形成连通上、下腔体的过液通道,所述储液容器的侧壁上设有液位刻度线,所述液位刻度线的最小刻度位置高于所述凸台,所述内胆用于放置高于所述最小刻度位置的液体,以使得液体封堵所述过液通道,在液体沸腾前通过所述通气部平衡内胆上下腔体的压力。
[0006]进一步的,所述分隔件将所述储液容器的内腔至少分隔为储液腔和所述过液通道,所述过液通道的流通截面积大于所述通气部的流通截面积。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过液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过液口和第二过液口,过液通道通过第一过液口与储液腔连通,第一过液口设于储液容器和/或分隔件,第二过液口设于凸台,第一过液口的高度低于第二过液口的高度。
[0008]进一步的,所述分隔件与所述储液容器的底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构成所述第一过液口;或者所述分隔件与所述储液容器的底面抵接,所述分隔件的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构成所述第一过液口。
[0009]进一步的,所述储液容器的侧壁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上设有所述通气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通气部的流通截面积为T,所述翻边的面积为F,T大于F/20。
[0011]进一步的,所述通气部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翻边。
[0012]进一步的,所述翻边局部变形形成所述通气部,所述通气部与所述内胆内壁之间形成通气间隙。
[0013]进一步的,所述储液容器的侧壁上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构成所述通气部。
[0014]进一步的,所述通气部高于所述液位刻度线的最大刻度位置。
[0015]采用本方案的有益效果:
[0016]1、通过在储液容器的侧壁上设有液位刻度线,液位刻度线的最小刻度位置高于所述凸台,内胆用于放置高于最小刻度位置的液体,以使得液体封堵过液通道,由于内胆中放置的液体会进入储液容器,可以增加储液容器的重量,且可以避免气体从过液通道通过,而在储液容器的上端设置通气部,使储液容器下腔体中受热而膨胀的热空气通过通气部流入储液容器上腔体,储液容器上腔体的冷空气也可以通过通气部向下流动,以进行冷热气流的交换和循环,在沸腾前可以平衡储液容器上下腔体压力,保证储液容器在内胆中的稳定性。
[0017]2、所述分隔件将所述储液容器的内腔至少分隔为储液腔和所述过液通道,所述过液通道的流通截面积大于所述通气部的流通截面积。在烹饪时,内胆中的液体(汤液)在受热沸腾时,由于上端通气部的存在,会向通气部方向翻滚上升,通过通气部翻入储液容器(上腔体)内,由于过液通道的存在,下方的液体会通过过液通道流入内胆(下腔体)中,而汤液一般包括水和油,油的密度小会浮在水面,所以汤液从储液容器经过过液通道进入内胆(下腔体)时,主要是水进入到内胆(下腔体)中,而油会留存在储液容器中,如此循环往复,使得储液容器中的油越来越多。由于过液通道的流通截面积大于通气部的流通截面积,单位时间内从通气部进入的液体小于从过液通道出去的液体,可以避免液面持续上升没过通气部而导致油脂从通气部流入内胆(下腔体)中,所以流通截面积的大小关系可以确保油脂分离效果。一方面,汤液从通气部翻入储液容器(上腔体)内时,会带着漂浮在汤液表面的油脂一起进入储液容器(上腔体)内,另外一方面,汤液通过过液通道流入内胆(下腔体)中时,主要是下方的水进入内胆(下腔体)中。
[0018]3、所述过液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过液口和第二过液口,过液通道通过第一过液口与储液腔连通,第一过液口设于储液容器和/或分隔件,第二过液口设于凸台,第一过液口的高度低于第二过液口的高度,由于第一过液口和第二过液口的高度关系,在储液容器中汤液足够多(高于第二过液口)时,下方的汤液(主要是水)可以从过流通道进入内胆(下腔体)中,上方的汤液(主要是油脂)则会留在储液容器中,而当储液容器中汤液足够少(低于第二过液口)时,则无法通过过液通道进入内胆(下腔体)中。
[0019]本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压力烹饪器具分解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压力烹饪器具装配后剖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压力烹饪器具装配后俯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储液容器与分隔件分解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内胆10;定位凸起11;储液容器20;翻边21;通气部211;凸台22;螺母221;把手23;分隔件30;螺钉31;储液腔100;过液通道200;第一过液口201;第二过液口202。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7]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压力烹饪器具。
[0028]压力烹饪器具,如用于煲肉汤的电压力锅,包括内胆10和储液容器20,储液容器20可取放地放置于内胆10中,储液容器20放置在内胆10中时,将内胆10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储液容器20内可以理解为上腔体,储液容器20外可以理解为下腔体。
[0029]通过在内胆10中设置上述储液容器20虽然可以实现肉汤中油脂的分离,以制备低脂食物,但储液容器20只是容置于内胆10中,烹饪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储液容器20会被热气向上顶起而颠簸,严重影响储液容器20的稳定性和分离效果,缩短电压力锅的使用寿命,并产生噪音,降低用户使用体验。
[0030]为了解决储液容器20被向上顶起的问题,参照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压力烹饪器具,包括内胆和储液容器,储液容器可取放地放置于所述内胆中,以将内胆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容器的侧壁上端设有供气液通过的通气部,所述储液容器的底壁上具有凸台,所述凸台上罩设有分隔件,所述凸台与所述分隔件之间形成连通上、下腔体的过液通道,所述储液容器的侧壁上设有液位刻度线,所述液位刻度线的最小刻度位置高于所述凸台,所述内胆用于放置高于所述最小刻度位置的液体,以使得液体封堵所述过液通道,在液体沸腾前通过所述通气部平衡内胆上下腔体的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将所述储液容器的内腔至少分隔为储液腔和所述过液通道,所述过液通道的流通截面积大于所述通气部的流通截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液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过液口和第二过液口,过液通道通过第一过液口与储液腔连通,第一过液口设于储液容器和/或分隔件,第二过液口设于凸台,第一过液口的高度低于第二过液口的高度。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谢伟峰张斌陈通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