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带光缆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9728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纤带光缆及其制造方法。该光纤带光缆包括:被覆层,包括第一被覆层和第二被覆层,第一被覆层可拆卸地容置于第二被覆层内,并与第二被覆层配合形成安装腔;光单元,光单元安装在安装腔内;绕包层,绕包层缠绕在第二被覆层上;以及外护层,外护层包覆在绕包层外侧;第一被覆层和第二被覆层均为U型结构,第一被覆层的开口端嵌入第二被覆层,且第一被覆层的开口与第二被覆层的开口朝向相反;绕包层沿光单元的轴向缠绕在第二被覆层的外周,并对第二被覆层施加挤压作用力,以使第二被覆层与第一被覆层形成密封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光纤带光缆,能够解决现有光缆剥离困难导致接续效率低的问题。困难导致接续效率低的问题。困难导致接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纤带光缆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纤带光缆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通信信息化浪潮的飞速发展,光纤光缆作为主要的通信媒介,在通信传输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系列新型的光缆产品在市场需求下应运而生。由于光通信网络不断向着大容量、高速率的方向推进,全球部署的光缆数量激增,且在不同的应用场合和不同的施工环境都对光缆的结构型式和性能提出了新的需求,因此,相应的维护难度和人工成本也在逐渐增加。
[0003]目前,现有的光缆大多采用油膏进行填充,在光缆安装连接的过程中,需要先剥离光纤带外的被覆层、铠装层和护层,再使用纸巾和清洁剂对光纤带的油膏进行清洁,同时,由于现有的光纤带大多采用圆形束管作为二次被覆层,剥离起来更加费力耗时,大大增加接续和维护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带光缆及其制造方法,能够解决现有光缆剥离困难导致接续效率低的问题,同时可以保证光缆内部的密封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纤带光缆,包括:被覆层,包括第一被覆层和第二被覆层,第一被覆层可拆卸地容置于第二被覆层内,并与第二被覆层配合形成安装腔;光单元,光单元安装在安装腔内;绕包层,绕包层缠绕在第二被覆层上;以及外护层,外护层包覆在绕包层外侧;绕包层沿光单元的轴向缠绕在第二被覆层的外周,并对第二被覆层施加挤压作用力,以使第二被覆层与第一被覆层形成密封配合。
[0006]进一步地,第一被覆层和第二被覆层均为U型结构,第一被覆层的开口端嵌入第二被覆层,且第一被覆层的开口与第二被覆层的开口朝向相反。
[0007]进一步地,第二被覆层对第一被覆层形成挤压作用,第一被覆层与光单元形成密封配合;和/或,绕包层沿光单元的轴向连续缠绕在第二被覆层上。
[0008]进一步地,光纤带光缆还包括阻水层,第一被覆层和第二被覆层的内壁上均设有阻水层。
[0009]进一步地,光单元由预设数量的光纤带叠加而成。
[0010]进一步地,光单元中的单根光纤带具有自由系数K,第一被覆层的高度H1与自由系数K、单根光纤带的厚度Ha、光纤带的数量n、光单元的上端预留间隙Hc、阻水层的厚度Hb以及第一被覆层的厚度Hd的关系满足:H1=K*Ha*n+Hb+Hc+Hd,且自由系数K的取值范围为[1.05,1.10]。进一步地,第一被覆层的宽度L1与单根光纤带的宽度La、阻水层的厚度Hb、光单元的左右两端预留间隙Lb以及第一被覆层的厚度Hd的关系满足:L1=La+2Hb+2Lb+2Hd。
[0011]进一步地,第二被覆层的高度H2与第一被覆层的高度H1、第二被覆层的厚度He、阻
水层厚度Hb、第一被覆层开口端的端面与第二被覆层内壁的阻水层之间的间隙Lc、以及第一被覆层的底面与第二被覆层开口端的端面之间的间隙Le的关系满足:H2= H1+He+Hb+Lc+Le。进一步地,第二被覆层的宽度L2与第一被覆层的宽度L1、第二被覆层的厚度He、第一被覆层外侧壁与第二被覆层内侧壁的阻水层之间的间隙Ld、以及阻水层的厚度Hb的关系满足:L2= L1+2He+2Hb+2Ld。
[0012]进一步地,光纤带光缆还包括绕扎带,绕扎带缠绕在绕包层表面。
[0013]进一步地,光纤带光缆还包括方形的增强层,增强层覆于绕包层外侧;和/或,光纤带光缆还包括加强件,加强件嵌设在外护层内。
[0014]进一步地,光纤带光缆还包括撕裂绳,撕裂绳设置在外护层与增强层之间。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纤带光缆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用于制造上述的光纤带光缆,制造方法包括:成型第一被覆层,成型过程中在第一被覆层的内侧依次敷设阻水层和光单元;成型第二被覆层,成型过程中在第二被覆层的内侧敷设阻水层;将第一被覆层嵌入第二被覆层内;将绕包层覆于第二被覆层外,并将绕扎带缠绕在绕包层外侧,使第一被覆层和第二被覆层形成密封接触;将增强层覆于绕包层外侧;在绕包层外成型外护层。
[0016]进一步地,第一被覆层和第二被覆层均为U型,将第一被覆层嵌入第二被覆层内的步骤包括:将多个光纤带阵列定型以形成光单元;在第一被覆层和第二被覆层的内壁均敷设阻水层;将第一被覆层和第二被覆层开口相对,进行镶嵌定型。
[0017]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被覆层、第二被覆层内、光单元、绕包层以及外护层,且第一被覆层和第二被覆层相互配合形成安装腔,光单元安装在安装腔内,将绕包层缠绕在第二被覆层外侧,外护层包覆在绕包层外,绕包层沿光单元的轴向缠绕在第二被覆层的外周,并对第二被覆层施加挤压作用力,以使第二被覆层与第一被覆层形成密封配合,在安装过程中,只需剥离外护层和绕包层,将第一被覆层从第二被覆层中拿出即可进行接续和维护等操作,不需要使用纸巾盒清洁剂对光纤带内填充的油膏进行清洁,并且绕包层的撕裂强度不高,不需借助工具徒手就能将绕包层剥离,剥离操作简捷,能够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接续效率,进而缩短维护时间、降低运维成本,此外,绕包层对第一被覆层和第二被覆层施加挤压作用力,可以保证第一被覆层、第二被覆层以及安装在安装腔内的光单元之间结构的紧凑性和密封性,还能够使其在外力作用下仍可保持结构的稳定,不会轻易分离,进而保证光单元传输性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纤带光缆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纤带光缆的制造步骤;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将第一被覆层嵌入第二被覆层内的步骤;以及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纤带光缆结构中的部分参数示意图。
[0019]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第一被覆层;20、第二被覆层;30、光单元;40、绕包层;50、外护层;60、阻水层;
70、绕扎带;80、增强层;90、加强件;91、撕裂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纤带光缆,包括:被覆层,包括第一被覆层10和第二被覆层20,第一被覆层10可拆卸地容置于第二被覆层20内,并与第二被覆层20配合形成安装腔;光单元30,光单元30安装在安装腔内;绕包层40,绕包层40缠绕在第二被覆层20上;以及外护层50,外护层50包覆在绕包层40外侧。
[0022]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被覆层10可拆卸地容置于第二被覆层20内,第一被覆层10和第二被覆层20相互配合形成安装腔,光单元30安装在安装腔内,将绕包层40缠绕在第二被覆层20外侧,在绕包层40的挤压作用下,既能够保证第一被覆层10与第二被覆层20配合后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光纤带光缆发生弯曲时,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被覆层,包括第一被覆层(10)和第二被覆层(20),所述第一被覆层(10)可拆卸地容置于所述第二被覆层(20)内,并与所述第二被覆层(20)配合形成安装腔;光单元(30),所述光单元(30)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绕包层(40),所述绕包层(40)缠绕在所述第二被覆层(20)上;以及外护层(50),所述外护层(50)包覆在所述绕包层(40)外侧;所述第一被覆层(10)和所述第二被覆层(20)均为U型结构,所述第一被覆层(10)的开口端嵌入所述第二被覆层(20),且所述第一被覆层(10)的开口与所述第二被覆层(20)的开口朝向相反;所述绕包层(40)沿所述光单元(30)的轴向缠绕在所述第二被覆层(20)的外周,并对所述第二被覆层(20)施加挤压作用力,以使所述第二被覆层(20)与所述第一被覆层(10)形成密封配合;所述第二被覆层(20)对所述第一被覆层(10)形成挤压作用,所述第一被覆层(10)与所述光单元(30)形成密封配合;和/或,所述绕包层(40)沿所述光单元(30)的轴向连续缠绕在所述第二被覆层(20)上;所述光单元(30)由预设数量的光纤带叠加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带光缆还包括阻水层(60),所述第一被覆层(10)和所述第二被覆层(20)的内壁上均设有所述阻水层(6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单元(30)中的单根所述光纤带具有自由系数K,所述第一被覆层(10)的高度H1与所述自由系数K、单根所述光纤带的厚度Ha、所述光纤带的数量n、所述光单元(30)的上端预留间隙Hc、所述阻水层(60)的厚度Hb以及所述第一被覆层(10)的厚度Hd的关系满足:H1=K*Ha*n+Hb+Hc+Hd,且所述自由系数K的取值范围为[1.05,1.1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被覆层(10)的宽度L1与单根所述光纤带的宽度La、所述阻水层(60)的厚度Hb、所述光单元(30)的左右两端预留间隙Lb以及所述第一被覆层(10)的厚度Hd的关系满足:L1=La+2Hb+2Lb+2Hd。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带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被覆层(20)的高度H2与所述第一被覆层(10)的高度H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静缪小明缪威玮徐建秋钱慧慧谭枫朱鹏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