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气高效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9614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

气高效热交换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热交换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气

气高效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热交换装置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单元设备,用于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甲流体介质中的热能用另一种后续工序所需要的乙流体介质进行回收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按甲乙介质的流体类型分类,可分为液

液热交换装置、液

气热交换装置、气

液热交换装置、气

气热交换装置。其中气

气热交换装置的类型的甲流体介质通常为各类燃烧炉产生的高温燃烧废气,乙流体介质通常为洁净的空气,该类热交换装置可以有多种结构。
[0003]例如:授权公告号CN204043455U,名为“一种纯逆流板式气

气热交换器”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纯逆流板式气

气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换热器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换热部件,设置在箱体上方的上管箱,设置在箱体下方的下管箱,设置在换热部件与上管箱之间的膨胀节,换热部件下端与下管箱连接,所述换热部件由若干个板束模块组成,所述板束模块由若干个传热板片对称叠加制成,板束模块上形成板片之间平行密闭的流动方向相反的空气流道A

A

和烟气流道G

G

。本换热器换热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气体分布均匀,整体无死区且阻力小。
[0004]采用这样技术的气

气热交换装置当然可以使用,但仍有以下不足:结构相对复杂,制造成本相对高,清灰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更合理,结构相对简单,制造成本相对低,清灰方便的气

气高效热交换装置。
[0006]本技术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

气高效热交换装置,包括架设在底座上的筒体及设于筒体上的进烟口、出烟口、空气进口、空气出口、出灰口,烟气与空气在筒体内分别流经相互隔离的对应热交换通道,筒体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筒、中筒、内筒,三个同轴套设的筒的筒周壁内分别设置有外夹套、中央套、内夹套;外筒的两端通过圆板密封连接;中筒长度与内筒长度相等,外筒长度大于中筒长度;中筒右端与外筒右端齐平设置并与外筒右端圆板壁面密封连接,内筒左端与外筒左端齐平设置并与外筒左端圆板壁面密封连接;进烟口设在外筒左端圆板面中心部并与内筒筒腔连通,出烟口设在外筒靠右部的顶面并与外筒内壁面和中筒外壁面间的间隙空间连通;外夹套的夹套腔与中央套的夹套腔间设有甲连通管道;中央套的夹套腔与内夹套的夹套腔间设有乙连通管道;空气进口设在外筒靠右部的壁面并与外夹套的夹套腔连通,空气出口设在外筒靠左部的壁面并与内夹套的夹套腔连通。
[0007]所述的外筒1的左端圆板壁面上设有甲下出灰口、甲中出灰口;外筒的右端圆板壁面上设有乙下出灰口、乙中出灰口、观察口;甲下出灰口与乙下出灰口共轴线并与外筒内壁面和中筒外壁面间的间隙空间连通;甲中出灰口与乙中出灰口共轴线并与中筒内壁面和内
筒外壁面间的间隙空间连通;观察口与内筒内腔连通。
[0008]所述的甲下出灰口、甲中出灰口、乙下出灰口、乙中出灰口四者的口沿均分别设有对应的旋接盖体;所述的观察口的口沿设有透明的玻璃旋接盖体。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结构更合理,结构相对简单,制造成本相对低,清灰方便。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另一视向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烟气流向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技术中空气出口部分的示意图;
[0015]图5是本技术中甲连通管道部分的示意图;
[0016]图6是本技术中乙连通管道部分的示意图。
[0017]附图中的标记编号说明如下:外筒1、外夹套1K、出烟口2、空气进口3、底座4、空气出口5、甲下出灰口6A、乙下出灰口6B、甲中出灰口7A、乙中出灰口7B、进烟口8、观察口9、中筒10、中央套10K、内筒11、内夹套11K、甲连通管道12、乙连通管道13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气

气高效热交换装置,包括架设在底座4上的筒体及设于筒体上的进烟口8、出烟口2、空气进口3、空气出口5、出灰口,烟气与空气在筒体内分别流经相互隔离的对应热交换通道,筒体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筒1、中筒10、内筒11,三个同轴套设的筒的筒周壁内分别设置有外夹套1K、中央套10K、内夹套11K;外筒1的两端通过圆板密封连接;中筒10长度与内筒11长度相等,外筒1长度大于中筒10长度;中筒10右端与外筒1右端齐平设置并与外筒1右端圆板壁面密封连接,内筒11左端与外筒1左端齐平设置并与外筒1左端圆板壁面密封连接;进烟口8设在外筒1左端圆板面中心部并与内筒11筒腔连通,出烟口2设在外筒1靠右部的顶面并与外筒1内壁面和中筒10外壁面间的间隙空间连通;外夹套1K的夹套腔与中央套10K的夹套腔间设有甲连通管道12;中央套10K的夹套腔与内夹套11K的夹套腔间设有乙连通管道13;空气进口3设在外筒1靠右部的壁面并与外夹套1K的夹套腔连通,空气出口5设在外筒1靠左部的壁面并与内夹套11K的夹套腔连通。
[0019]所述的外筒1的左端圆板壁面上设有甲下出灰口6A、甲中出灰口7A;外筒1的右端圆板壁面上设有乙下出灰口6B、乙中出灰口7B、观察口9;甲下出灰口6A与乙下出灰口6B共轴线并与外筒1内壁面和中筒10外壁面间的间隙空间连通;甲中出灰口7A与乙中出灰口7B共轴线并与中筒10内壁面和内筒11外壁面间的间隙空间连通;观察口9与内筒11内腔连通。
[0020]所述的甲下出灰口6A、甲中出灰口7A、乙下出灰口6B、乙中出灰口7B四者的口沿均分别设有对应的旋接盖体;所述的观察口9的口沿设有透明的玻璃旋接盖体。
[0021]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
[0022]烟气热交换通道为:烟气从左部的进烟口8进入内筒11内腔到达右部后掉头进入
中筒10内壁面和内筒11外壁面间的间隙空间,到达左部后再掉头进入中筒10外壁面和外筒1内壁面间的间隙空间,再到达右部后从出烟口2引出。
[0023]空气热交换通道为:空气从空气进口3进外夹套1K,然后经甲连通管道12进入中央套10K,流经中央套10K后再经乙连通管道13进入内夹套11K,流经内夹套11K后,最后经空气出口5引出。
[0024]烟气与空气热交换通道的接触面大且相互呈逆向流动,热交换效率高。
[0025]出灰时,将甲下出灰口6A、甲中出灰口7A、乙下出灰口6B、乙中出灰口7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

气高效热交换装置,包括架设在底座上的筒体及设于筒体上的进烟口、出烟口、空气进口、空气出口、出灰口,烟气与空气在筒体内分别流经相互隔离的对应热交换通道,其特征在于:筒体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筒、中筒、内筒,三个同轴套设的筒的筒周壁内分别设置有外夹套、中央套、内夹套;外筒的两端通过圆板密封连接;中筒长度与内筒长度相等,外筒长度大于中筒长度;中筒右端与外筒右端齐平设置并与外筒右端圆板壁面密封连接,内筒左端与外筒左端齐平设置并与外筒左端圆板壁面密封连接;进烟口设在外筒左端圆板面中心部并与内筒筒腔连通,出烟口设在外筒靠右部的顶面并与外筒内壁面和中筒外壁面间的间隙空间连通;外夹套的夹套腔与中央套的夹套腔间设有甲连通管道;中央套的夹套腔与内夹套的夹套腔间设有乙连通管道;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先富
申请(专利权)人:华钿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