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纺布改良预处理装置,涉及无纺布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和箱体,箱体底端与底座铰接,箱体内设有至少设有两组扰动辊,两组扰动辊分别设置在活动传动辊两侧,两组扰动辊两端均与底座的内壁滑动连接,无纺布经箱体内的一侧导向辊组限位引入后依次穿过一组扰动辊顶端、活动传动辊底端、另一组扰动辊顶端、另一侧导向辊组引出,两组扰动辊交替上下运动牵引无纺布上下摆动,并在绷直与松动状态间切换,箱体内侧底端设有搅拌组件,通过驱动两组扰动辊交替上下运动起到对无纺布起到扰动的效果,使得无纺布在箱体的溶液内摆动,提高了溶液中分子与无纺布之间的接触,从而提高改良的效率,同时保证了改良的质量。同时保证了改良的质量。同时保证了改良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纺布改良预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纺布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无纺布改良预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无纺布又称不织布、针刺棉、针刺无纺布等,采用聚酯纤维,涤纶纤维(简称:PET)材质生产,经过针刺工艺制作而成,可做出不同的厚度、手感、硬度等。可用于不同的行业,比如隔音,隔热,电热片,口罩,服装,医用,填充材料等,随着不同场合的使用,需要通过对无纺布进行改性使其具备相应的特性,比如抗静电、抗菌以及改善亲水性等功能。
[0003]在对无纺布的亲水抗菌性进行改良时,石墨烯是较为常见的材料,石墨烯具有良好导电性,同时也具有杰出的亲水性、抗菌性和紫外保护性,石墨烯应用于纺织纤维领域制备抗静电、抗菌、抗紫外等多功能材料是近年来的发展方向,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112709073 A公开了一种石墨烯改性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将氧化石墨烯、乙醇、3
‑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混合制备氨基官能团化的氧化石墨烯;将聚丙烯无纺布除尘烘干待用;制备浓度为6mg/mL的多巴胺溶液,将上述聚丙烯无纺布浸泡在上述多巴胺溶液中,在恒温水浴摇床中震荡反应取出,用去离子水冲洗烘干,得到表面黏附有聚多巴胺层的无纺布;将氨基官能团化的氧化石墨烯加入水中分散均匀,调节pH值至6.0,得到浓度为15mg/mL的氨基官能团化的氧化石墨烯溶液,将表面黏附有聚多巴胺层的无纺布按照浴比(g/mL)1:40浸入上述溶液中,65
°
C恒温水浴摇床中震荡反应16h后取出,用乙醇冲洗,室温下烘干,得到所述石墨烯改性无纺布,无纺布在进行改良时需要两次沉浸在摇床中进行浸没反应,目前使用的摇床结构相对简单,仅通过单向的摇晃使得箱体内的溶液震荡与无纺布表面充分接触,效果较差,且通过震荡的方式不能对无纺布起到扰动的效果,通过介入对无纺布的松紧状态切换可以提高反应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无纺布改良预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纺布改良预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纺布改良预处理装置,包括底座和箱体,箱体底端与底座铰接,所述箱体内设有至少设有两组扰动辊,两组扰动辊分别设置在活动传动辊两侧,两组扰动辊两端均与底座的内壁滑动连接,无纺布经箱体内的一侧导向辊组限位导向引入后,依次穿过一组扰动辊顶端、活动传动辊底端、另一组扰动辊顶端、另一侧导向辊组引出,两组扰动辊交替上下运动牵引无纺布上下摆动,并在绷直与松动状态间切换,所述箱体内侧底端设有搅拌组件,当箱体上下摆动时搅拌组件往复摆动搅拌。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可选的方案,所述箱体与底座之间设有连接组件,当箱体上下摆动时所述连接组件被配置用以牵引两组扰动辊上下运动,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内壁开设有容纳扰动辊两端的第二限位槽,所述限位支架另一端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伸入箱体内部,两组扰动辊两端均穿过
第一限位槽伸入第二限位槽内,两组扰动辊均与第一限位槽槽口配合。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可选的方案,其中一组扰动辊与搅拌组件之间设有传动机构,当扰动辊上下运动时牵引搅拌组件往复摆动。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可选的方案,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支座,所述搅拌支座底端设有套管与箱体底部转动连接,搅拌支座顶端圆周阵列设有多组搅拌杆,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座、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连接座与箱体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搅拌支座底端偏心设有圆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连接座底端铰接,另一端与圆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一端与连接座铰接,另一端与其中一组扰动辊转动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可选的方案,所述箱体底端中心位置设有铰接座,底座底板上表面中心位置两侧设置有固定连接座,铰接座与固定连接座铰接,所述固定连接座上设有摆动机构用以驱动箱体往复摆动,所述箱体底端两侧对称设置有多组弹簧。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可选的方案,所述底座位于进料和出料两侧分别设有上料辊和回收辊,所述上料辊和回收辊均高于 箱体的两侧边沿。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可选的方案,任一所述导向辊组均设有两组导向辊,两组导向辊上下交错设置,所述无纺布自上侧导向辊的顶端绕至下侧导向辊的底端,所述导向辊两端均与箱体内侧壁转动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可选的方案,所述箱体靠近进出料方向内侧壁均设有加热块。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可选的方案,所述摆动机构包括驱动转盘和摆杆,所述摆杆两端均开设有腰型槽,两组腰型槽中间位置设有第一圆柱,第一圆柱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箱体靠近摆杆一侧水平中心位置设有连接圆杆与摆杆上端的腰型槽槽口配合,所述驱动转盘与底座转动连接,驱动转盘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转盘靠近摆杆一侧端面偏心设有第二圆柱,第二圆柱与摆杆下端的腰型槽槽口配合。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驱动第一扰动辊和第二扰动辊交替上下运动起到对无纺布起到扰动的效果,即使得无纺布在箱体的溶液内摆动,配合箱体的摆动与溶液充分接触反应,同时第一扰动辊和第二扰动辊上下运动时对无纺布起到绷直的效果,配合箱体摆动赋予溶液的动能,提高了溶液中分子与无纺布之间的接触,从而提高了反应的效果,可以节约反应的时间,从而提高改良的效率,同时保证了改良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另一工作状态示意图;图6是图5的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搅拌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限位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回收辊
‑
1、上料辊
‑
2、底座
‑
3、箱体
‑
4、无纺布
‑
5、限位支架
‑
6、第一扰动辊
‑
7、活动传动辊
‑
8、第二扰动辊
‑
9、弹簧
‑
10、搅拌支座
‑
11、连接座
‑
12、第一连杆
‑
13、第二连杆
‑
14、驱动转盘
‑
15、摆杆
‑
16、圆杆
‑
17、固定连接座
‑
32、导向辊
‑
41、加热块
‑
42、铰接座
‑
43、连接圆杆
‑
44、第一限位槽
‑
61、第一电机
‑
100、搅拌杆
‑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纺布改良预处理装置,包括底座(3)和箱体(4),箱体(4)底端与底座(3)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4)内设有至少设有两组扰动辊,两组扰动辊分别设置在活动传动辊(8)两侧,两组扰动辊两端均与底座(3)的内壁滑动连接,无纺布(5)经箱体(4)内的一侧导向辊组限位导向引入后,依次穿过其中一组扰动辊顶端、活动传动辊(8)底端、另一组扰动辊顶端后,从另一侧导向辊组引出,两组扰动辊交替上下运动牵引无纺布(5)上下摆动,并在绷直与松动状态间切换,所述箱体(4)内侧底端设有搅拌组件,当箱体(4)上下摆动时搅拌组件往复摆动搅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改良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4)与底座(3)之间设有连接组件,当箱体(4)上下摆动时所述连接组件被配置用以牵引两组扰动辊上下运动,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限位支架(6),所述限位支架(6)一端与底座(3)固定连接,所述箱体(4)内壁开设有容纳扰动辊两端的第二限位槽(401),所述限位支架(6)另一端开设有第一限位槽(61),第一限位槽(61)伸入箱体(4)内部,两组扰动辊两端均穿过第一限位槽(61)伸入第二限位槽(401)内,两组扰动辊均与第一限位槽(61)槽口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一种无纺布改良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组扰动辊与搅拌组件之间设有传动机构,当扰动辊上下运动时牵引搅拌组件往复摆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纺布改良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支座(11),所述搅拌支座(11)底端设有套管与箱体(4)底部转动连接,搅拌支座(11)顶端圆周阵列设有多组搅拌杆(101),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座(12)、第一连杆(13)和第二连杆(14),所述连接座(12)与箱体(4)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搅拌支座(11)底端偏心设有圆杆(17),所述第一连杆(13)一端与连接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盛桃,
申请(专利权)人:仪征丰益升非织造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