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国科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坡耕地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952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坡耕地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下部设有行走轮,所述机架的后端设有翻地机构,所述机架的上部设有第一储药箱和第二储药箱,所述第一储药箱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喷药机构,所述第二储药箱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喷药机构,所述第一喷药机构和所述第二喷药机构均向下设置;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将颗粒、粉末类的土壤修复剂加入到第一储药箱中,通过第一喷药机构进行喷洒施放,将液体类的土壤修复剂加入到第二储药箱中,通过第二喷药机构进行喷洒施放,满足了对不同种类药剂的施放需求,有效提高了土壤修复效果,适合大范围推广应用。适合大范围推广应用。适合大范围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坡耕地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土壤修复
,特别是涉及一种坡耕地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其排放的污染物也大量增加,这些重金属污染物、有机污染物等大部分会沉积在土壤中,使土壤肥力以及土壤的酸碱平衡和微生物群遭受破坏,造成土地无法种植,因此,必须对这类土壤进行修复才能正常使用。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0003]目前土壤修复装置一般是通过喷洒药剂实现对土壤的修复,然而,随着药剂种类的不断改进,常规的土壤修复装置已无法满足多种类型药剂的喷洒,若喷洒方式不当,则无法实现对污染土壤的有效修复。
[0004]因此,亟需一种坡耕地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能够解决现有土壤修复装置喷洒方式单一,无法适应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坡耕地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土壤修复装置喷洒方式单一,无法适应需求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坡耕地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下部设有行走轮,所述机架的后端设有翻地机构,所述机架的上部设有第一储药箱和第二储药箱,所述第一储药箱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喷药机构,所述第二储药箱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喷药机构,所述第一喷药机构和所述第二喷药机构均向下设置。
[0008]优选地,所述机架的前端设有牵引连接架。
[0009]优选地,所述翻地机构包括翻地连接架,所述翻地连接架高低可调地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后端,所述翻地连接架的底端等距排列有犁臂,每一所述犁臂的底端均焊接有犁刀。
[0010]优选地,所述翻地连接架与所述机架之间通过液压臂连接,所述液压臂外接油泵。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喷药机构包括第一输药管,所述第一输药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储药箱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一输药管的下端与三通的上端连通,所述三通的前端与气泵的出气端连通,所述三通的后端连接有喷料口。
[0012]优选地,所述喷料口为鸭嘴型喷料口。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喷药机构包括第二输药管,所述第二输药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储药箱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输药管的下端与喷头连通,所述第二输药管的中部设有加压泵。
[0014]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坡耕地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下部设有行走轮,所述机架的后端设有翻地机构,所述机架的上部设有第一储药箱和第二储药箱,所述第一储药箱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喷药机构,所述第二储药箱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喷药机构,所述第一喷药机构和所述第二喷药机构均向下设置;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将颗粒、粉末类的土壤修复剂加入到第一储药箱中,通过第一喷药机构进行喷洒施放,将液体类的土壤修复剂加入到第二储药箱中,通过第二喷药机构进行喷洒施放,满足了对不同种类药剂的施放需求,有效提高了土壤修复效果,适合大范围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坡耕地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坡耕地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中第一喷药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坡耕地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中第二喷药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机架、2:行走轮、3:翻地机构、31:翻地连接架、 32:犁臂、33:犁刀、34:液压臂、35:油泵、4:第一储药箱、5:第二储药箱、6:第一喷药机构、61:第一输药管、62:三通、63:气泵、64:喷料口、7:第二喷药机构、71:第二输药管、72:喷头、 73:加压泵、8:牵引连接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坡耕地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以解决现有土壤修复装置喷洒方式单一,无法适应需求的问题。
[002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实施例1:
[002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坡耕地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的下部设有行走轮2,机架1的后端设有翻地机构 3,机架1的上部设有第一储药箱4和第二储药箱5,第一储药箱4 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喷药机构6,第二储药箱5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喷药机构7,第一喷药机构6和第二喷药机构7均向下设置。
[0026]具体地,机架1的前端设有牵引连接架8,方便连接拖拉机等牵引车。
[0027]进一步地,翻地机构3包括翻地连接架31,翻地连接架31高低可调地设置于机架1的后端,翻地连接架31的底端等距排列有犁臂 32,每一犁臂32的底端均焊接有犁刀33,通过犁刀可以将喷洒过药剂的土壤进行翻动,使药剂进入土壤内部,避免药剂裸露而挥发,进一步提高药效。
[0028]进一步地,翻地连接架31与机架1之间通过液压臂34连接,液压臂34外接油泵35,通过控制油泵35便可实现液压臂34带动翻地连接架31升降,便于控制翻地深度,更加适用于坡耕地。
[0029]进一步地,第一喷药机构6包括第一输药管61,第一输药管61 的上端与第一储药箱4的下端连通,第一输药管61的下端与三通62 的上端连通,三通62的前端与气泵63的出气端连通,三通62的后端连接有喷料口64。
[0030]进一步地,喷料口64为鸭嘴型喷料口,使粉状、颗粒状的药剂施放更加均匀。
[0031]进一步地,第二喷药机构7包括第二输药管71,第二输药管71的上端与第二储药箱5的下端连通,第二输药管71的下端与喷头72连通,第二输药管71的中部设有加压泵73。
[003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坡耕地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其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为:将牵引连接架8与拖拉机连接,并停放在坡耕地地头,通过控制油泵35使液压臂34带动翻地连接架31 降下并深入至土壤中的合适深度,当需要施放粉状或颗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坡耕地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下部设有行走轮,所述机架的后端设有翻地机构,所述机架的上部设有第一储药箱和第二储药箱,所述第一储药箱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喷药机构,所述第二储药箱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喷药机构,所述第一喷药机构和所述第二喷药机构均向下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耕地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前端设有牵引连接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耕地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地机构包括翻地连接架,所述翻地连接架高低可调地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后端,所述翻地连接架的底端等距排列有犁臂,每一所述犁臂的底端均焊接有犁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坡耕地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修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俊芳关卓刘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