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压结构的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9519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压结构的传热装置,涉及宇航器件热控制的技术领域,包括外壳结构、吸液芯和工质,外壳结构的外表面具有吸热面和换热面,吸热面用于接收外部热源的热量,换热面用于与外接冷源换热;外壳结构内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内填充有所述工质,工质用于吸收外壳结构一侧的热量后汽化,并通过外壳结构与外接冷源换热后液化;容纳腔内容置有用于吸收工质的吸液芯,吸液芯朝向吸热面以及换热面的表面与容纳腔的腔壁抵接,吸液芯的其他表面与容纳腔的腔壁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热装置在传热降温过程中出现的工质传输不畅的技术问题。的工质传输不畅的技术问题。的工质传输不畅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压结构的传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宇航器件的热控制
,尤其是涉及一种热压结构的传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设备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来高,封装的空间越来越小,航天器上的集成化单机的热源功率急剧攀升,散热要求也随之苛刻。尤其对传热装置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例如航天器上大功率高发热设备如固态放大器(SSPA)、电源控制器(EPC)、行波管放大器(TWTA)等设备的温度控制,都在逐渐使用气液相变的热管类装置作为高效传热元器件。
[0003]因此,如何低成本、加工制造便捷地实现传热装置高效率工作一直是此
的难题。在传热装置的工作过程中,需要保证气液流动阻力小,不发生相互干涉,内部吸液芯与壳体之间的接触热阻小,才能发挥出装置的性能,确保传热装置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压结构的传热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热装置在传热降温过程中出现的工质传输不畅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热压结构的传热装置,包括外壳结构、吸液芯和工质,所述外壳结构的外表面具有吸热面和换热面,所述吸热面用于接收外部热源的热量,所述换热面用于与外接冷源换热;
[0007]所述外壳结构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所述工质,所述工质用于吸收所述外壳结构一侧的热量后汽化,并通过所述外壳结构与外接冷源换热后液化;
[0008]所述容纳腔内容置有用于吸收所述工质的所述吸液芯,所述吸液芯朝向所述吸热面以及所述换热面的表面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抵接。
[0009]本技术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吸热面和所述换热面相对设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容纳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吸热面平行。
[0011]进一步地,所述容纳腔包括容置腔和弧形腔,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弧形腔连通;
[0012]所述吸液芯设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吸液芯与所述弧形腔间隔设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包括容置腔主体,所述容置腔主体内容置所述吸液芯,且所述容置腔主体腔壁与所述吸液芯抵接,所述弧形腔位于所述容置腔主体的两侧并与所述弧形腔连通,所述吸液芯与所述弧形腔的腔壁间隔设置;
[0014]所述容置腔主体与所述吸液芯抵接的腔壁开设有所述微槽。
[0015]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主体每一侧腔壁均分布多条所述微槽,位于所述容置腔主体同侧腔壁的多条所述微槽沿垂直于所述容置腔延伸方向间隔分布。
[0016]本技术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热压结构的传热装置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沿所述容纳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外壳结构两端连接,且所述密封件用于将所述容纳腔
密封。
[0017]本技术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液芯为多孔结构。
[0018]进一步地,所述吸液芯的孔径范围为5

50um,孔隙率为75%

85%。
[0019]本技术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腔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容纳腔沿平行于所述吸热面方向间隔分布于所述外壳结构内。
[0020]本技术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提供一种热压结构的传热装置,包括外壳结构、吸液芯和工质,所述外壳结构的外表面具有吸热面和换热面,所述吸热面用于接收外部热源的热量,所述换热面用于与外接冷源换热;所述外壳结构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所述工质,所述工质用于吸收所述外壳结构一侧的热量后汽化,并通过所述外壳结构与外接冷源换热后液化;所述容纳腔内容置有用于吸收所述工质的所述吸液芯,所述吸液芯朝向所述吸热面以及所述换热面的表面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抵接。
[0022]在本技术中,外壳结构外表面一侧为吸热面且另一侧为换热面,外壳结构内设有容纳腔,且在容纳腔内设有吸液芯,并填充有工质;在使用过程中,外壳结构的吸热面从外接热源处接收热量,使得吸液芯内的工质吸热汽化,汽化后的工质与换热面接触遇冷后再次液化,并通过吸液芯重新回流至吸热面再次受热,如此往复对热源吸热。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工质在容纳腔内发生液化和汽化,并通过液化和汽化的过程实现吸热和换热,进而保证工质的传输顺畅。
[0024]综上,本技术至少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热装置在传热降温过程中出现的工质传输不畅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压结构的传热装置的外壳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示出的热压结构的传热装置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压结构的传热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标:1

外壳结构;12

容纳腔;121

容置腔;1211

容置腔主体;1212

微槽;122

弧形腔;2

吸液芯;3

工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
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4]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压结构的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结构(1)、吸液芯(2)和工质(3),所述外壳结构(1)的外表面具有吸热面和换热面,所述吸热面用于接收外部热源的热量,所述换热面用于与外接冷源换热;所述外壳结构(1)内具有容纳腔(12),所述容纳腔(12)内填充有所述工质(3),所述工质(3)用于吸收所述外壳结构(1)一侧的热量后汽化,并通过所述外壳结构(1)与外接冷源换热后液化;所述容纳腔(12)内容置有用于吸收所述工质(3)的所述吸液芯(2),所述吸液芯(2)朝向所述吸热面以及所述换热面的表面与所述容纳腔(12)的腔壁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结构的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面和所述换热面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压结构的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吸热面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压结构的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2)包括容置腔(121)和弧形腔(122),所述容置腔(121)与所述弧形腔(122)连通;所述吸液芯(2)设于所述容置腔(121)内,且所述吸液芯(2)与所述弧形腔(122)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压结构的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121)包括容置腔主体(1211),所述容置腔主体(1211)内容置所述吸液芯(2),且所述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博创空间热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