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固含量提升的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9494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用于固含量提升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反应釜本体的内壁上高、低间隔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反应釜本体内位于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之间的位置设有微孔滤芯,微孔滤芯的外壁上设有超声波振子,微孔滤芯的顶端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有位于反应釜本体外的和三通电磁阀和负压系统,三通电磁阀上还通过管道连通有氮气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固含量提升的反应釜,无需外设增固装置,避免物料从反应中抽出而导致反应中断,可实现连续增固,保证整个反应的连续性,减少增固步骤对反应的影响,可以保证不同时段产物的一致性,提高了产物收成率。提高了产物收成率。提高了产物收成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固含量提升的反应釜


[0001]本技术属于三元正极材料制备用实验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固含量提升的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在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双重压力下,开发清洁能源成为全世界努力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中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锂离子电池中,三元正极材料由于其能量密度高和成本优势更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目前产业中三元正极材料多以共沉淀法来进行制备,共沉淀法合成的三元正极前驱体的品质对整个正极材料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其中反应釜内固含量又会对三元前驱体的品质产生很大影响。传统提升固含量的方式通常是外设增固装置(浓密器),这样就会将物料从反应釜中抽出从而导致反应中断,造成不同时段产物的一致性较低,同时也会降低产物的收成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固含量提升的反应釜,解决了现有增固方式得到产物的一致性和收成率较低的问题。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固含量提升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反应釜本体的内壁上高、低间隔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反应釜本体内位于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之间的位置设有微孔滤芯,微孔滤芯的外壁上设有超声波振子,微孔滤芯的顶端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有位于反应釜本体外的和三通电磁阀和负压系统,三通电磁阀上还通过管道连通有氮气瓶。
[0005]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0006]反应釜本体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两块相对称的挡板。
[0007]反应釜本体的侧壁靠近第一液位传感器顶端以上的位置固定连通有溢流管。
[0008]反应釜本体内中心沿纵向设有搅拌桨,搅拌桨的顶端向上伸出且同轴固定连接有电机。
[0009]反应釜本体内沿纵向设有顶端向上伸出的进料管和进气管。
[0010]反应釜本体的底端固定连通有放料管。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用于固含量提升的反应釜,无需外设增固装置,避免物料从反应中抽出而导致反应中断,可实现连续增固,保证整个反应的连续性,减少增固步骤对反应的影响,可以保证不同时段产物的一致性,提高了产物收成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固含量提升的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反应釜本体,2.第一液位传感器,3.第二液位传感器,4.微孔滤芯,5.超声波振子,6.三通电磁阀,7.负压系统,8.氮气瓶,9.挡板,10.溢流管,11.搅拌桨,12.电机,
13.进料管,14.进气管,15.放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固含量提升的反应釜,如图1所示,包括反应釜本体1,反应釜本体1内中心沿纵向设有搅拌桨11,搅拌桨11的顶端向上伸出且同轴固定连接有电机12,反应釜本体1内沿纵向设有顶端向上伸出的三根进料管13和一根进气管14,三根进料管13用于通入制备三元正极前驱体材料的三种原料,一根进气管14用于通入氮气使反应在惰性气体环境下进行,反应釜本体1的底端固定连通有放料管15,用于反应完成进行放料。反应釜本体1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两块以搅拌桨11为轴左右对称的挡板9,反应釜本体1的内壁上高、低间隔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2和第二液位传感器3,反应釜本体1的侧壁靠近第一液位传感器2顶端以上的位置固定连通有溢流管10,对未能及时抽滤的溶液进行溢流。反应釜本体1内位于第一液位传感器2和第二液位传感器3之间的位置设有微孔滤芯4,微孔滤芯4的外壁上设有超声波振子5,微孔滤芯4的顶端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有位于反应釜本体1外的和三通电磁阀6和负压系统7,三通电磁阀6上还通过管道连通有氮气瓶8。
[0016]使用时,通过进料管13和进气管14向反应釜本体1内通入反应原料和氮气,电机12带动搅拌桨11搅拌物料进行反应,当反应釜本体1内液位高度到达第一液位传感器2位置时,三通电磁阀6的a与c连通并且负压系统7开始工作,通过微孔滤芯4抽出反应釜本体1内的溶液,沉淀产物则继续留在反应釜本体1内参与反应;当液位下降至第二液位传感器3时负压系统7停止工作,随着原料的不断加入液位再次上升至第一液位传感器2的位置,负压系统7再次工作,如此重复以实现提升反应釜内固含量的目的。随着抽滤次数的增加,部分产物可能会堵塞微孔滤芯4造成抽滤不畅,此时超声波振子5启动将堵塞微孔滤芯4微孔的沉淀产物震落到反应釜本体1中溶液里,从而完成微孔滤芯4清洗再生,避免产物颗粒堵塞微孔滤芯4空隙而造成整个反应过程抽滤不均匀。正常使用时,可利用超声波振子5超声清洗效率高的特点来进行微孔滤芯4清洗,但反应釜本体1内毕竟存在腐蚀性液体,为了保证超声波振子5可能腐蚀损坏时不对反应的连续性产生影响,通过连通三通电磁阀6的b与c使氮气瓶8对微孔滤芯4进行反吹清洗,从而对超声波振子5形成互补,也避免了只利用氮气瓶8进行氮气反吹清洗效率低,且需要提高气体压力来提升清洗效果,从而易影响反应体系例如釜内压力、增大出料口压力,使实际加料速度低于理论加料速度等问题。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设置的两块挡板9可避免在反应釜本体1中心形成漩涡,使各流层运动状态更加一致,流体死区减少,从而避免物料分布不均增加抽滤阻力。
[0017]通过上述方式,本技术的用于固含量提升的反应釜,无需外设增固装置,避免物料从反应中抽出而导致反应中断,可实现连续增固,保证整个反应的连续性,减少增固步骤对反应的影响,可以保证不同时段产物的一致性,提高了产物收成率。此外该装置结构简单紧凑,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前驱体生产设备的集成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固含量提升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本体(1),反应釜本体(1)的内壁上高、低间隔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2)和第二液位传感器(3),反应釜本体(1)内位于第一液位传感器(2)和第二液位传感器(3)之间的位置设有微孔滤芯(4),微孔滤芯(4)的外壁上设有超声波振子(5),微孔滤芯(4)的顶端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有位于反应釜本体(1)外的和三通电磁阀(6)和负压系统(7),三通电磁阀(6)上还通过管道连通有氮气瓶(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固含量提升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两块相对称的挡板(9)。3.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喜飞白毅坤王晶晶李文斌左稼暄席玉坤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