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静电抗菌型涤纶混纺面料,包括面料表层和面料底层,面料表层包括吸附性纤维(1),吸附性纤维(1)由咖啡炭改性涤纶混纺纤维(11)和玻璃纤维(12)相互交捻而成,玻璃纤维(12)的表面设有抗静电涂层(13),面料底层包括抗菌纤维(2),抗菌纤维(2)由竹纤维(21)和棉纤维(22)交捻而成,吸附性纤维(1)和抗菌纤维(2)之间连接有若干抗静电纤维(3),抗静电纤维(3)呈凹凸的齿状结构,相邻的抗静电纤维(3)错位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性能多样、结构稳定性好的特点。结构稳定性好的特点。结构稳定性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静电抗菌型涤纶混纺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混纺面料,特别是一种抗静电抗菌型涤纶混纺面料。
技术介绍
[0002]涤纶面料是日常生活中用的非常多的一种化纤服装面料,具有高抗皱性和保形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服装纺织品、内饰纺织品、各类箱包、帐篷领域,但目前现有的涤纶服装面料性能比较单一,在使用时不具备抗静电、抗菌的效果,在干燥天气穿着时常会发生摩擦从而产生静电,且产生的静电会造成衣物与皮肤贴合,降低舒适感;当人体分泌汗液,汗液中会存在大量的细菌,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单一的涤纶面料难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而一些混纺的涤纶面料,虽然增加了一些新的性能,但是性能的效果体现有限,且面料的结构稳定性还有待加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静电抗菌型涤纶混纺面料。
[0004]本技术具有性能多样、结构稳定性好的特点。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抗静电抗菌型涤纶混纺面料,包括面料表层和面料底层,面料表层包括吸附性纤维,吸附性纤维由咖啡炭改性涤纶混纺纤维和玻璃纤维相互交捻而成,玻璃纤维的表面设有抗静电涂层,面料底层包括抗菌纤维,抗菌纤维由竹纤维和棉纤维交捻而成,吸附性纤维和抗菌纤维之间连接有若干抗静电纤维,抗静电纤维呈凹凸的齿状结构,相邻的抗静电纤维错位分布。
[0006]前述的抗静电抗菌型涤纶混纺面料中,所述咖啡炭改性涤纶混纺纤维的截面呈Y字形,咖啡炭改性涤纶混纺纤维上分布有吸附微孔。
[0007]前述的抗静电抗菌型涤纶混纺面料中,所述咖啡炭改性涤纶混纺纤维的Y字中央内部设有弧形长槽。
[0008]前述的抗静电抗菌型涤纶混纺面料中,所述抗静电纤维上附着有纳米银离子,抗静电纤维的内部设有弹性纤维。
[0009]前述的抗静电抗菌型涤纶混纺面料中,所述吸附性纤维的捻向与抗菌纤维的捻向相反。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1]本技术中的面料表层采用由咖啡炭改性涤纶混纺纤维和玻璃纤维构成的吸附性纤维,增加面料强度和耐磨性的同时,提高面料的吸附、除异味的性能,面料底层采用由竹纤维和棉纤维构成的抗菌纤维,亲肤性好,并有效抑制细菌的产生,增加棉纤维的使用寿命;利用多根呈凹凸的齿状结构分布的抗静电纤维连接吸附性纤维和抗菌纤维,加强面料表层和面料底层之间的纤维结合强度,使得纤维之间不易脱离、分散,且抗静电纤维本身具有抗静电性能,设置在吸附性纤维和抗菌纤维之间和外部,配合玻璃纤维上的抗静电涂层,有效减少纤维之间产生的静电和外界环境对纤维产生的静电,除静电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吸附性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抗菌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咖啡炭改性涤纶混纺纤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抗静电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的标记为:1、吸附性纤维;11、咖啡炭改性涤纶混纺纤维;12、玻璃纤维;13、抗静电涂层;14、吸附微孔;15、弧形长槽;2、抗菌纤维;21、竹纤维;22、棉纤维;3、抗静电纤维;31、纳米银离子;32、弹性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
[0019]实施例:
[0020]如图1
‑
5所示,抗静电抗菌型涤纶混纺面料,包括面料表层和面料底层,面料表层包括吸附性纤维1,吸附性纤维1由咖啡炭改性涤纶混纺纤维11和玻璃纤维12相互交捻而成,玻璃纤维12的表面设有抗静电涂层13,面料底层包括抗菌纤维2,抗菌纤维2由竹纤维21和棉纤维22交捻而成,吸附性纤维1和抗菌纤维2之间连接有若干抗静电纤维3,抗静电纤维3呈凹凸的齿状结构,相邻的抗静电纤维3错位分布。
[0021]所述咖啡炭改性涤纶混纺纤维11由纳米级咖啡炭粉和涤纶母粒混纺而成,咖啡炭改性涤纶混纺纤维11的截面呈Y字形,咖啡炭改性涤纶混纺纤维11上分布有吸附微孔14。
[0022]所述咖啡炭改性涤纶混纺纤维11的Y字中央内部设有弧形长槽15。
[0023]所述抗静电纤维3上附着有纳米银离子31,抗静电纤维3的内部设有弹性纤维32。
[0024]所述吸附性纤维1的捻向与抗菌纤维2的捻向相反。
[0025]工作原理:面料表层采用由咖啡炭改性涤纶混纺纤维11和玻璃纤维12构成的吸附性纤维1,增加面料强度和耐磨性的同时,咖啡炭改性涤纶混纺纤维11通过吸附微孔14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较强的吸附容量和去除异味的作用,采用的Y字形结构,进一步增加咖啡炭改性涤纶混纺纤维11的吸附面积,提高吸附效果;在Y字形结构中设置弧形长槽15,使得纤维更加柔软、蓬松,手感舒适。
[0026]面料底层采用由竹纤维21和棉纤维22构成的抗菌纤维2,亲肤性好,并有效抑制细菌的产生,减少危害人体健康的不利因素,还增加棉纤维22的使用寿命;
[0027]利用多根呈凹凸的齿状结构分布的抗静电纤维3连接吸附性纤维1和抗菌纤维2,加强面料表层和面料底层之间的纤维结合强度,使得纤维之间不易脱离、分散,且抗静电纤维3本身具有抗静电性能,设置在吸附性纤维1和抗菌纤维2之间和外部,配合玻璃纤维12上的抗静电涂层13,有效减少纤维之间产生的静电和外界环境对纤维产生的静电,除静电效果好。抗静电纤维3上还附着有纳米银离子31,增加了抗静电纤维3的抗菌能力,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并利用弹性纤维32,使得面料具有良好的拉伸回复和抗皱性能,避免抗静电纤维3因拉伸变形而影响与吸附性纤维1和抗菌纤维2之间的紧密连接性,使得面料的结构稳定,提高使用寿命。
[0028]所述吸附性纤维1的捻向与抗菌纤维2的捻向相反,使得面料表层和面料底层形成不同的织物纹理,增加面料美观度的同时增加面料强度和纤维紧密度,不易脱线。
[0029]本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故不在此具体阐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抗静电抗菌型涤纶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表层和面料底层,面料表层包括吸附性纤维(1),吸附性纤维(1)由咖啡炭改性涤纶混纺纤维(11)和玻璃纤维(12)相互交捻而成,玻璃纤维(12)的表面设有抗静电涂层(13),面料底层包括抗菌纤维(2),抗菌纤维(2)由竹纤维(21)和棉纤维(22)交捻而成,吸附性纤维(1)和抗菌纤维(2)之间连接有若干抗静电纤维(3),抗静电纤维(3)呈凹凸的齿状结构,相邻的抗静电纤维(3)错位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抗菌型涤纶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咖啡炭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凯,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菁诚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