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外围屏蔽防护结构的计算机控制电缆,包括电缆本体,电缆本体由若干个相同规格的线芯导体和外围屏蔽组件组成,外围屏蔽组件包括填充层,填充层的外部依次设有内护套、钢带铠装、外护套和编织网屏蔽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确保多个线芯导体与填充层内的容纳槽连接的较为紧密后,将内护套粘接在填充层外,再将钢带铠装粘接在内护套和外护套之间,再将编织网屏蔽层粘接在外护套外部,通过内护套和外护套之间的钢带铠装对填充层进行防护,再通过编织网屏蔽层减少多个线芯导体回路间的相互串扰和外部干扰,且防水层可有效隔绝地下水进入到安装在地下的电缆本体内部,便于延长电缆本体的使用寿命。便于延长电缆本体的使用寿命。便于延长电缆本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外围屏蔽防护结构的计算机控制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
,具体为一种具有外围屏蔽防护结构的计算机控制电缆。
技术介绍
[0002]计算机电缆适用于额定电压500V及以下对于防干扰性要求较高的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连接用电缆。为了减少回路间的相互串扰和外部干扰,电缆采用屏蔽结构。电缆的屏蔽要求是根据不同场合分别采用:对绞组合屏蔽、对绞组成电缆的总屏蔽、对绞组合屏蔽后总屏蔽等方法。屏蔽材料有圆铜线,铜带、铝带和塑料复合带三种。屏蔽对与屏蔽对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能,电缆在使用中若屏蔽对屏蔽对之间出现电位差时,不会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目前的电缆均安装在地底下,在使用过程中,地底下方的电缆数量和类别较多,多种电缆产生的回路相互串扰,易导致部分电缆无法使用,且电缆的防护层较为薄弱,易出现漏电现象,危险性较高。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外围屏蔽防护结构的计算机控制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外围屏蔽防护结构的计算机控制电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具有外围屏蔽防护结构的计算机控制电缆,包括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由若干个相同规格的线芯导体和外围屏蔽组件组成,所述电缆本体的外部设置有电缆接头,所述外围屏蔽组件包括填充层,所述填充层的外部依次设有内护套、钢带铠装、外护套和编织网屏蔽层,所述填充层的外表面与所述内护套的内表面粘接固定。
[0006]优选的,所述填充层内开设有若干个呈环形等间距分布的容纳槽,所述线芯导体与所述容纳槽的数量相等。
[0007]优选的,所述线芯导体的外壁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内壁粘接固定。
[0008]优选的,所述编织网屏蔽层的外部设置有防水层。
[0009]优选的,所述外护套的尺寸大于所述内护套的尺寸。
[0010]优选的,所述钢带铠装处于所述内护套和所述外护套之间,且所述钢带铠装的内外表面分别与所述内护套的外表面和所述外护套的内表面粘接固定。
[0011]优选的,所述电缆接头的内表面与所述防水层的外表面贴合,所述电缆接头与所述防水层螺纹固定。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具有外围屏蔽防护结构的计算机控制电缆,确保多个线芯导体与填充层内的容纳槽连接的较为紧密后,将内护套粘接在填充层外,再将钢带铠装粘接在内护套和外护套之间,再将编织网屏蔽层粘接在外护套外部,通过内护套和外护套之间的钢带铠装对填充层进行防护,再通过编织网屏蔽层减少多个线芯导体回路间的相互串扰和外部干扰,且防水层可有效隔绝地下水进入到安装在地下的电缆
本体内部,便于延长电缆本体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目前的电缆均安装在地底下,在使用过程中,地底下方的电缆数量和类别较多,多种电缆产生的回路相互串扰,易导致部分电缆无法使用,且电缆的防护层较为薄弱,易出现漏电现象,危险性较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电缆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外围屏蔽组件的截面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线芯导体的截面图。
[0017]图中各个标号的意义为:
[0018]1、电缆本体;11、线芯导体;111、内半导电层;112、绝缘层;113、外半导电层;12、外围屏蔽组件;121、填充层;1211、容纳槽;122、内护套;123、钢带铠装;124、外护套;125、编织网屏蔽层;126、防水层;2、电缆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2]实施例1
[0023]请参阅图1
‑
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4]一种具有外围屏蔽防护结构的计算机控制电缆,包括电缆本体1,电缆本体1由若干个相同规格的线芯导体11和外围屏蔽组件12组成,电缆本体1的外部设置有电缆接头2,外围屏蔽组件12包括填充层121,填充层121的外部依次设有内护套122、钢带铠装123、外护套124和编织网屏蔽层125,填充层121的外表面与内护套122的内表面粘接固定。
[0025]在本实施例中,填充层121内开设有若干个呈环形等间距分布的容纳槽1211,线芯导体11与容纳槽1211的数量相等,方便将线芯导体11安装在填充层121内。
[0026]进一步的,线芯导体11的外壁与容纳槽1211的槽内壁粘接固定,可对线芯导体11进行固定,使线芯导体11与填充层121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密。
[0027]进一步的,编织网屏蔽层125的外部设置有防水层126,可对编织网屏蔽层125进行
防护,有效隔绝地下水进入到安装在地下的电缆本体1内部。
[0028]此外,外护套124的尺寸大于内护套122的尺寸,便于将钢带铠装123安装在内护套122和外护套124之间,对线芯导体11进行防护。
[0029]具体的,钢带铠装123处于内护套122和外护套124之间,且钢带铠装123的内外表面分别与内护套122的外表面和外护套124的内表面粘接固定,使钢带铠装123与内护套122和外护套124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密。
[0030]值得注意的是,电缆接头2的内表面与防水层126的外表面贴合,电缆接头2与防水层126螺纹固定,便于电缆接头2与防水层126之间的安装和拆卸。
[0031]本实施例的具有外围屏蔽防护结构的计算机控制电缆在使用时,确保多个线芯导体11与填充层121内的容纳槽1211连接的较为紧密后,将内护套122粘接在填充层121外,再将钢带铠装123粘接在内护套122和外护套124之间,再将编织网屏蔽层125粘接在外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外围屏蔽防护结构的计算机控制电缆,包括电缆本体(1),所述电缆本体(1)由若干个相同规格的线芯导体(11)和外围屏蔽组件(12)组成,所述电缆本体(1)的外部设置有电缆接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屏蔽组件(12)包括填充层(121),所述填充层(121)的外部依次设有内护套(122)、钢带铠装(123)、外护套(124)和编织网屏蔽层(125),所述填充层(121)的外表面与所述内护套(122)的内表面粘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外围屏蔽防护结构的计算机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121)内开设有若干个呈环形等间距分布的容纳槽(1211),所述线芯导体(11)与所述容纳槽(1211)的数量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外围屏蔽防护结构的计算机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芯导体(11)的外壁与所述容纳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松川,郭晓川,曾春娇,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三川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