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咽鼓管暂时性填塞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8887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经鼻咽鼓管暂时性填塞给药装置,该装置包括:中空导管,所述导引器靠近远端的一侧设置有一弯曲;推进杆,所述推进杆适于进入所述中空导管并沿所述中空导管的轴向活动,所述推进杆包括弹性杆体,所述弹性杆体适于通过所述中空导管的弯曲处;给药软管,所述给药软管适于进入所述中空导管并沿所述中空导管的轴向活动。述中空导管的轴向活动。述中空导管的轴向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经鼻咽鼓管暂时性填塞给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鼻咽鼓管暂时性填塞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咽鼓管是沟通鼓室和鼻咽腔的管道,为中耳传音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咽鼓管在中耳生理、病理生理、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中起关键性作用。首先,咽鼓管在保证中耳传音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因中耳鼓室腔是一个含气腔室,故必须保持腔内、外气压均衡,才能使鼓膜及圆窗膜处于最佳振动位置,获得正常听力。我们平时坐飞机起飞和降落时感受到的耳闷、甚至耳痛症状的出现,就是由于气压变化的同时,自身的咽鼓管没有及时开放,致使鼓室内气压与外界存在差异,从而出现鼓膜内陷或膨隆而出现的。正常情况下,人们通过主动的吞咽、打喷嚏或呵欠等动作,增加咽鼓管周围肌肉活动,帮助咽鼓管开放和通气,使中耳气压调整至环境大气压后,症状便自然消失了。许多中耳疾病,例如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等,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
[0003]然而,咽鼓管咽口正常处于关闭状态,在吞咽、呵欠、张大口和擤鼻等动作时方作瞬息开放,进行鼓室内气体交换。如咽鼓管咽口肌肉麻痹、萎缩,或者咽鼓管咽口周围脂肪垫因疾病或者消瘦而萎缩,可使咽口经常处于开放状态而产生症状,称为咽鼓管异常开放症。其症状往往是能够听到恼人的自身呼吸音,因环境噪声降低而自听增强,夜间无法入睡等。对于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现有的治疗方式往往是给予鼻腔滴入甘油、金霉素眼膏等油性液剂,希望通过鼻腔流至咽鼓管咽口,增加咽鼓管咽口粘液张力的方式,降低其通气效能。但由于不是精准给药,其治疗效果往往较差,患者普遍反映效果不佳。手术治疗的方式有咽鼓管咽口周围脂肪注射填充术。该术式需要全麻进行,首先在患者腹部皮下取脂,装入注射器后在咽鼓管周围粘膜下注射。手术存在出血、感染、咽鼓管因脂肪注射过多而导致无法正常开放,或者脂肪注射偏少而无效的可能。由于疗效的不确定性,因此并未普遍开展。
[0004]同时,咽鼓管作为唯一与中耳存在沟通的自然管道,是中耳、内耳疾病治疗中针对性局部给药的唯一的无创路径。由于咽鼓管咽口在鼻咽部,位置深在下鼻甲后端,以往鼻内镜技术没有普遍开展的前提下,通过该方式治疗中耳、内耳疾病并不是治疗路径的首选。平时耳鼻喉科门诊常见的分泌性中耳炎、突发性耳聋等常见病,通常通过经耳道鼓膜穿刺给药治疗。患者需要忍受鼓膜穿刺时的疼痛,同时也是对鼓膜的有创治疗,存在鼓膜穿刺点不愈合而遗留穿孔的可能。同时,由于咽鼓管自然管道的存在,注射进鼓室内的药物会很快经咽鼓管流出,药物在鼓室内的停留时间很短,虽然是局部给药,但药物的吸收剂量和维持时间都无法精确计算。因此,患者一般都需要每天一次的反复鼓膜穿刺给药,承受鼓膜穿刺痛苦的同时,药物在中耳维持时间的却并不长远。
[0005]近10年来,国内耳鼻喉科诊疗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均得到大力提升。鼻内镜检查和治疗作为耳鼻喉科门诊诊疗常规操作,已在全国各级绝大多数医院普遍开展。通过鼻内镜检查鼻腔、鼻咽部,并在需要的时候开展鼻腔、鼻咽部活检等简单手术操作已成为耳鼻喉科门诊的日常操作技术。因此,通过鼻内镜下经鼻咽部咽鼓管开口给药,治疗中耳炎、内耳疾
病已成为可能。因其是人体自然管道,故而经咽鼓管给药是一种更为合理并无创的治疗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经鼻咽鼓管暂时性填塞给药装置,其包括:
[0007]中空导管,所述导引器靠近远端的一侧设置有一弯曲;
[0008]推进杆,所述推进杆适于进入所述中空导管并沿所述中空导管的轴向活动,所述推进杆包括弹性杆体,所述弹性杆体适于通过所述中空导管的弯曲处;
[0009]给药软管,所述给药软管适于进入所述中空导管并沿所述中空导管的轴向活动。
[0010]进一步地,所述经鼻咽鼓管暂时性填塞给药装置还包括转接头,所述转接头一端与所述给药软管的近端相连接,另一端适于与外部供液装置相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经鼻咽鼓管暂时性填塞给药装置还包括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与所述推进杆的近端相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操作手柄为表面经磨砂或滚花的圆柱形结构。
[0013]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杆体为密绕弹簧。
[0014]进一步地,所述密绕弹簧的中心设置有加强筋条。
[0015]优选地,所述加强筋条由钢丝拧成。
[0016]进一步地,所述给药软管的远端为锥形口。
[0017]进一步地,所述推进杆的远端设置有端头组件,所述端头组件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中空导管的内径相匹配。
[0018]进一步地,所述中空导管的远端的端口为变径结构,所述变径结构的内径沿远离所述中空导管的方向逐渐增大。
[0019]进一步地,所述中空导管的外壁设置有黑色PTFE涂层。
[0020]进一步地,所述给药软管的外表面设置有亲水涂层。
[0021]本专利技术的经鼻咽鼓管暂时性填塞给药装置可以用于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分泌性中耳炎或突发性耳聋等耳部疾病,并且装置整体结构简洁、方便操作、对于治疗的患者无明显创伤。
[0022]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经鼻咽鼓管暂时性填塞给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推进杆伸入中空导管中;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经鼻咽鼓管暂时性填塞给药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给药软管伸入中空导管中;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经鼻咽鼓管暂时性填塞给药装置的给药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经鼻咽鼓管暂时性填塞给药装置的推进杆及操作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图4中A

A向的剖面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推进杆,
ꢀꢀꢀꢀꢀꢀꢀꢀꢀꢀꢀꢀꢀꢀꢀꢀꢀꢀ
10—硬质杆,
[0030]11—弹性杆体,
ꢀꢀꢀꢀꢀꢀꢀꢀꢀꢀꢀꢀꢀꢀꢀ
110—密绕弹簧,
[0031]111—钢丝,
ꢀꢀꢀꢀꢀꢀꢀꢀꢀꢀꢀꢀꢀꢀꢀꢀꢀꢀ
12—端头组件,
[0032]2—给药部件,
ꢀꢀꢀꢀꢀꢀꢀꢀꢀꢀꢀꢀꢀꢀꢀꢀ
20—给药软管,
[0033]21—鲁尔接头,
ꢀꢀꢀꢀꢀꢀꢀꢀꢀꢀꢀꢀꢀꢀꢀ
22—锥形口,
[0034]3—中空导管,
ꢀꢀꢀꢀꢀꢀꢀꢀꢀꢀꢀꢀꢀꢀꢀꢀ
30—变径结构,
[0035]4—固体医用材料,
ꢀꢀꢀꢀꢀꢀꢀꢀꢀꢀꢀꢀ
5—咽鼓管,
[0036]6—操作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垂直”、“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鼻咽鼓管暂时性填塞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导管,所述导引器靠近远端的一侧设置有一弯曲;推进杆,所述推进杆适于进入所述中空导管并沿所述中空导管的轴向活动,所述推进杆包括弹性杆体,所述弹性杆体适于通过所述中空导管的弯曲处;给药软管,所述给药软管适于进入所述中空导管并沿所述中空导管的轴向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咽鼓管暂时性填塞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接头,所述转接头一端与所述给药软管的近端相连接,另一端适于与外部供液装置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咽鼓管暂时性填塞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与所述推进杆的近端相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咽鼓管暂时性填塞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杆体为密绕弹簧。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凌翔吴皓汪照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