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浆成型模具、工艺和陶瓷制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8844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注浆成型模具、工艺和陶瓷制品,注浆成型模具包括:外模座,外模座形成有腔体;第一模块,设置在腔体内;第二模块,设置在腔体内,与第一模块对应设置,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之间形成有型腔;流道,与型腔连通,用于向型腔注浆;其中,第二模块能够沿靠近、远离第一模块的方向运动,和/或第一模块能够沿靠近、远离第二模块的方向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注浆成型模具,可以通过流道向型腔内注入陶瓷料浆以实现陶瓷制品的制备。通过驱动第二模块向靠近第一模块的方向运动,或驱动第一模块向靠近第二模块的方向运动,对陶瓷料浆进行挤压,以排出料浆中的气泡,从而能够防止陶瓷制品成型过程中出现裂纹、分层、气泡、塌落等成型缺陷。陷。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浆成型模具、工艺和陶瓷制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陶瓷生产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注浆成型模具、工艺和陶瓷制品。

技术介绍

[0002]陶瓷生产工艺中的成型环节,是为了得到内部均匀和密度高的陶瓷坯体,是陶瓷制备工艺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陶瓷的成型直接影响到陶瓷材料高温烧结后的可靠性和产品的成本。控制和消除陶瓷生坯成型过程中的缺陷一直是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难点和重点。常见的成型方法有干压成型、注射成型、注浆成型等。其中注浆成型,是生产陶瓷多孔材料常用的工艺。工业应用注浆成型时,对料浆的要求很高,一般要在陶瓷料浆中加入各种不同的粘结剂,从而保证料浆的流动性和成型性,以及尽量避免成型中出现裂纹、分层、气泡、塌落等缺陷。
[0003]对于耐磨陶瓷弯管而言,受限于陶瓷的高成本和成型工艺,一般是将陶瓷弯管制备成半弯的结构(类似瓦片)。采用传统注浆法生产陶瓷半弯片时,一般都是直接采用实心注浆法,将陶瓷料浆注入模具的型腔中,待料浆成型后、脱模,制备陶瓷制品的生坯。但该过程对料浆的要求高,导致制备陶瓷制品的成本高,同时制备出的陶瓷制品极易出现成型缺陷。
[0004]因此,如何提出一种能够低成本制备陶瓷制品,并且能够保证陶瓷制品质量的注浆成型模具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浆成型模具。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浆成型工艺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制品。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注浆成型模具,包括:外模座,外模座形成有腔体;第一模块,设置在腔体内;第二模块,设置在腔体内,与第一模块对应设置,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之间形成有型腔;流道,与型腔连通,用于向型腔注浆;其中,第二模块能够沿靠近、远离第一模块的方向运动,和/或第一模块能够沿靠近、远离第二模块的方向运动。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注浆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外模座。外模座上开设有腔体,第二模块和第一模块都设置在外模座的腔体内,且第二模块与第一模块对应,并能够相对于第一模块进行运动,当然第一模块也可以相对第二模块进行运动。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之间形成有型腔,型腔与流道连通,从而可以通过流道向型腔内注入陶瓷料浆以实现陶瓷制品的制备。具体操作时,先通过流道向型腔内注入陶瓷料浆,然后通过驱动第二模块向靠近第一模块的方向运动,和/或驱动第一模块向靠近第二模块的方向运动,对陶瓷
料浆进行挤压,以排出料浆中的气泡,从而能够防止陶瓷制品成型过程中出现裂纹、分层、气泡、塌落等成型缺陷。相比于现有方案中都是直接采用实心注浆法,将陶瓷料浆注入模具的型腔中,并自然成型的方案来说,本申请不需要太高标准的料浆即可制备出没有裂纹、分层、气泡、塌落等缺陷的器件,因此,既能够降低制作成本,又能够保证陶瓷制品的质量。
[0011]另外,本申请提供的注浆成型模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模块与腔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间隙为流道;或第二模块与腔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二间隙为流道。
[0013]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模块与腔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间隙为流道;或第二模块与腔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二间隙为流道。该第一间隙可以是第一模块的一部分与腔体的一部分形成的,也可以是第一模块的四周与腔体形成的。或第二间隙可以是第一模块的一部分与腔体的一部分形成的,也可以是第二模块的四周与腔体形成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只需要在模具的顶部将料浆注入间隙内,也即流道内即可,流道内的料浆会自动流入进型腔中。该种设置,方便于料浆的注入,以及便于流道的设置。
[0014]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流道开设在第一模块上。
[0015]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流道开设在第二模块上。
[0016]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流道开设在外模座上。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模块与腔体的腔壁之间密封连接,或第二模块与腔体的腔壁之间密封连接。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外模座可以是一体式结构,或由多个外模板组成,多个外模板围成腔体。一体式结构的外模座密封性好、稳定性高。多个外模板组成的外模座容易拆卸安装,方便调节腔体的大小。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型腔在第一模块或第二模块运动方向上的最小高度大于待成型件的厚度。
[0020]在该技术方案中,型腔在第一模块或第二模块运动方向上的最小高度大于待成型件的厚度。通过对型腔的最小高度进行限定,从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才能够对型腔中的料浆进行压缩,得到高质量的待成型件。如果型腔的最小高度不是大于待成型件的厚度,那么后续就不能够对料浆进行压缩了,也得不到所需要的待成型件。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型腔在第一模块或第二模块运动方向上的最小高度与待成型件的厚度差大于等于2mm小于等于10mm。
[0022]在该技术方案中,型腔在第一模块或第二模块运动方向上的最小高度与待成型件的厚度差大于等于2mm小于等于10mm。也即,型腔的最小高度要大于待成型件的厚度,通过将型腔在第一模块或第二模块运动方向上的最小高度与待成型件的厚度差限定在大于等于2mm小于等于10mm之间,能够有效地保证待成型件的质量。
[0023]进一步地,型腔的最小高度与待成型件的厚度差为3mm。
[0024]进一步地,型腔的最小高度与待成型件的厚度差为4mm。
[0025]进一步地,型腔的最小高度与待成型件的厚度差为5mm。
[0026]进一步地,型腔的最小高度与待成型件的厚度差为6mm。
[00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注浆成型模具还包括:限位柱,与第一模块和/或第二模块对应设置,用于对第一模块和/或第二模块的运动行程进行限位。
[0028]在该技术方案中,注浆成型模具还包括限位柱,与第一模块和/或第二模块对应设置,限位柱能够对第一模块和/或第二模块的运动行程进行限位,从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设置限位柱能够有效地防止第一模块和/或第二模块运动量过大对待成型件造成影响。
[002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沿运动方向的总高度大于等于外模座沿运动方向的高度。
[0030]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沿运动方向的总高度大于等于外模座沿运动方向的高度。通过将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沿运动方向的总高度限定为大于等于外模座沿运动方向的高度,也即,在合模时,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总高度要大于等于外模座沿第一模块和/或第二模块运动方向的高度,这样能够方便注浆后进行加压。
[003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沿运动方向的总高度与外模座沿运动方向的高度差大于等于2mm小于等于10mm。
[0032]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沿运动方向的总高度与外模座沿运动方向的高度差大于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浆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模座,所述外模座形成有腔体;第一模块,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第二模块,设置在所述腔体内,与所述第一模块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模块与所述第二模块之间形成有型腔;流道,与所述型腔连通,用于向所述型腔注浆;其中,所述第二模块能够沿靠近、远离第一模块的方向运动,和/或所述第一模块能够沿靠近、远离第二模块的方向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浆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与所述腔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为所述流道;或所述第二模块与所述腔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为所述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浆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在所述第一模块或所述第二模块运动方向上的最小高度大于待成型件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浆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在所述第一模块或所述第二模块运动方向上的最小高度与所述待成型件的厚度差大于等于2mm小于等于1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浆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柱,与所述第一模块和/或所述第二模块对应设置,用于对所述第一模块和/或所述第二模块的运动行程进行限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浆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龙徐俊康徐乐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三一中阳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