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前铲装载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8798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前铲装载机,属于装载机技术领域,包括:装载机主体、机箱、驾驶舱、机械臂和铲斗;所述铲斗斗口处固定连接有多个斗齿,所述铲斗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耳板,所述耳板与机械臂一端铰接,所述铲斗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传输仓,所述传输仓与铲斗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传输仓和传输仓的连接处为开口状,且传输仓内侧壁沿水平方向转动连接有传输杆,所述传输杆杆外壁固定连接有螺旋扇叶,所述传输仓一侧固定连接有安置箱,所述铲斗靠近安置箱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物料出料时稳定均匀,不易使物料中灰尘杂质大量飘散,方便控制物料输出量,且避免发动机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污染的优点。染的优点。染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前铲装载机


[0001]本技术涉及装载机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用前铲装载机。

技术介绍

[0002]装载机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矿山等建设工程的土石方施工机械,它主要用于铲装土壤、砂石、石灰、煤炭等散状物料,也可对矿石、硬土等作轻度铲挖作业。但现有的装载机其机械臂连接的铲斗,在铲好物料再进行倾倒时,倾倒的幅度较大而输出量还不好进行控制,容易使物料中的灰尘杂质大量的飘散到加工环境中,长时间的工作,会附着在驾驶舱的窗口上影响操作人员的视野。
[0003]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前铲装载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前铲装载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前铲装载机,包括:装载机主体、机箱、驾驶舱、机械臂和铲斗;所述铲斗斗口处固定连接有多个斗齿,所述铲斗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耳板,所述耳板与机械臂一端铰接,所述铲斗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传输仓,所述传输仓与铲斗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传输仓和传输仓的连接处为开口状,且传输仓内侧壁沿水平方向转动连接有传输杆,所述传输杆杆外壁固定连接有螺旋扇叶,所述传输仓一侧固定连接有安置箱,所述铲斗靠近安置箱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安置箱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动力输出端沿水平方向贯穿传输仓外壁并与传输杆一端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装载机主体顶部设置有机箱,所述机箱顶部设置有过滤仓,所述过滤仓内部依次设置有两个插座,两个所述插座插口竖直朝上且插口内分别插接无纺布滤芯和活性炭滤芯。
[0007]优选的,所述机箱顶部固定连接有排废管,所述排废管一端贯穿过滤仓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过滤仓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过滤仓顶部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处设置有盖板。
[0008]优选的,所述装载机主体顶部固定连接有驾驶舱,且其底部还设置有多个车轮,所述装载机主体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爬梯。
[0009]优选的,所述传输仓外侧壁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管道内插接有与其管道相嵌合的隔板,所述出料管一侧开设有插接口。
[0010]优选的,所述传输仓外侧壁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动力输出端沿水平方向通过出料管插接口与隔板一侧外壁固定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铲斗抬高后其斗内的物料向下滑落会进入到传输仓内,倒料时,电动推杆控制隔板移动出出料管,同时安置箱内的电机控制传输仓内的传输杆转动,而传输杆的杆外壁的螺旋扇叶转动后,可将落在传输仓内的物料逐
渐向着出料管推送,而螺旋扇叶的转动还可以防止物料在出料管处堆积造成堵塞,物料通过传输杆逐渐进入到出料管进行出料,使物料出料时稳定均匀,不易使物料中灰尘杂质大量飘散到工作环境中,通过电动推杆也方便控制输出量,传输杆转动时还可对物料进行搅拌,防止物料结块影响出料。
[0012]本技术机箱内的发动机为柴油发动机,发动机运行会产生较多的废气,进气管将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向无纺布滤芯和活性炭滤芯喷出,废气经过无纺布滤芯过滤微小杂质,再通过活性炭滤芯过滤有害物质,最后通过出气管排出,避免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施例凸显铲斗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施例凸显传输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实施例凸显过滤仓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9]100、装载机主体;110、机箱;120、驾驶舱;130、车轮;140、机械臂;150、爬梯;160、排废管;170、出气管;200、铲斗;210、斗齿;220、传输仓;230、传输杆;240、电动推杆;250、出料管;260、隔板;270、安置箱;280、电机;290、挡板;300、过滤仓;310、进气管;320、插座;330、无纺布滤芯;340、活性炭滤芯;350、盖板;360、耳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前铲装载机,包括:装载机主体100、机箱110、驾驶舱120、机械臂140和铲斗200;所述铲斗200斗口处固定连接有多个斗齿210,所述铲斗200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耳板360,所述耳板360与机械臂140一端铰接,所述铲斗200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传输仓220,所述传输仓220与铲斗200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传输仓220和传输仓220的连接处为开口状,且传输仓220内侧壁沿水平方向转动连接有传输杆230,所述传输杆230杆外壁固定连接有螺旋扇叶,所述传输仓220一侧固定连接有安置箱270,所述铲斗200靠近安置箱270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挡板290,所述安置箱270内设置有电机280,所述电机280动力输出端沿水平方向贯穿传输仓220外壁并与传输杆230一端固定连接,铲斗200斗口处的斗齿210用于突破物料使铲挖顺利,而耳板360是方便机械臂140连接铲斗200的现有结构,而铲斗200与传输仓220为一体成型的,连接处又连通方便铲
挖的物料由铲斗200进入到传输仓220,传输仓220内转动连接的传输杆230通过其杆外壁的螺旋扇叶可对物料进行均匀稳定的传输,安置箱270用于安装电机280,而电机280用于控制传输杆230转动,挡板290用于铲斗200铲挖时对安置箱270进行防护,减少物料冲击。
[0022]优选的,所述装载机主体100顶部设置有机箱110,所述机箱110顶部设置有过滤仓300,所述过滤仓300内部依次设置有两个插座320,两个所述插座320插口竖直朝上且插口内分别插接无纺布滤芯330和活性炭滤芯340,装载机主体100顶部的机箱110内部为柴油发动机,其顶部的过滤仓300为过滤废气主要仓室,过滤仓300内的两个插座320开口竖直朝上,开口与滤芯嵌合,方便无纺布滤芯330和活性炭滤芯340的安装。
[0023]优选的,所述机箱110顶部固定连接有排废管160,所述排废管160一端贯穿过滤仓300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进气管310,所述过滤仓300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气管170,所述过滤仓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前铲装载机,包括:装载机主体(100)、机箱(110)、驾驶舱(120)、机械臂(140)和铲斗(200);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斗(200)斗口处固定连接有多个斗齿(210),所述铲斗(200)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耳板(360),所述耳板(360)与机械臂(140)一端铰接,所述铲斗(200)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传输仓(220),所述传输仓(220)与铲斗(200)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传输仓(220)和传输仓(220)的连接处为开口状,且传输仓(220)内侧壁沿水平方向转动连接有传输杆(230),所述传输杆(230)杆外壁固定连接有螺旋扇叶,所述传输仓(220)一侧固定连接有安置箱(270),所述铲斗(200)靠近安置箱(270)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挡板(290),所述安置箱(270)内设置有电机(280),所述电机(280)动力输出端沿水平方向贯穿传输仓(220)外壁并与传输杆(230)一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前铲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机主体(100)顶部设置有机箱(110),所述机箱(110)顶部设置有过滤仓(300),所述过滤仓(300)内部依次设置有两个插座(320),两个所述插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杭良李亚凉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欣龙腾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