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荧光偏振光路结构及免疫分析仪,其中荧光偏振光路结构包括:用于产生入射平行光的光源组件;第一偏振光路组件,设置在所述光源组件的出射光路上,用于将入射平行光转换成偏振光并将偏振光照射在测试样品上;接收光路组件,设置在所述测试样品的一侧,用于接收来自被照射的所述测试样品的发射荧光并将反射荧光进行反射,使得发射荧光的方向与入射平行光的方向相反;第二偏振光路组件,设置在所述接收光路组件的出射光路上,用于将发射荧光转换成出射聚焦光;光学检测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偏振光路组件的出射光路上,用于接收出射聚焦光。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减少占用空间,能增强发射荧光的荧光强度,减少由于杂散光在光路中的影响因素。光路中的影响因素。光路中的影响因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荧光偏振光路结构及免疫分析仪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荧光偏振光路结构及免疫分析仪。
技术介绍
[0002]要实现大量测试样品的检测,必须要简化检测的时间和步骤。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要把非均相的反应系统转换为均相的反应系统,均相免疫分析法是指经过免疫反应生成的免疫复合物的标记信号与未经反应的标记物信号具有明显差异,在溶液中不经分离即可直接进行测定的免疫分析方法。在所有免疫分析方法中,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FPIA)具备了快速,高效可靠性的优点,可以实现大量测试样品检测,是未来残留药品检测最有实用性的方法。但是,当前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采用的光路组件比较占空间,且发射的荧光强度不够高,受到杂散光的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疫分析仪的荧光偏振光路结构,结构紧凑,减少占用空间,并能增强发射荧光的荧光强度,减少由于杂散光在光路中的影响因素。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荧光偏振光路结构,包括:
[0006]用于产生入射平行光的光源组件;
[0007]第一偏振光路组件,设置在所述光源组件的出射光路上,用于将入射平行光转换成偏振光并将偏振光照射在测试样品上;
[0008]接收光路组件,设置在所述测试样品的一侧,用于接收来自被照射的所述测试样品的发射荧光并将反射荧光进行反射,使得发射荧光的方向与入射平行光的方向相反;
[0009]第二偏振光路组件,设置在所述接收光路组件的出射光路上,用于将发射荧光转换成出射聚焦光;
[0010]光学检测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偏振光路组件的出射光路上,用于接收出射聚焦光。
[0011]进一步地,所述接收光路组件包括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偏振光路组件和所述测试样品之间,所述第二反射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镜对发射荧光的反射光路上,且与所述第一反射镜平行设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接收光路组件包括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设置在所述测试样品远离所述第一偏振光路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反射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反射光路上,且与所述第一反射镜镜像对称设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和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设置在光源与所述第一偏振光路组件之间。
[0014]进一步地,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聚光杯,所述聚光杯的内侧为内凹形的反射面,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聚光杯内。
[0015]进一步地,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小孔光阑,所述小孔光阑设置所述光源和所述第
一透镜之间。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偏振光路组件包括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所述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沿所述光源组件的出射光路依次设置。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偏振光路组件第二透镜、第三偏振片、第四偏振片和第三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第三偏振片、第四偏振片和第三透镜沿所述接收光路组件的出射光路依次设置。
[0018]进一步地,所述光学检测器为光电倍增管。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免疫分析仪,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荧光偏振光路结构。
[002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接收光路组件,偏振光经过测试样品后产生的发射荧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弯折,使得发射荧光最后的传播方向与入射平行光的传播方向平行且相反,从而使得荧光偏振光路结构的零部件布局更加紧凑,减少荧光偏振光路结构的占用空间;另外接收光路组件对发射荧光进行反射,可以大大增强发射荧光的荧光强度,减弱入射偏振光的反射强度,减少由于杂散光在光路中的影响因素。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荧光偏振光路结构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荧光偏振光路结构的实施例1的三维结构图;
[0023]图3为图2的侧视图;
[0024]图4为图3的A
‑
A剖视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荧光偏振光路结构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
‑
聚光杯,2
‑
光源,3
‑
小孔光阑,4
‑
第一透镜,5
‑
第一偏振片,6
‑
第二偏振片,7
‑
第一反射镜,8
‑
第二反射镜,9
‑
第二透镜,10
‑
第三偏振片,11
‑
第四偏振片,12
‑
第三透镜,13
‑
光学检测器,14
‑
测试样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1
[0030]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荧光偏振光路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荧光偏振光路结构,包括光源组件、第一偏振光路组件、接收光路组件、第二偏振光路组件和光学检测器13,光源组件用于产生入射平行光;第一偏振光路组件设置在光源组件的出射光路上,用于将光源组件产生的入射平行光转换成偏振光并将偏振光照射在测试样品14上;接收光路组件设置在测试样品14的一侧,用于接收来自被照射的测试样品14的发射荧光并
将反射荧光进行反射,使得发射荧光的方向与入射平行光的方向相反;第二偏振光路组件设置在接收光路组件的出射光路上,用于将接收到的发射荧光转换成出射聚焦光;光学检测器13设置在第二偏振光路组件的出射光路上,用于接收出射聚焦光。
[0031]请结合参阅图2、图3和图4,图2为本专利技术荧光偏振光路结构的实施例1的三维结构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图4为图3的A
‑
A剖视图。本专利技术荧光偏振光路结构在实际使用时,光源组件发射的入射平行光经过第一偏振光路组件后调制为特定偏振态的偏振光,偏振光照射在测试样品14上而产生发射荧光,此时发射荧光的波长是不同于入射平行光的波长的。接收光路组件接收来自被照射的测试样品14的发射荧光,并将接收到的反射荧光进行反射后传送至第二偏振光路组件,此时发射荧光的传播方向与入射平行光的传播方向相反,发射荧光入射到第二偏振光路组件,由第二偏振光路组件转换成出射聚焦光,出射聚焦光入射到光学检测器13的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荧光偏振光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产生入射平行光的光源组件;第一偏振光路组件,设置在所述光源组件的出射光路上,用于将入射平行光转换成偏振光并将偏振光照射在测试样品上;接收光路组件,设置在所述测试样品的一侧,用于接收来自被照射的所述测试样品的发射荧光并将反射荧光进行反射,使得发射荧光的方向与入射平行光的方向相反;第二偏振光路组件,设置在所述接收光路组件的出射光路上,用于将发射荧光转换成出射聚焦光;光学检测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偏振光路组件的出射光路上,用于接收出射聚焦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偏振光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光路组件包括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偏振光路组件和所述测试样品之间,所述第二反射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镜对发射荧光的反射光路上,且与所述第一反射镜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偏振光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光路组件包括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设置在所述测试样品远离所述第一偏振光路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反射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反射光路上,且与所述第一反射镜镜像对称设置。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岭,李军涛,杨力,刘熠杰,王治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蓝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