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客车的减震空气弹簧及其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821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客车的减震空气弹簧及其悬架,包括上圆筒、下圆筒、空气弹簧:上圆筒的底部套设有下圆筒的内腔,在上圆筒与下圆筒的内腔中设置有活塞缸和空气弹簧,活塞缸上设置有空气弹簧;空气弹簧的空气气囊内设置有减震辅助机构;减震辅助机构的中心筒为中空结构,中心筒的安装腔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塞板连接,活塞板远离第一弹簧的一侧设置有活塞轴,两个活塞轴分别贯穿中心筒,并对应安装在活塞缸、上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减震辅助机构,可以提高空气弹簧的减震效果,并且也将对空气弹簧起到很好的回弹复位的效果。簧起到很好的回弹复位的效果。簧起到很好的回弹复位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客车的减震空气弹簧及其悬架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弹簧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客车的减震空气弹簧及其悬架。

技术介绍

[0002]空气弹簧是指在可伸缩的密闭容器中充以压缩空气,利用空气弹性作用的弹簧;
[0003]中国专利CN214984703U公开了一种空气气囊悬架,包括限位机构、启动机构、备用吸震机构、空气弹簧和减震器;减震器包括缸体和活塞杆,空气弹簧包括上支架、空气气囊和固定于缸体上部的下支架,备用吸震机构包括均套装于缸体上的定位环和备用弹簧,限位机构的下端连接于安装板,限位机构上端与定位环卡接连接,备用弹簧为压缩状态;启动机构的上端连接于上支架,空气气囊压缩至空气气囊的极限压缩高度时,启动机构的下端通过限位机构使得定位环向上运动,并使定位环与启动机构下端抵接;
[0004]现有的空气弹簧减震器结构过于的简单、稳定性较差、减震性能较弱,无法满足驾驶人员在驾驶过程中的减震需求,使得驾驶人员驾驶体验较差,疲劳感增加;且目前的空气弹簧减震器存在结构单一,长时间使用后容易降低装置的灵活性和回弹性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问题,而提出一种用于客车的减震空气弹簧及其悬架;通过设置的减震辅助机构,可以提高空气弹簧的减震效果,并且也将对空气弹簧起到很好的回弹复位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用于客车的减震空气弹簧及其悬架,包括上圆筒、下圆筒、空气弹簧:
[0008]上圆筒的底部套设有下圆筒的内腔,在上圆筒与下圆筒的内腔中设置有活塞缸和空气弹簧,活塞缸上设置有空气弹簧;
[0009]空气弹簧的空气气囊内设置有减震辅助机构;减震辅助机构的中心筒为中空结构,中心筒的安装腔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塞板连接,活塞板远离第一弹簧的一侧设置有活塞轴,两个活塞轴分别贯穿中心筒,并对应安装在活塞缸、上支架上。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减震辅助机构沿着活塞杆环形阵列设置有多组。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活塞缸位于下圆筒的底面内壁上。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上圆筒的顶部设置有上支架,下圆筒的底部设置有下支架。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空气弹簧的空气气囊的顶端套设有上固定套,空气气囊的底端套设有下固定套。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上固定套安装在上支架上,下固定套安装在活塞缸上。
[001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活塞轴上套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与中心筒的外壁连接,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活塞缸、上支架连接。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在悬架内设置有空气弹簧,然后在空气弹簧的基础内,分别以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多个减震辅助机构;该减震辅助机构通过第一弹簧和两个第二弹簧之间的配合,可以提高空气弹簧的减震效果,并且也将对空气弹簧起到很好的回弹复位的效果;以及该减震辅助机构的整体结构,对空气弹簧起到支撑作用;有效地解决现有的空气弹簧减震器结构过于的简单、稳定性较差、减震性能较弱,以及长时间使用后容易降低装置的灵活性和回弹性降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减震辅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上圆筒;2、下圆筒;3、上支架;4、空气弹簧;5、活塞缸;6、减震辅助机构;7、中心筒;8、第一弹簧;9、活塞板;10、活塞轴;11、第二弹簧;12、安装腔;13、上固定套;14、下固定套;15、下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用于客车的减震空气弹簧及其悬架,包括上圆筒1、下圆筒2、空气弹簧4;
[0025]上圆筒1的底部套设有下圆筒2,且上圆筒1可以沿着下圆筒2的内壁上下移动,在上圆筒1与下圆筒2的内腔中设置有活塞缸5和空气弹簧4,活塞缸5安装在下圆筒2的底面内壁上,且活塞缸5上设置有空气弹簧4;
[0026]其中,上圆筒1的顶部设置有上支架3,下圆筒2的底部设置有下支架15;该悬架通过上支架3和下支架15对应安装在客车的车身上;活塞缸5与活塞杆连接,活塞杆的顶端与上支架3连接;
[0027]在使用时,该悬架发生压缩变形时,上圆筒1沿着下圆筒2向下移动,使得活塞缸5对应工作,同时,也将带动空气弹簧4发生形变,从而起到减震缓冲的效果;
[0028]请参阅图2所示,该空气弹簧4包括空气气囊、上固定套13、下固定套14,空气气囊的顶端套设有上固定套13,空气气囊的底端套设有下固定套14;
[0029]其中,上固定套13安装在上支架3上,下固定套14安装在活塞缸5上,使得该空气弹簧4具有方便安装的优点;
[0030]请参阅图3所示,在空气气囊内设置有减震辅助机构6,减震辅助机构6沿着活塞杆
环形阵列设置有多组;减震辅助机构6包括中心筒7、第一弹簧8、活塞板9、活塞轴10、第二弹簧11、安装腔12,在上固定套13与下固定套14之间设置有中心筒7,中心筒7为中空结构,其内部设置有安装腔12,安装腔12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弹簧8,第一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活塞板9连接,活塞板9与安装腔12的内壁滑动连接,活塞板9远离第一弹簧8的一侧设置有活塞轴10,活塞轴10贯穿中心筒7,并与中心筒7滑动连接,活塞轴10远离活塞板9的一端分别对应安装在活塞缸5、上支架3上;
[0031]其中,在活塞轴10上套设有第二弹簧11,第二弹簧11的一端与中心筒7的外壁连接,第二弹簧11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活塞缸5、上支架3连接;
[0032]在工作时,当空气弹簧4发生形变进行工作,并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时,其所设置的减震辅助机构6也将随着进行工作,具体地,上下两个活塞轴10相互靠近移动,两个活塞板9也随着相互靠近移动,并压缩第一弹簧8,同时,上下两侧的第二弹簧11也将发生形变,所以该减震辅助机构6通过第一弹簧8和两个第二弹簧11之间的配合,可以提高空气弹簧4的减震效果,并且也将对空气弹簧4起到很好的回弹复位的效果;以及该减震辅助机构6的整体结构,对空气弹簧4起到支撑作用。
[003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悬架发生压缩变形时,上圆筒1沿着下圆筒2向下移动,使得活塞缸5对应工作,同时,也将带动空气弹簧4发生形变,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客车的减震空气弹簧及其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圆筒(1)、下圆筒(2)、空气弹簧(4):上圆筒(1)的底部套设有下圆筒(2),上圆筒(1)与下圆筒(2)的内腔设置有活塞缸(5)和空气弹簧(4),空气弹簧(4)位于活塞缸(5)上;空气弹簧(4)的空气气囊内设置有减震辅助机构(6);减震辅助机构(6)的中心筒(7)为中空结构,中心筒(7)的安装腔(12)设置有第一弹簧(8),第一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活塞板(9)连接,活塞板(9)远离第一弹簧(8)的一侧设置有活塞轴(10),两个活塞轴(10)分别贯穿中心筒(7)并对应安装在活塞缸(5)和上支架(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客车的减震空气弹簧及其悬架,其特征在于,减震辅助机构(6)沿着活塞缸(5)的活塞杆环形阵列设置有多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燕孙亚琴贾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威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